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尽其效,物尽其用

2020-09-13 10:37章彦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5期

章彦

摘要:错题的存在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学生作业和测试过程中呈现的错误是一把“双刃剑”。若处理不当,会给教学活动开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相反,若能及时将呈现的错误归类、分析和突破,则错题可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教學活动。错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的一项有效举措,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和培养意志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呈现的普遍性错题为抓手,尝试探寻错例研究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以进一步发挥错例资源的潜在功效,使其更好服务于当下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错例资源;错例研究;错例利用;反思补偿

1.“由表及里”——错例研究的提出与分析

错题,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无法规避的存在。错题的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水平。错例资源,指日常教学中,将学生作业、测试中反应出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错题进行分析整理后形成的资源。教学中,教师对常见错例开展解析、延伸和拓展,可达到知识巩固与扩散功效。错例资源的研究功能在于以此作为教学新起点,不仅是为了后续学习中减少错误,更重要是让师生在对已出现的错误开展分析的基础上,达到对其再利用过程中共同提升。

依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特性,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对道德与法治学科错例进行收集和完善,从错误的生成、阐述、解析和补偿练习等多个步骤对常见的错例开展研究。

2.“举足轻重”——错例开发的意义与效果

吃一堑,长一智,人在不断的犯错和反思中成长。放眼我们的教学,学生的作业和测试中呈现错误是很寻常的事,但对此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布鲁纳曾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如能对错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错题将是一座重要宝藏,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藏,通过自身努力和实践挖掘其潜在价值和教育功能,做到物尽其用,题尽其效。对错例的选择,教师在依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取舍后合理矫治,促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对于错误的存在,不能总是带着遗憾去看待,换种思维,错误很大程度上能更好指导我们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教师,我们要能“容错”,容许学生犯错,但决不允许对同一问题或是相同类型题型出现“一错再错”。将学生作业中的错例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以此定教,提高其利用率,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和促进自主发展的最终目的。

3.“变废为宝”——错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错例资源就是一座亟待我们用智慧和毅力去开发的宝藏,对其利用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秉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原则,师生共同开展活动。这一过程大致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段进行。

3.1  “明见万里”——抓好课前可预见错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上届学生发生的错误往往也会在这届学生身上得到体现。由此课前需要教师做好回顾反思工作,将之前学生遇到的普遍性的错误在备课中体现,对之前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修正,新授课过程中的讲练环节再次强调。比如讲授《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一课时,过去几届学生均存在误以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况。因此,新授课的环节,我特别强调了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将书本上“市场经济”几个字进行重点圈划。

依托课前干预性指导,这一“年年岁岁错相似”的教学难点就能很容易被突破,并且达成到既控制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匠心独具”——重视捕捉课堂生成错误

课堂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动态生成。在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随时可能会有新的错误被生成。对于这些宝贵的课堂错误生成资源需要我们倍加重视和珍惜,以敏锐感知力及时捕捉,做到以此为契机,拓展知识容量。例如在讲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时,对海峡两岸之间的互动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学生谈到了“有助于早日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对于该种说法,我并没有一下子予以评价,而是让学生以近代史上台湾问题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进行知识梳理。

3.3  “抽丝剥茧”——剖析课后作业测试错误

学生测试中错误的发生更加显而易见,此类错误教师绝不能用“学习习惯不好”或“粗心不仔细”等对学生错误发生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我们需要透过现象来研究错误产生的本质。是审题、解题还是在答案的书写和组织上习惯不好?是对知识点的感知不到位还是思维能力不够扩展?例如在选择题中做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的内容时,很多的学生会想当然的将“毛泽东思想”写进去。这个错误的产生不是简单的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深层次表现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个相似概念之间存在认知误区。教育学生更正这一错误时,要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融为一体,单纯靠死记硬背只能暂时堵住错误发生。堵不如疏,此时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帮助学生进行“抽丝剥茧”式分析,抓住问题关键所在,将知识体系横向、纵向建构和解构。

3.4  “引申触类”——强化错例深入拓展延伸

对错误开展研究中,运错题本用十分有必要。错题本的实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发现,以往学生对于作业测试中的错误订正之后就当完事,但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不多久学生对于发生过的错误会出现不同程度淡忘。错题本的运用能有效保持学生对错误更正的长期记忆。

4.“踵事增华”——直面不足深化反思

无论前期的工作做得如何充分,但学生的错误总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当前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学科错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尚处初始阶段,仍面临许多的问题:比如错题本设计形式还比较的单一;漫画类和材料类的错例资源搜集不足;对于错例的反思补偿操作难度过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激励我们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以教学智慧向错例资源这座充满神奇的宝藏进军。

错例折射出的不仅是学生在知识、方法、技能方面的不足,也折射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待错例的态度是一次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智慧的考验。只有善于发现、积极思考、认真反思,在研究错例中领略成功,我们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郑军.课堂教学反馈行为类型及其实施原则.当代教育科学,2010,(6).

[2]郑敏.知识缺陷型错题管理探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3).http://www.sxjky.com/xiao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