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 “青少年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9-12 14:16段文娥
新闻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短视频

段文娥

【摘    要】所有短视频平台制定的“青少年模式”都对青少年使用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绝大多数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中进行了功能限制和内容精选,也有部分短视频平台声称已经对核心场景进行优化,后续还将持续优化更多场景。然而通过参与观察发现“青少年模式”在身份确认、内容把关、传播推送、隐私保护这四个方面存在明显漏洞。各大短视频平台应该积极主动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充分运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精准识别青少年身份,以算法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容精选及传播推送。此外,行业协会应该制定和颁布一套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审查,让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真正长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短视频;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网络成瘾;平台自律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网络素养教育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5BXW067)。

一、引言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3%,其中年龄在10至1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总体网民的19.3%。[1]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渗透、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短视频是一种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終端实现快速拍摄与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的一种新型视频形式。[2]截至2020年3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73亿,占网民整体的85.6%。我国移动网民中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占上网总时长的11%,仅次于即时通信的14.8%和网络视频(不含短视频)的13.9%。[3]疫情发生以来, 88.5%的受访者最近手机使用时长增加了,调查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受访者主要用手机刷短视频(67.9%)。[4]

根据发展心理学,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初中阶段相当于少年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高中阶段相当于青年初期。两者合在一起,即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阶段,就成为青少年期(Adolescence)。[5]从学龄来看,大致相当于初中、高中或中职时期。初中、高中、中职学生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 97.6%、97.6%和 99.0%,初中、高中、中职学生看短视频的比率分别为52.7%、52.4%、70.3%。[6]当前这一代青少年既见证了短视频的迅速崛起,也成就了短视频的迅速崛起。

毫无疑问,短视频为青少年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与此同时,短视频对青少年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沉迷短视频,被短视频中呈现的价值观影响,又因为短视频平台的定向推送,逐渐困在了这个短视频茧房中。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通往无限可能的特殊时期,但青少年往往自制力不足,如果任其身陷短视频中,会将很多的可能性扼杀。

在防治短视频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中,相关部门、短视频平台、内容生产者、家长等都应肩负各自的责任,其中短视频平台的责任更是首当其冲。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抖音、快手、火山短视频等主要短视频平台在2019 年 3 月开始试点上线“青少年模式”,并逐渐推广到其他短视频平台。

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一年有余的“青少年模式”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特别设置?“青少年模式”在防治青少年短视频成瘾方面是否有效?“青少年模式”是否有效减少短视频平台中的低俗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模式”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青少年模式”如何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本文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17个短视频平台为研究对象,具体名单为快手、微视、梨视频、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抖音、西瓜视频、抖音火山版、秒拍、美拍、波波小视频、小咖秀、火锅视频、土豆视频、56视频、轻视频、千里眼短视频,并以其制定、颁布和施行的“青少年模式”为分析单元。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短视频平台颁布的“青少年模式”文本信息特征开展内容分析,然后采用参与观察法,获得这些短视频平台颁布的“青少年模式”的一手体验,检验与其声明是否一致,从中发现这些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对策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二、文献综述

短视频自诞生之初就深受青少年喜爱,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户加入。短视频到底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影响?怎么才能降低短视频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如何利用短视频促进青少年成长?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不同学者的重视。总体来说,有关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中外文献数量不少,大体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探讨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的文献;二是从管理角度探讨如何降低甚至消除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的文献。

(一)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日益凸显——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

1.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导致时间消逝,吞噬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当前中国社会的这一代青少年,他们是出生于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成长于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媒介环境中。青少年好奇心强,自制力弱。短视频画面冲击力强、内容丰富多元、进入门槛低。2020 年 5 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公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青少年群体中的初中和高中生网民收看短视频的比例分别为 52.7%和 52.4%,中职学生网民达到 70.3%。[7]2018年5月,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牵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次”的比例也接近10%。[8]很多青少年“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部分青少年刷短视频的时长远远超过了学习、休息时长。[9]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青少年使用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沉迷于短视频的青少年群体规模更是不容小觑。沉迷短视频,毫无疑问,必然会耽误青少年的学习时间,吞噬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2.短视频内容鱼龙混杂,导致青少年模仿,诱导青少年产生不良行为或动机,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很多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内容充斥其间,某些短视频平台甚至大肆宣扬青少年低龄怀孕、未婚生子、恶搞、打色情及低俗擦边球以及高危险动作与行为等内容。短视频大部分受眾是青少年,这些内容被大量的青少年围观,推崇甚至模仿,对青少年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10]有的短视频以猎奇来获得公众关注 , 有的以低俗偏激的思想来获得关注,有的则是通过无脑喷来吸睛,此外,短视频传播的平台同质化、泛娱乐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是不利的。[11]

3.短视频传播推送打造信息茧房,尤其是青少年偶然点击不良信息后,同类信息会被大量推送

短视频平台基于浏览记录开展个性化推送,精准化推送,只推荐用户所选择、所喜好的内容,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牢固的信息茧房。此外,如果青少年偶然点击浏览了某些不良信息,短视频平台会将同类内容大量推送给青少年。[12]算法推算形成的信息茧房,毫无疑问会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均衡发展,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知识结构的片面化,使青少年成长为单向度的人。

4.短视频打造数字圆形监狱,青少年隐私保护难上加难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教授杰夫·贾维斯指出,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社交网络用户“晒”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这种潮流行为的背后却潜藏着隐私外泄的威胁,用户自我披露的信息有可能会被复制、记录、下载、储存、泄露、挪用,然后被应用于不法行为,如买卖、诈骗,或者有违披露者初衷的其他用途,甚至成为威胁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因素之一。[13]短视频平台上的很多青少年用户,对网络的数字监视掉以轻心,热衷于在短视频上传自身的相关信息,事实上,用户每一次对技术的体验与实践都在透露着有关个人隐私的信息。然而短视频平台对青少年的隐私保护远远不够,“快手”和“今日头条”就曾把青少年怀孕的视频进行上传,不仅侵犯隐私权,而且还违反了公序良俗,挑战了道德底线。[14]

这方面的相关文献确认反映出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越发严重,由于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性,这些消极影响一旦形成,往往是不可逆的,可能会伴随他们的往后余生。因此,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已有研究成果大多是以描述为主,尚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

(二)短视频管理——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产生的催化剂

1.政府监管

短视频平台只有严守法律法规,才能合法存在,才能为做大做强筑牢根基。同时,短视频平台要健康向前发展,法律法规必须如影随形地跟进,要及时修正完善、建立健全。[15]近年来,政府对于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多项专门针对短视频平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5年修订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的网上空间,禁止传播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信息”。[16]2019年10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修订草案新增“网络保护”专章,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相关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17]2019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内容;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采用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推送信息的,应当优化信息推荐机制,设置符合相关要求的推荐模型,建立健全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鼓励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开发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模式,提供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便于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18]

2.短视频自律

自律与政府的“他律”是并行的两种媒介规约方式,自律对他律起到增补作用,并被认为更有效率、更灵活,而且可能减少立法程序上和条文上的麻烦等,因而具有其他管理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19]网络传播中的自律主体有三种,分别为网民个体、网络服务提供者与内容提供者、网络传播行业组织,而网络服务提供者与内容提供者的自律发挥着“中控”作用,最为关键。[20]平台自律是短视频内容管理最基础、最根本的方式。短视频平台应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实行短视频分级制度,短视频制作者在上传视频的时候主动分级。[21]行业协会自律是短视频平台自律与政府强制监管之间的有效缓冲。2019年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规定网络短视频平台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采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时间予以限制,设立未成年人家长监护系统,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22]

三、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内容分析

调查显示,已制定“青少年模式”的占比为94%(N=17)。已制定“青少年模式”的短视频平台中(N=16),60%以上的短视频平台在首次打开时会直接弹出“青少年模式”设置界面,还有将近40%的短视频平台不会直接弹出“青少年模式”设置界面,其中大约20%的短视频平台需要先登录才能进行“青少年模式”的设置。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青少年模式”的独立密码,所有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开启都需要设置独立密码,如需关闭“青少年模式”则必须输入正确的独立密码,如需修改独立密码可通过手机号码验证、邮件、输入原密码、上传身份证等方法验证或申诉。所有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一经开启,如没有关闭,再次打开就会直接默认为“青少年模式”。

短视频平台中已制定的“青少年模式”文本信息可以分为“时间限制”、“功能限制”、“内容精选”、“场景优化”四个方面。由3位编码者进行了编码,检测信度一致性在95%以上。

(一)时间限制

调查发现,所有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对青少年短视频使用时长和使用具体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所有短视频“青少年模式”,都限定晚上10点之后至第2天早上6点之前不可使用。90%以上的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限制每天使用时长不得超过40分钟,超过40%的短视频平臺声明单日使用时长超过40分钟输入密码可继续使用。12.5%声明在晚上10点之后至第2天早上6点之前使用,则需输入密码才能开启(见表1)。

(二)功能限制

超过八成的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中明确声明会进行功能限制,超过一半的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模式”中明确声明禁止充值、打赏。抖音火山版明确提出圈子、关注、搜索、直播等功能被过滤。微视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屏蔽了打榜、送礼等相关功能。美拍进入青少年版界面,部分功能无法使用。也有短视频平台虽然没有在“青少年模式”条文中明确告知,但是进入“青少年模式”后充值、打赏等功能也无法使用。

(三)内容精选

大多数短视频平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从内容方面进行了优选,所推荐呈现的大部分为青少年适应且符合年龄阶段特点的内容。87.5%的短视频平台颁布的“青少年模式”中,声称为青少年提供了一批教育类、知识类内容,并将其呈于首页上。其中微视为青少年提供了安全小课堂,为青少年制作了一系列安全课程,帮助青少年提高安全用网意识,掌握安全用网知识。快手短视频平台还专门针对青少年群体提供了空中课堂K12名师优质课堂。好看视频“青少年模式”提到可以观看平台精选的青少年内容。美拍在“青少年模式”中声称将提供更适合青少年观看的音乐、绘画、手工等精品内容。梨视频中选择开启“青少年模式”时,根据学龄对内容进行分级,并设置了学龄前、小学、初中、高中四种内容模式,这就使所呈现的内容更加适龄。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中,如果用户看到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可以在举报栏举报,平台后续会进行审核处理。此外,也有个别短视频平台制定的“青少年模式”中没有内容方面的声明,比如火锅视频、小咖秀。

(四)场景优化

场景一词最早是由梅罗维茨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一个影视术语,之后逐步引入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其释义也逐渐“由单纯的空间偏向转为描述人与周围景物的关系的总和,其最为核心的要素是场所与景物等硬要素,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空间与氛围等软要素。”[23]短视频传播时代,智能手机、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及其社交性打造的在场感和沉浸式体验,将传播场景化,场景精准化,场景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发显著。目前37.5%的短视频平台声称已经针对核心场景进行优化,后续也将继续致力于更多场景的优化。

从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内容信息特征看,所有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在使用时间、使用功能方面有着严格限制,绝大多数短视频平台声称对青少年接触的短视频内容进行了精选,甚至还有近40%的短视频平台声称在“青少年模式”下已对核心场景进行了优化,后续还将优化更多场景。

四、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的问题

然而开启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参与观察后发现,实际施行中的“青少年模式”与文本声明中的“青少年模式”并不完全相符。目前来看,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3位观察者进行观察并编码,信度检查一致性在90%以上。

(一)未能精准识别青少年身份

各大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都没有充分利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精准识别青少年身份,从而无法针对性开启“青少年模式”。目前来看,各大短视频平台,无一例外都只是单纯依赖独立密码保障“青少年模式”的有效性,然而,单一的独立密码并不能有效保障“青少年模式”的精准运行,监护人开启“青少年模式”后,青少年可直接删除短视频平台后重新下载安装,从而达到关闭“青少年模式”的目的。各短视频平台重新安装后,不用登录,几乎都可以直接观看短视频。此外,青少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上网设备的比例达到 74.0%。手机拥有比例最高,达到63.6%;其次为平板电脑,为24.0%。[24]青少年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号码验证的方式修改密码。由此,青少年使用短视频平台可能并不需要获得监护人的许可,在这种情形下,青少年打开各大短视频平台,平台询问是否开启“青少年模式”,至于是否启用“青少年模式”全靠自觉。

(二)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分级不够精细

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快手、秒拍、美拍、小咖秀等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仍然参差不齐,还是有很多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除了梨视频等个别短视频平台针对青少年学龄进行了内容分级,大多数平台都只是将其简单归类为青少年内容,太过宽泛。只有微视提到有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安全用网小课堂,这方面的内容,类似于购买商品都会有一个风险提示或安全使用说明,应该是所有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必备的内容。此外,还有部分短视频平台提供的内容过于低龄化,亦或过于高龄化,与青少年的实际接受年龄不一致。

(三)首次推送界面中出现新闻资讯、知识性内容的比例不高,再次推送大多基于之前的观看记录

调查显示,各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开启后,50%的短视频平台首次推送界面出现动画片,25%的短视频平台首次推送界面中有练字、Word怎么使用等知识性内容,接近20%的短视频平台首次推送界面中出现美女、娱乐明星等娱乐性内容,也有接近20%的短视频平台首次推送的界面中出现新闻资讯,还有超过10%的短视频平台界面出现金毛等萌宠。超过60%的短视频平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再次推送会倾向于根据之前的观看记录进行推送,逐步将青少年的某种倾向进行强化。此外,在推送的过程中,越往后推送的内容越可能突破青少年适宜的边界,甚至会出现很多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只有不到40%的短视频平台不会根据观看记录进行推送。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偶然点击一次”并不等于“喜欢看什么”,“喜欢看什么”和“应该看什么”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完全重合,完全基于观看记录开展推送,而忽视“应该看什么”,往往会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四)青少年隐私保护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所有短视频平台在其制定的“青少年模式”中都没有关于青少年隐私保护的特别申明,也没有显著提示青少年在使用短视频平台中的隐私泄露风险,更谈不上出现风险后该如何应对方面的风险素养教育了。只有少数短视频平台在其隐私政策中有青少年隐私保护相关的条款。

五、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发展对策

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来看,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毫无疑问属于自律的范畴。衡量自律的方法是否有效,一般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它是否达到既定目标,如避免了政府施加外来约束等;二是看既定的目标是否正确、是否为最佳目标。[25]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从2019年3月试点上线以来,至今已经一年多了,至于它是否有效避免了政府施加外来压力,尚无定论。但在防止青少年短视频成瘾等方面却收效甚微。仅有 21.2%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参与的网络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中使用时长和使用时间的限制对防沉迷有效,更多的青少年认为“青少年模式”对自己的牵制与提示微乎其微。[26]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中的内容还是会有很多不适宜青少年观看的,大数据算法推送也令人担忧。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更是迫在眉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短视频平台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制定可衡量的评价标准,并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审查机构。

(一)各短视频平台应该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目前来看,各短视频平台制定和颁布“青少年模式”的动机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而非平台主动承担媒介责任的内部动力。从时间节点来看,各短视频平台制定和颁布的“青少年模式”,都是在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和要求后执行的,没有一家短视频平台在相关部门要求之前主动开设“青少年模式”。从各个短视频平台制定和颁布的“青少年模式”条文中来看,大多数短视频平台都对青少年使用时间、使用功能、内容等有严格限制,但是参与观察发现,短视频平台大多未能精准识别青少年身份,如此一来,所有功能限制、内容精选、推送模型优化、场景优化都成空谈。短视频平台应该化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积极主动承担平台的社会责任,综合运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精准识别青少年用户,并针对性开启“青少年模式”。短视频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算法优势,适当配备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以算法和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容过滤和算法优化,切实保护好青少年的短视频接触。此外,短视频平台也可以采用算法和相关专业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做好青少年隐私保护。

(二)行业协会制定和颁布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可操作性评价标准

目前虽然大多数短视频平台已经制定“青少年模式”,但是在青少年身份识别、青少年内容精选、青少年传播推送方面都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这就为各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身份识别、内容过滤、传播推送等留有足够的“黑箱”操作空间。虽然很多短视频平台已经按照相关精神和要求制定了“青少年模式”,但是这些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到底是否有效降低了短视频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降到了什么程度,还存在什么问题,往往难以衡量。行业协会应该积极牵头制定和颁布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如此就能够精准地诊断存在的问题,这是进一步完善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基础。

(三)引入具有审查能力的第三方审查机构

目前各短视频平台制定和颁布的“青少年模式”,制定程序不公开,执行情况也不得而知。各大短视频平台颁布的“青少年模式”如何運作,如何精准识别青少年的身份、“青少年模式”下内容如何过滤、“青少年模式”下怎样进行传播推送等,没有第三方参与。相对来说,引入具有审查能力的第三方审查机构,对其制定“青少年模式”的动机,制定的程序,“青少年模式”的身份识别、内容精选、推送模型,执行的过程,执行的结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往往可以更好地促进平台进一步加强自我审查,促进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进一步完善,真正发挥促进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注释: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0202004285965990

37028.pdf,2020-4-28.

[2]穆青.短视频在军事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 青年记者,2017(23):64-65.

[4]中国青年报.88.5%受访者最近手机使用时长增加了,http://news.cyol.com/app/2020-06/10/content_1

8653702.htm,2020-06-10 .

[5]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48-56.

[6][7][24]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2005/P020200513370410784435.pdf ,2020-5-13.

[8]《中国信息安全》编辑部. 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查[J].中国信息安全, 2018(06):56-59.

[9]桂从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刻不容缓[N].人民日报,2018-9-28.

[10]刘子琳.社交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8(29):123-124.

[11]钱烨. 短视频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J]. 汉字文化,2019(12):197-198.

[12]徐琳琳.“微时代”下青少年对短视频沉迷的技术设计原因及媒介素养养成[J].黑河学刊,2019(06).

[13]贾维斯.分享经济时代:新经济形态,分享什么,如何分享[M]// 分享经济时代:新经济形态,分享什么,如何分享.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

[14]吕健. 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从“快手”和“今日头条”被广电总局约谈说开去[J].中国地市报人,2018(07):91-92.

[15]刘金星.短视频平台监管的困局与破局[J]. 现代视听,2018(07).

[16]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令.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15年修订版.

[17]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新增“网络保护”专章规范网络沉迷防治,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91022/Articel02004GN.h-

tm, 2019-10-22.

[18]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2019-12-15.

[19][25]罗以澄,夏倩芳,刘建明.从儿童广告规约与网上隐私权保护规约的效果比较看自律原则对网络传播的适用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1):35-42.

[20]刘桂珍.论网络传播中自律的主体及层次[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20-25.

[21]赵玉文.抖音短视频内容传播的伦理失范与规制[J].传媒,2020(01).

[22]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http://www.cnsa.cn/index.php/infomation/dynamic_details/id/68/type/2.html, 2019-01-09.

[23]时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在 2016年 2月27日举办的“2015全国电视年会”上的主题报告.

[26]朱锐,谢薇,孙天航.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现象研究——基于政府管理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15):133-134.

(作者: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系讲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尊异质性的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痴迷电子产品的现象与对策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