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的设计研究

2020-09-12 14:05顾志荣杨勇诚
考试周刊 2020年76期
关键词:综合能力

顾志荣 杨勇诚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生社团数量日渐增多,在促进学生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面临重重困境。为提升初中生社团活动质量,更好地发挥初中生社团立德树人育人功效,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对初中生社团开展行动研究,根据初中生生理、心理、知识等特点,在学校层面设置面向全体初中生的“自然、自我、社会”进阶式宏观活动目标,并指引校内各初中生社团依据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层面的宏观目标进行自主、灵活的实施,将每层大目标分解为更为细致和具体的“被动活动”“意识活动”“联想活动”和“自主活动”四级进阶式社团活动目标,努力提升初中生社团在锻炼學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综合能力

在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整体背景下,初中生社团不断涌现,数量日渐增多。这些初中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倡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但是现在大多数的初中生社团活动碎片化、随意性,常常没有区分各个学段,出现重复学习、低效学习的现象,导致育人效能低下。如何在社团活动中,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生社团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每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合理设定进阶式活动目标,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进阶式活动目标指的是,根据知识掌握深浅和能力发展水平高低,设置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且每个层面的目标层层递进。有了进阶式活动目标的引导,初中生社团提高了活动效果,更加有效、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 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的理论依据

在初中生社团中设定进阶式活动目标是从人的发展规律开始,依据的是生命发展规律。

(一)设定进阶式活动目标是阶梯式学习法在初中生社团活动中的体现

2003年,程鸿勋教授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阶段性”,他在2003年出版的《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中指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有序的,我们的青少年的进步、成长、超越、创新、发展也应该是有序的,应该是阶梯式的,也就是应该既有渐进又有飞跃的阶梯式的”。

(二)设定进阶式活动目标也是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在初中生社团活动中的体现

学习进阶是2005年以来美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兴的概念,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一般呈现为围绕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相互关联的概念序列。美国国家理事会认为,学习进阶可能是更好地解决教学连贯性的工具。

在社团活动中,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置进阶式的阶段性学习目标,每一层目标只要每个学生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水平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达到新的稳定的水平。“焦点摄影社”对初接触摄影的初中生,首先是让其体悟自然的光影和赏识佳作,再进行拍摄器材和技巧的学习,然后才是实践和伙伴间的探讨、修正,能够拍摄出佳作后,最后才可以策划和组织活动,帮助指导新生。摄影初学者短时间内很难出佳作,导师引导不当往往很容易使其陷入彷徨,甚至放弃,但“焦点摄影社”的进阶式目标设置让每个学生一步步达成,都能够做到,都能从中获得成功,获得自信,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努力从事发现和创造的学习,收获更多的阶段性成长、觉悟和发展。小的量变的积累最终引出大的质变,这是生命发展的最基本规律。

二、 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的设计思路

初中生社团要培育怎样的人,如何培育?学校应该设置一个学校层面的宏观大目标,指引和管理各个社团的育人方向。初中生社团面向的是初中生的生活世界,社团活动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往往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可以规划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种具体形态,参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三个方面,自主去开展符合初中生生理、心理、知识等特点的社团活动。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自我、对社会的整体认识,学会健康愉悦、智慧、自由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为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的共性要求,吴江区实验初中以初中生的平均水平为基本参考指标,在学校层面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逐层设置宏观的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从“人与自然”方面设置“源于自然”的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第一层“赏万物美景,自然成长”,第二层“品书墨暗香,自觉成长”;从“人与自我”设置“立品笃行”的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第三层“浴活动学堂,自信成长”,第四层“择活动课程,自由成长”;从“人与社会”设置“服务社会”的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第五层“行职业体验,诚者自成”,第六层“融国际理解,成己达人”。这种面向全体初中生的学校层面六层进阶式社团活动目标,引导每一位学生从“自然”中学习成长,通过勤奋和努力,认识到自身价值,最终服务他人,回报社会,一步步成长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每个社团根据自身情况,对学校层面的宏观目标进行自主、灵活的实施,以刚才的“焦点摄影社”为例,第一层对应的是学生体悟自然的光影,第二层是赏识佳作,第三层是进行拍摄器材和技巧的学习,第四层是不断实践以及和伙伴探讨、修正、拍出佳作,第五层是组织活动,第六层是帮助指导新生。

在落实每层宏观目标时,每个初中生社团的管理者还要收集活动过程中的学生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每层宏观目标再划分为更细致和具体的进阶式活动目标。“变炫化酷社”把每层大目标再分解为4级小目标:A级“被动活动”,这是活动的最低等级,学生只是被动的活动,简单的参与其中,学习效果仅能了解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会综合变化。B级“意识活动”,学生能积极思考,在懂的基础上意识的记忆,活动后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C级“联想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跟随同伴,积极思考并展开联想,主动积累、掌握、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D级“自主活动”,学生处于主动的自学状态,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有自己的见解。A~D级活动,是个性化学习目标的体现,不断递升,引导学生实现对社团活动“兴趣到志趣”的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愿意活动、盼望活动”。

三、 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的实施参考

在具体实施进阶式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初中生社团首先要对学生采用如面试和试卷的方式进行基本能力摸底,依据摸底结果进行层级的评判,通过能力的梯度而不是年龄、性别,把学生划分进6个大层次,再根据活动表现,安排进A~D级对应的活动小组。在确定各小组成员后,对各个小组设定对应层级的活动任务。根据社团实际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活动管理的便利性,决定活动中各小组的活动区域(分开坐还是混合坐)。一般而论,社团管理者个人能力越强,小组分开坐、单独活动的更多一些;活动管理便利性要求越高,小组混合坐,一起活动相应多一些。值得注意的是,小组的人员构成具有动态性,它随学生能力的变动而进行变化。正常情况下,学生通过活动,能力进阶到高层次水平,经过考核评定,可以实现层级进阶(比如从A进入B,或从第一大层的D到第二大层的A)。偶尔也会有,学生能力虽然已经进阶,但他却要求不进阶层级(原来是A,还留在A),留下来帮助伙伴一起进阶。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暂缓其进阶层级,甚至于在社团辅导力量不足时,还要鼓励高层级学生主动降到低层级小组帮忙辅导(比如能力是D,但是去C甚至A小组)。当然,对于主动要求停留和降级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进阶到与其能力水平相对应的层级。另外,社团活动还可以经常采用不同层级团队的联合,这种纵向联合往往有利于提升团队中低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宏观目标的实现。

在具体的实施中,为了进阶式活动目标的实现,各个社团应该结合学生已学和将学的知识以及摸底结果的反馈,着手挑选典型案例,根据案例尝试建构社团活动课程体系,把社团活动过程分解为一个个难度不同的具体工程或事件。社团内的各层级小组根据成员的能力水平,选择(或设计)难度系数适合本小组开展的项目活动方案,开展活动。“灵指社”还把每个项目分解为“觅行悟”三段:“觅”指的是“根据自己兴趣,小组成员自由选择活动项目”,“行”指的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行动”,“悟”指的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学生感悟收获和体会”。“觅行悟”三段式项目活动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初中生社团的个性化教育。

在具体的实施中,吴江区实验初中逐渐建立起初中生社团“做学教”的自主学习活动模式,形成“自己做、一起学、教别人”的九字活动方针。“做学教”融合了《中庸》“成己”、《论语》“达人”的教育思想(“自己做”、“一起学”指向“成己”;“教别人”指向“达人”),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和帮助,促进了每一个初中生个体的生命化发展。

四、 结语

为了改变目前初中生社团中广泛存在的社团活动碎片化、随意化,重复学习、低效学习的现象,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宏观的初中生社团进阶式活动目标,各社团进行自主、灵活的实施,将每层大目标再分解,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深浅和能力发展水平高低,划分层级,开展相适应的阶段性活动,且每个活动层面的目标层层递进。采用纵向联合、“觅行悟”三段式活动过程、“做学教”自主学习活动模式,让学生积极、愉快、没有压力地达成各阶段活动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培养志趣,主动活动,收获自信,提升初中生社团活动效果,更好地实现初中生社团立德树人的育人效能。

参考文献:

[1]程鸿勋.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2]刘安巍,付强.“学习进阶”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对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启示[J].考试周刊,2018.

[3]郭玉英,姚建欣,彭征.美國《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述评[J].教育学报,2014.

作者简介:顾志荣,杨勇诚,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综合能力
情趣化教学让小学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掌握语音知识提高学生听力训练效果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策略
利用废旧生活材料 培养设计创造能力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