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义教课堂 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衔接
——课题《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衔接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

2020-09-14 11:47毛君梅
科教导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智障技能职业

胡 莹 毛君梅

(铜陵市特殊教育学校 安徽·铜陵 244000)

肖非教授在论述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教育意义时指出,“智力落后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学生有一技之长,经济上独立或自立,过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活。”由于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习得的缓慢,要想达到他们将来的生活目标,准职业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的期许:(1)学生的需要。智障儿童就读完小学和初中,面临如何继续深造或安置的问题。(2)家长的希望。智障学生从小由家长陪伴,家长们一直很苦恼,看不到希望,让学生学习职业技术,由“废”变“才”,也是家长们一致的期盼。(3)教师的培养。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教育意识还很薄弱,如何让“义教教师”变“职教教师”,培养义教职教教师的转衔能力,建设转衔服务的教育团队是特殊教育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4)社会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学习能力,不管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有了一定的学习模式,就有了成才的可能。使智障儿童将来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从而减轻社会负担。

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停留在“填补教育空白”的层面;很多办学较好的学校也是注重“功能性补偿”,真正上升到“职业”教育、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不多。具体存在问题:(1)“知识”与“技能”两张皮。随着特殊教育改革的步伐,智障教育教材较以往已有很大的改变,脉络也十分清,从文化知识学习倾向于生活适应的知识积累,如统编教材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分门别类的编制单元主题内容,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单元等,但职业教育或准职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之一。(2)智障教育的目的性不明确。这里所说的“目的不明”指的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已习惯被动教“教材”,很少思考智障学生的将来,对着教材,浅尝即止;家长则因为自己的学习经验,思维固化在“认多少字”“数多少数”“做多少题”这些普通教育方面,生搬硬套,饮鸩止渴;(3)教师的“教育”能力不足。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大多数来自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年轻但缺少职业教育储备,自己对一些职业的了解不够,对适合智障学生的职业判断不足,即便有了职业教育意识,也无从下手,如此便不能为学生的职业教育提供有效帮助。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衔接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为学生制定职业教育的学习流程,以提高他们的职业学习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职业技能,为义教教师的准职业教育探索了一套切实有效的教育模式。

1 归纳系统知识,完善职业储备

智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完成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但都是零散的,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很少,甚至是空白,再加上本身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对于职业知识储备异常紧缺,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归纳,把某一职业相关的职业常识进行归纳整理,统一、集中传授给学生,在特定时间里强化服务功能,形成习惯性知识固化在学生的脑海里,作为强有力的职业知识储备。那么职业知识教师如何归纳整理呢?

2 依据职业特点,规划职业需求

“义教”与“职教”的衔接在智障教育的高年级阶段实施,也是“准职教”的尝试,由于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所限制,不能开展主动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根据职业特点,帮助他们规划处职业需求,理出课程学习清单,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家政服务”这个职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清单有四大方面即:打扫卫生、使用家电、整理内务、烹饪。如果学生把这四项知识和技能掌握到百分之八十,那么,他的生活和生存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走上社会也可以凭借这一技能谋取工作。

3 根据职业需求,归纳职业内容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如果把职业需求作为一级指标的话,那么内容的确定就是二级指标了,是从学习清单的大目标中派生出来的具体知识。比如表1:

表1 快递收发学习清单

在“快递收发”这个职业学习过程中,学习清单中“名称”就是它的一级指标,“项目”为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达成,这项职业学习就完成了一半。所以在内容的设定上尽量细致完善一些,为智障学生的职业打牢坚实的职业知识基础。

4 根据职业内容,完善课堂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模式,一般都以“单元主题”式呈现,不管在生活语文课堂还是在生活数学以及生活适应课堂(我们称之为“支持性课程”),老师都可以把这些职业内容囊括进去,也可以单独设立“准职业课堂”教学。总之,以多方位集中学习专业术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掌握职业名词的意义,为将来准确执行指令扫除障碍。例在园艺服务学习中“支持性课程”内容安排如表2:

表2

5 模仿技能实践,重视职业过渡

智障学生的认识、理解、实践是脱节的,也就是说“知识”“技能”两张皮。“准职业教育”就是要补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采用“边学边做”的习得方法,时而学习之,慢慢理解、掌握一些技能,从未达到“职业学习”效果。以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衔接。比如,在“园艺修剪”的职业学习中,“认识树木花草”,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树木花草的种类、构造和习性,那么实践课上就要带着学生在校园、公园等处一一对应去认名称、说习性,认的多了,说的全了,职业知识的储备就更丰富了。特别是需要动手操作的工作,一定要亲身躬行,还是以“园艺修剪”为例,在“工具使用”这个指标中,课堂教学中认识了水壶、铲子,但见到水壶、铲子等工具,不会切身使用也是枉然。所以在每个工具的教学中,从模仿开始,教师需放手让学生体验并学会使用方法,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工具使用的方法及安全要素,多讲多练,直至达到熟练使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才算完整,是“知识”与“技能”最完美的过渡。也就是“职业过渡”。

6 研究衔接方法,奠定职业模式

从上述几点不难看出,教师的职业教学可以概括为:职业名称—知识需要—内容确定—教学实践—职业习得,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如果每项职业工作教育都按照这个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方法(“知识”与“技能”衔接),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准职业教育模式”。几年的实践研究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准职业教育的模式,为家庭、学校了提供较完善的的职业教育方法和经验。

总之,在“知识”与“技能”有效衔接的实践中,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衔接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拓宽了教师的视野,给予了家长们希望,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智障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