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20-09-13 23:42王宝民尚平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王宝民 尚平

摘要:就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而言,问题意识就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但长期以来,小学生习惯于课堂上老师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所以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存在着“不敢提”,“不会提”,“不愿提”等一系列问题。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胆质疑,勇于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问题  问题意识 现状分析 培养策略

1.问题的提出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活动主体对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怀疑、困惑、探究等的心理状态,并在其驱动下,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解决问题。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多年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习惯于一味地听老师讲,自己则被动地接受,很少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所以,学习没有从根本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2.调查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在不同学段(低、中、高)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课题组成员经过反复斟酌,特制定了针对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三维”调查表,在校内全面铺开,对三类人员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3.调查结论

3.1学生不会提问题

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引发自己和同学的思考,比解决这个问题更为重要。质疑能力越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有深度和新意,所提问题更有挑战性和创造性。而大部分学生因为思维发散度不广、内容范围狭窄,所以不会提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有疑问,但表达方式不对,逻辑性不强,语言组织不严密,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问题”。

3.2学生不敢提问题

目前,很多学生对提出问题的胆识较为薄弱:不敢大胆质疑课本、参考资料和老师的问题,当他们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往往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自己想错了,想偏了;对权威的崇拜心理削弱了学生提出质疑的胆识,这也与我国乃至国际上目前的语文教育模式有关。

3.3教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不高、方法不对

素质教育的提倡实施,使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转变,但转变不彻底,时常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表面看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呼应教师的教学,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质疑,没有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所以,何来问题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4.相应的策略

鉴于以上种种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到实处,显得任重而道远。

4.1通过改变师生双方观念来引导、激励学生敢提问

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提问:(1)不要害怕教学环节被学生的提问扰乱,或者害怕学生的问题过难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而放弃了让学生提问。(2)把提问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有提问的机会。 (3)改变语文预习方式,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着力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可通过事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问的做法,可以用如果没有问题,则需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做法,来促进此环节实施的有效性。(4)改变教学思路,把原来在教学中提问题,然后读课文、思考、找答案的做法,变为先出示答案,再让学生针对答案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提问,从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4.2由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逐步上升到问题的有效性、和价值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提问习惯形成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在态度上鼓励学生提问,要尊重学生,以肯定为主。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都应认真对待,即使问得不好,也不能随意批评,抑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表情动作,而是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其下次问得更好。教师宽容的态度,才能保证学生提问习惯的逐渐形成。

在学生提问习惯慢慢形成之后,为了提高学生提问的有效性,在时机成熟阶段,我们设置的问题标杆就要更高一些,不能继续停留在乱问、空问的层面。要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有代表性、共性的问题,或是有相当难度,需花费一定精力去研究、探索的个性问题,甚至是需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逆向问题。这样,提问题的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4.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低学段的小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因素中,既有内在因素,又存在外在因素。由于年龄小,知识水平受限,尚且不会独立发现问题,这就需要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就认为:创设问题情景,引發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①

4.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不能只停留在提出问题的水平上,还要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阶段还是远远不够的,发现只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还需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自学主要是指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带着他们自己的问题去看书、去思考。这样,全体学生都有了参加学习的机会。小组讨论主要指围绕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往往准确答案就是在积极的争论中诞生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往往在此时被激起。

4.5在实施爱的教育中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语言、方法等,都影响着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富含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不再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要与学生平起平坐,让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场所。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表扬,或者是最诚恳的否定,都能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在诚意与善意的氛围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把这一问题解决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①沈龙明,丁莉,郁琼蕊等编著. 小学低段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现状分析培养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