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及干预策略

2020-09-15 02:33林元涛张燕高强徐艳周莉江琴英刘伟平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口服药物年龄组微量元素

林元涛 张燕 高强 徐艳 周莉 江琴英 刘伟平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铜、锌、钙、镁和铁,是许多重要的酶和蛋白质的金属辅助因子,虽然在体内的含量很低(0.01%),但是对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其缺乏或过量均可影响生长发育[1-3]。微量元素具有地区性差异,本文对800 例儿童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的整体情况,并探讨对存在微量元素异常儿童的治疗策略,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2 月—2018 年12 月在我院儿科门诊体检的800 名儿童作为对象,择入标准:年龄0 ~7 岁之间,排除明确的营养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按照年龄段分0 ~岁,1 ~岁,3 ~岁,6 ~7 岁四个年龄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水平。同时,与儿童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对象手指末梢静脉血1mL,选择40uL 肝素抗凝,充分混匀待测。采用北京博晖公司创新生物技术股份公司BH5300 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Ca、Zn、Cu、Fe、Mg 测定,所有试剂为配套试剂,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检测,确保结果准确性。

1.3 正常值参考区间

采用博晖公司提供的参考区间作为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儿童微量元素正常值参考区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于微量元素计量资料进行Kolmogorov-Smirnov 正态分布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自贡市不同性别儿童微量元素测定结果[M(P25,P75)]

表3 自贡市各年龄组儿童铜、锌、钙、镁、铁检测水平比较[M(P25,P75)]

2.结果

表4 自贡市各年龄组儿童铜、锌、钙、镁、铁缺乏比较[n(%)]

表5 0 ~7 岁儿童锌、钙、铁缺乏干预疗效比较[n(%)]

2.1 自贡地区不同性别的儿童末梢血铜、锌、钙、镁、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在不同年龄组间,铜、锌、钙、镁、铁分布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2 各年龄组儿童铜、锌、钙、镁、铁缺乏情况比较见表3,所有儿童中铜、铁缺乏率均较低,血锌、钙、镁缺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锌总体缺乏率为15.38%,0 ~岁锌缺乏率最高达19.50%,3 ~岁与0 ~岁组、3 ~岁与1 ~岁组、6 ~7 岁与3 ~岁组的组间锌缺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 ~7 岁组锌缺乏率仍较高;钙总体缺乏率高达35%,其中以6 ~7 岁的儿童缺钙最明显,3 ~岁与0 ~岁组、6 ~7 岁与0 ~岁组的组间钙缺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总体缺乏率达32.63%,各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总体缺乏率4.25%,仅3 ~岁与0 ~岁组、1 ~岁组的组间镁缺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总体缺乏率2.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对于0 ~7 岁Zn、Ca、Fe 缺乏的儿童,食物补充组科学指导家属对患儿采取食物补充干预,而药物干预组给予相应口服药物:甘草锌颗粒或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补锌、碳酸钙D3颗粒补钙、蛋白琥珀酸亚铁口服溶液或右旋糖酐铁片补铁,按体重计算剂量的方式进行药物干预,结果显示两种干预方式均有效,但口服药物干预疗效优于食物补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3.讨论

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和功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内微量元素缺乏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智力水平、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疾病发生[1-4]。微量元素检测现已成为评价儿童身体状况和疾病发生的重要检测指标[5]。本结果表明,自贡地区儿童主要以锌、铁、钙缺乏为主,与相应文献[6,7]报道一致。

Zn 缺乏不仅影响儿童食欲,生长发育迟缓,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等有关;严重缺锌者可导致大疱性皮炎、脱发、腹泻、神经感觉障碍等[8]。本文显示锌总体缺乏率较高,为15.38%,随年龄增长有所降低,这可能与消化吸收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有关[9]。针对锌缺乏,已经广泛研究了锌补充剂,对于无明显并发症的儿童最常用的锌补充剂为硫酸锌口服溶液,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幼儿,通过静脉补锌是可行的,并且可以增加血浆锌水平[10]。

Fe 是人体血红蛋白合成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与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有关,同时参与机体造血,尚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系[11,12]。本次显示本地区儿童总铁缺乏率高达32.63%,0 ~岁婴儿的铁缺乏率较高,我们认为这与婴儿未及时添加辅食,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吸收不良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铁缺乏率有上升趋势,患儿持续缺铁的因素,包括口服摄入不足或补充不足,应在补充期间监测铁水平,以确保补充的剂量和方法有效。

Ca 是人体骨骼发育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特别是满足儿童快速成长的需求。其缺乏可能导致佝偻病、肌肉痉挛、牙齿发育不良等[13]。本文显示,Ca 在各年龄组总体缺乏率达35%,随年龄增加,钙缺乏率逐渐上升,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快速生长对钙的生理需求量增加[14];同时与儿童户外活动偏少,饮食结构简单,维生素D 补充不足及家长补钙意识淡薄有关[15],需要家长配合能及时有效的补钙满足儿童正常生长需要。

Cu 在人体内参与电子传递链,神经递质合成,抗氧化损伤和多种酶的辅基;同时铜被发现并参与骨和软骨代谢,可以促进钙、磷的沉积以及胶原蛋白合成[16]。本文显示,Cu 的总缺乏率仅为2.25%,而循环中超过95%的铜是由铜蓝蛋白携带,因此反应铜的含量应该结合铜蓝蛋白的测量综合评价。

Mg 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是细胞构成的成分之一;并且体内60%的镁以磷酸盐和碳酸盐的形式参与骨骼组成,并且对骨吸收和生长至关重要。本文显示,婴儿组、幼儿组镁缺乏较突出,而各种食物中含有足够量的镁,一般不会出现镁缺乏的情况,因此对于婴幼儿,家长应注意及时添加相应辅食,定期儿保。

由此可知,本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仍以锌、钙、铁为主,于是我们便对0~7岁Zn、Ca、Fe缺乏的儿童进行了干预策略探讨。将存在锌、钙、铁缺乏的儿童分为2 个组:一组给予相应口服药物进行干预;而另一组进行食物补充干预。然后在干预后进行复查,统计结果见表5 所示。从表5 可以看出,对于锌缺乏的儿童,通过口服药物干预后复查仅5 例不达标,有效率为92.31%,而食物补充干预的有效率为41.38%;对于钙缺乏的儿童,口服药物和食物干预的有效率分别为78.36%、43.12%;铁缺乏的儿童干预的有效率分别为85.31%、69.49%。结果表明,采取食物补充和口服药物补充的干预方式,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口服药物干预疗效优于食物补充干预,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本地区各年龄组儿童末梢血中微量元素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其中尤以Ca、Fe、Zn 缺乏明显,表明本地区家长对微量元素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将可能影响该地区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管采取食物补充还是口服药物补充的干预方式,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因此,我们会加强健康宣教及儿童保健饮食指导,指导家长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进行合理的辅食添加及均衡的饮食结构搭配,对于微量元素缺乏已有相应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辅以药物干预,预防或治疗相关不良疾病,帮助儿童健康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口服药物年龄组微量元素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解析中微量元素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药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院外口服药物治疗的干预效果观察
住院患者口服药物拆零调剂的思考与分析
乳腺治疗仪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