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0-09-14 04:28程瑞存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中职教育培训

摘  要: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许多其他教育类型不具备的特殊性。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遵循中职教育规律,建设好爱中职、懂中职、献身中职的教师队伍,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关键词:中职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19)04-0074-06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ENG Rui-cun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China)

Abstra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Only by following the law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building teaching staff who love, understand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e guaranteed.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faculty; cultivation; training

一、新時期中职院校的新使命

我国进入新时代后,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业教育二十条),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中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承担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和进修任务。[1]面对新时期生产和技术的转型升级,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一线操作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成了影响国家发展的突出问题。据此,国家人社部门启动并实施了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这其实是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中职可持续发展的难得机遇。

另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中职生源的情况看,由于教育基数的宏大,尽管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但落榜生的数量也仍然巨大。例如初中后的学生分布,仅从温州地区情况看,未上普高分数线的人数大约占45%,这意味着,学生向中职教育分流的生源也很多。再加上国家对中职院校投入增大,诸多的优惠政策向中职倾斜,如国家的资助政策、学生免学费上学、职业教育与应用型高等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完善等。可以说,全国中职教育正在昂首迈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得益于这些利好,面对生源大增、社会需求广泛的实际,满足社会和广大学生就读中职的需求,中职教育责无旁贷。

再从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实际分析,高职与中职并存,中职依托高职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职业教育从中职到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体制建立,中职教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随之而来的是优秀学生择读中职的比例逐渐提高,有效地改善了中职学生生源整体的素质结构。

中职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意义十分重大。但是,中职教育要做大做强,能够有为有位地担当新时期的教育重任,教师是立教之本,也是立校之基,办好中职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虽然在师资资源上中职能得到或分享到高职教育的优质资源,但这部分力量如何融入、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办学、不同目标的教学、不同学生的管理等,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层面反映出的问题也不少,需要就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二、中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中职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更加突显。本次调研立足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贸技师学院其他辖区内的中职学校为调研对象,围绕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对现状作客观分析。

(一)规模化发展与教师紧缺的矛盾突出

社会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也就势在必然。按照人社部对技师学院要求,注册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数不少于3 000人,占地面积不少于150亩(必须是独立建制,校园独立)是硬指标。[2]从现阶段浙江省技工院校情况来看,规模都已超3 000人以上,比如杭州、宁波、金华、嘉兴等技师学院都在3 500人以上。其他技工学校、高级技校也都在1 000~2 500人之间。形成规模且都建立了自己的生源基地,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招生环境和生源保障。

中职的规模化发展,除了办学的基本条件需要改善外,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就是核心的要素,但从中职的生师比、专兼教师比的现状分析,问题仍然不少。由于教师紧缺,因师设专业、因师开课程、因师分配课时等现象较多,专业精当、课程合理、课时得当的标准打了折扣,办学的规模化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二)教师综合能力待提高

职业院校的教师,双师素质是基本要求,但高职与中职教师有不同。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做、研是基本的能力,能教能操作,还要能从理论上研究,从操作上作技术的更新,帮企业排忧解难;中职教师的教学,在知识够用的基准下,知识系统性教学的要求并不突出,而专业技能教学的应用性特别重要,尤其是针对专业的技术操作,重在致用,技术的更新及改革,则对于大多数学生并不作要求。就中职老师的现状看,学院式教师是主体,即指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是多数,在他们身上,学历高、知识结构新、接受新知识能力强是优势,而弱势是职业教育的知识积淀和能力储备明显不足,他们学有专业,教学也能讲专业,但又不懂如何做专业,学院化特征明显。更有的是来自综合性高校,虽然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但仍然缺少教学经历的体验,尤其是职业课程的教学更是知之甚少,承担中职的课程几乎是新手。老师专业素质和“双师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这是最根本性的问题。特别还要关注的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许多不同,如生源来源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或技校、中专毕业想继续提高技术等级和学历层次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这类特殊学生的教育,更需要高素质教师。

专兼职教师队伍是中职教育的有生力量之所在,建好这支队伍也势在必行。但现行的兼职教师与在职教师比较,其动手动力强,技术操作是高手,但相应的理论支持欠缺,能做不会说(讲理论)现象普遍。兼职教师的另一不足,还体现在他们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较为欠缺,对教学原则的理解浅薄,经验化教学现象突出。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实施后,1+X模式的推行,动手能力、跨学科能力、复合能力等更显重要,兼职教师队伍的需求更大,这个瓶颈的制约也会更明显。

(三)基于高职办中职的相关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机制需要完善

在中职教育中,高职属下办学的特例和形式不少。这种办学,中职具有一定的办学独立性,但更有依托高职的相关性。中职共享高职的优质资源,其中也包括师资资源,这是办学的一大优势。不过,这种体制的办学,突出的问题是高职是办学的主流和主体,二级学院要服从于学院顶层的规划和需求,教师配备也如此。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优质教师如何合理的向中职分流和配备、中职线上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如何培养和培训、同一学校下在高职和中职同时任课教师的绩效考核及评价如何协调等,需要从制度上完善。

三、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从内强素质上下功夫,通过多途径培养培训,让教师真正读懂中职教育

让教师读懂中职教育,就是在认知层面真正理解中职教育是什么、干什么?中职教育、中职教师、中职学生、中职管理的差异性在哪里?[3]

1.中职教育

从国家教育结构体系看,中职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从与普通教育的比较看,虽然同属于教育,但又是不同类型的教育,特征是职业分流和职业导向;从学校职业教育自身的体系看,我国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的是中等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在人才体系的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依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规定,中职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體、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里的人才定位是十分鲜明的,在学习型社会,职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内容之一,因此也可以说,中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它是人生职业化发展的起始阶段。目前,国家在完善不同类类型学制教育的互通互认,中职教育与普通专业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即将开通,中职教育的基础功能将会得到更大发挥。

中职后教育是中职教育的延绅教育,这是中职教育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读中专,决非他们学业的最终目标,继续学习和深造是他们强烈的诉求。从目前的政策看,中职毕业学生至少有三种发展选项:一是创业或就业;二是可报考高职,继续深造学习相关专业并完成大专学历;三是参加高考,或回归到普通高等教育中、或继续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依据中职教育后学生的三大分流,中职教育的责任担当很重,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学习志向的需求,作好课程分类设置,给予学生最真切的帮助。例如,中职学生创业,困惑不少,可通过创业等选修课程去指导;应对回归普通教育的高考学生,可开设必考课程的补修课程,助力学生参加高考;对于有志专业提升,继续走职业化专业之路的学生,结合高职相关专业的技能考核要求,强化训练专业技术和能力。总之,中职教育的基础性,要求中职教育作为职业起点,要为学生的职业化之路走得更远更好作准备,敢担当。

2.中职教师

如前所述,中职教师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素质具有“双师”要求,即教师不仅学有专攻,还做有专长,知识教学能讲得透,技能指导能点得明。由于中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针对岗位,知识不强调系统,因此开设的课程并非是学科化结构,教学的知识链也就不突出。由此呈现的中职专业教学课堂与实践是“连体”的,技能学习是教与学的着重点。二是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因为中职学生心理成长的特殊性,“半成人”意识的学生管理难度较大。作为教师,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做好楷模和示范,要将犹如父母而又胜于父母的爱融注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现实中,中职教师的自我认知有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是成人化教育色彩太重,这类教师没有关注到中职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的一面,重视以理服人,但又淡化了以情动人。尤其是因学生的“不成熟”,其过错行为多有反复性,这类教师往往不善于抓反复,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以致影响教育的效果。二是“本本化”教学成习惯,这类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专业实践的体验,专业应用与操作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受自己学习的影响,他们很容易将中职教学视同为普通教育的教学,因此教学中能讲不能做,理论清楚但操作不知从何下手,动手能力成短板,直接影响到中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三是中职基础文化课程教师职业教育的意识不强,文化课主动融入专业特色、融通职业素养的方法不多。对于中职学生,专业面向是情感的向往,更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职业文化素养本身是不可分割的,一旦分离,文化就缺少活力,教育就显得苍白。分析中职文化学生的兴趣不高,动力不强,以此不无关系。中职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精力旺盛、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职业性学习迷茫多、成长经历中负面体验较重、行为自控能力相对较低的复杂群体。每个中职教师都要当责,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悉心指导他们正确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学会理智地驾驭情感。课业教育与生活教育合力,中职教育质量提高才会更有保证。

3.中职学生

作为另一类型的中职学生,特殊性也十分突出,学习自信心缺失极为普遍。具体表现如中考的受挫,让许多中职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的“料”。由于带着“伤痕心理”入学,学习过程中“混”时光,应付课程,“60分万岁”,都成为这类学生的标签。另外就是角色认同困难,由于心底里有“本来就不想读中专”的想法,他们对来到中职内心很排斥,尽管学校有学前教育引导课程,但往往收效甚微。不认同中职学生的角色,再回中学时期形成的角色定势影响,中职生的角色意味着什么,往往纠集着很复杂的情愫,由此引发潜在的问题很大。再有是对专业无概念,根本不知道专业是什么,学的这些课程与自己今后有什么关联,学生不清楚。据作者调查,中职生选专业,大多数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来选择。没有专业认知的基础,学生学习过程将专业课当作纯文化课学习,学习的目的停留于完成作业,追求的还是卷面的分数等现象很常见。受以知识和文化学习能力为主要的普通教育影响,中职专业课程当成纯文化课程学习,技能训练等同作业完成,中职生的学态调整也不是简单的事。诸如以上种种,学生虽然在职业院校的课堂,但职业学习的“心”没有,职业学习的劲就不足,专业发展迷茫再所难免。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中職教育需要加强针对性。在教育策略上,帮助他们找回信心、重塑信心、坚定信心、成就信心是关键,信心在希望就在。信心培养也不能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相信学生,同时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在教育路径上,要从综合教育的角度进行全方位教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应该协调和整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合力机制,比如以专业为依托,成立以专业教师、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学生家长代表参与的“助教联盟”,适时疏导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另外,尊重学生本身就是最直接最好的教育,中职学生文化起点有差距,但良好的教育引导可以让他们补上去,中职生行为中易出现“不良”,但要看到学生上进的渴求,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

4.中职管理

针对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中职教育管理亦应有不同。首先是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要加强,日常生活管理与学习管理,用制度作保障,让师生都明确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其次是人文关怀不缺失,中职学生可塑性大,但成长中的问题也多发,如学习动力不足、选择活动情绪化、看问题易走极端等,当问题出现,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多换角色体谅学生,多以爱去感化,管理育人,人文化人。再次是注重班集体建设,重视班主任队伍的配备。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也是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良好的班风是良好学风的必要条件,教育家马卡连科认为班集体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最有效的组织。中职班级的这种教育功能更为明显,因为中职教育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相对中学较多,让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做人、学会与人相处,这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当然,好的班集体建设,班主任的配备也十分关键,必须将优秀的教师选配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在管理的层面,因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是“良心活计”,费心费时,责任重大,学校在绩效奖励的工作考核中要体现优秀优酬,以此保护和激励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从体制机制上完善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教师队伍如何合理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顶层设计、全面布局、狠抓落实。

1.作好中长期教师发展规划

中职作为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需要立足长远作好规划。规划要明确目标,要可行可见,如创建全省级示范性中职,就要建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方向,搭建起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才培养。做到师资力量强,设施设备先进,管理服务一流,开拓创新强劲,产教研领先,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突出,中职教育才有可持续的发展保证。

中职办学,国家对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有规定,现行执行的中职师生比是1:25。如果条件允许,一定数量的教师储备也是必须的。教师储备,不仅要关注教师业务轮修培训的需要,还要着眼社会产业调整,新技术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师资。尤其是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举国之大计,也是教育全面担当之大事。中职要有所为,并做好服务,“农”意识的植入、“农”课程的开发、“农”师资的储备、“农”平台的实践基地建设等,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4]

2.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增强中职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办学条件改善、教育环境优化,这是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中职教师热爱教育的动力源泉。

中职教育教学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场原理深化教学改革,一是要在“大”字上做文章,规模化发展是一个方面,服务好社会人才需求大市场,这更是“大”的根本所在。二是要在“特”字上做文章,要转变运行机制,积极实行订单式培训,加强与用工单位联合办学,使就业市场需求和中职教育紧密结合,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工种,就办什么专业;办什么专业就设什么课程;设置什么课程,就聘什么教师。[5]着力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代表先进技术的名牌专业,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三是要在“强”字上做文章。要建设培养一支教学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先进教学设施和手段,培养一种求实、进取的学风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等。[6]

中职办学的环境优化了,学校做强做大了,专业化发展的定心丸有了,中职教师执教的定力就会更坚定,献身中职教育的情感就会深厚,教学改革的创造力就会更充沛。

3.注重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双师型”和专兼职教师队伍,是办好中职的关键和前提。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下,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博学精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为迫切。长期来,中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主要是内培外引两个渠道,内培就是利用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选送优秀教师去强化培训。还有的是利用两个假期,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强化技术操作能力。多年实践表明,内培机制的建立和推行,有效地改善了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双师素质”的含金量大增。外引是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将行业企业的匠师引聘到学校,或作专业实践指导专职教师、或作专业实践的兼职教师,从数量上兼职教师是多数。不过,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也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如教师结构的规划性要加强,即要结合学校发展的规划,办学规模预期,专业设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培训教师。另外,教师培训的需求各不相同,尊重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选择,学校应在岗位匹配和个人愿望相结合,将最后选择培训的方向及内容将由教师决定。学科结构也要充分考虑多层次,教师职称、学历、数量等要合理的搭配。一定量的教师储备是很容易被学校忽视的,尤其是新专业设置,教师储备应该先行,否则专业开发工作就会被动,甚而计划无法实施。师资工程的内培,从形式到内容要多样化,哪些教师参加核心能力培训、哪些参加主干课程培训、哪些参加长期或短期培训,学校要统筹兼顾,要因师设培;从目标到考核需要制度化,培训要有结果有实效,但不能只是仅凭证书和考试的分数看优劣,培训绩效要结合培训后的教学效果来评价。同样,引进招聘匠师人才进学校,不能只以“做”代“讲”,实践指导教师和兼职教师的选拔,也要关注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教师的基本能力,否则也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双师型和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平台建设也很重要。性能先进的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场所和相应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目前在全面推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背景下,建设科技含量高、与课程联系紧密、训练学生真实动手能力有效的实践实训平台很重要,中职教学的人才质量不只是知识教育,技能技术教育取向更加迫切。

总之,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中校数最多、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教育。据统计,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3万所,占全国职校总数(1.17万所)的8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59.41万人,在校生1 551.84万人,招生和在校生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7%、39.47%。[3]中职教育对国家的贡献度显然也是巨大的。中职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的宝地,我们需要给予中职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新形势下的中职办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中职担当的历史责任更大,不负国家希望,敢于改革创新,再创中职教育辉煌,我们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19-05-0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2〕8号[EB/OL].(2012-01-31)[2019-05-03]. [http://www.mohrss.gov.cn/gkml/zcfg/gfxwj/201412/t20141218_146650.html.

[3] 程瑞存,邱开金.补上认知短板,读懂中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9-07-02.

[4] 邱开金.强化职业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18-04-19.

[5] 谢志远.应用型本科,走好特色之路[N].人民日报,2018-06-07.

[6] 许少文.新时期技师学院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25.

(责任编辑:曹大辉)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中职教育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