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2020-09-12 14:03顾婷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深度学习教学方式

顾婷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计算内容所占的比重很大。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而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计算能力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计算教学至关重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计算教学时感到棘手,要在计算教学中实现“深度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为此,通过几个例子,从“深度学习”视角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计算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计算内容所占的比重很大。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而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计算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计算教学至关重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计算教学时感到棘手,要在计算教学中实现“深度教学”更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的脑科学研究发现:在一个正常的大脑中,“理智” 的过程不能离开 “情绪”独立发挥功能。可见,就学习者“个体层面”而言,学习是一个整体性投入,既有理智、思维的要素 (这些要素被认为是关键要素),同时更有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等方面的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是否为“深度学习”。下面,笔者列举几个例子,旨在从“深度学习”视角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

一、学习兴趣为“深度学习”提供可能

教学情景可以把现如今特定的文化、社会规范和价值期望滲透给学生,情景强有力地影响着学习和迁移,为“深度学习”的发生提供可能。另外,其还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本源和初心:为何而教,教什么,培养学生拥有怎样的思维,学生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等等。不管拥有何种初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最先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入学不久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教师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其介绍数学,引导他们喜欢数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没上这节课前就会算了,因此,在常态课中,教师们往往会将这节课“简单化”处理,课堂陷入数量众多、枯燥乏味的技能操练,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锐减,“深度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笔者上课伊始就创设了动物城的情景来引入,并设计了两个闯关小问题。问题1:快速口算3+2、5+4 、4+3、6-3   9-4、7-2。问题2:30里面有几个十?40里面有几个十?3个十加4个十是几个十?7个十是多少?

疯狂动物城的情景一下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两个简单小问题快速热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问题1和问题2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学习的知识起点,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因此,这两个小问题的设计看似“简约”,但并不“简单”。而设置这样的闯关情景,更是寄托了希望学生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迎难而上的品质。

二、多种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一)抓住教学本质,动手操作、“去情景”化思考

计算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厘清算理、掌握算法。通俗地说,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另外,低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还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他们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时,常常要有具体的形象做支撑。

例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中,笔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活动,通过情景导入新课主题。在“去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的实际操作,厘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在“试一试”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练习纸中想一想、画一画,将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练习纸包含两个层面:算一算,画一画。“画一画”让学生试着采用两种方法:摆一摆、拨一拨)。这个过程将学生“抽象”的思考过程“具象”化。笔者立足计算教学本质,在动手操作与“去情景”化的思考中,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深度学习”发生奠定基础。

(二)设计巩固练习,多感官、全身心投入

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算理和算法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另外,在数学学习中“必要的机械训练”也是不可少的。鉴于学生在“深度学习”时的投入是全身心的,不仅仅局限于思维,更是情感、意志、动机、精神乃至身体等全方位投入。因此,为了让计算教学避免枯燥、更显灵动,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创设丰富多样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练习中能动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

例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为了趣味总结合理的“凑十法”,笔者设计了一首小儿歌,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念:凑十法,怎么凑?看大数,拆小数。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为了巩固“算减想加”的计算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听力,笔者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听到某个加法算式快速说出对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另外,笔者还经常会在计算练习中采用“视力大比拼”的游戏,让屏幕快速闪现一道口算题,同时让学生算出得数。

(三)概括计算过程,简明精准,朗朗上口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计算是其他学科及各个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计算正确率是计算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计算速度则是计算能力的另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在厘清算理、掌握算法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思维过程进行简要概括,以便提高计算速度。如学生在和我的课后交流中会说到:“老师,我做××题口算时全对,而且只用了××时间。”当学生在计算时能做到算得又对又快时,他们学习的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四)搭建思维脚手架,拓展思维,学会思考

“学习金字塔”理论将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在主动学习时,更深一层的是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转化,“固化”为自己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深度学习”就真正发生了。这与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一直强调的“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一脉相承。

例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中,笔者创设“逛超市”的情境,并创设了这样三个问题:(1)如果让你买两件商品,你想买什么?一共要用多少钱?(2)机灵兔说:这里有两个购物筐(标有60、70),里面都要放两件商品,可以怎样放?(3)机灵兔说:我一共带了100元,用去80元,还剩多少元?我先让学生自由思考买两件商品要用多少钱,这个过程旨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第一个问题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并在计算中及时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在第二个问题中,让学生逆向思考“几十加几十等于60和70”,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丰富性、多元性、有序性。第三个问题带入100-80,引导学生巩固“100也能看作10个十进行计算”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在“逛超市”的情境中,笔者尝试让学生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与算理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再创造”。

正如宋淑持老师在《试论情感教育及其在数学课中的实施》一文中曾生动地描述的那样:“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设计问题、揭示矛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握学习的方向。老师不仅用理智上课,还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的喜爱、兴趣、同情和幽默,课堂上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披上浓重的情感色彩: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明慧的机智,有耐心的等待,有巧妙的比喻,有会意的幽默,更有不服气的反诘和问题解决后的鼓掌欢呼,课上洋溢着旺盛的活力。”相信就算是相对“枯燥”的计算教学,在教师们的智慧下也可以尽显“灵动”的气息,让计算教学并不止步于简单的机械训练,而是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动手操作、“去情景”中思考;在多感官、全身心投入中拓展思维、学会思考,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9(2).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深度学习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