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09-15 02:33张明星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骨板肱骨肩关节

张明星

(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500)

肱骨近端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表现为肌肉痉挛、活动困难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了较大的影响[1]。为评价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疗效和手术技巧,本次选择我院收治的16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参与实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8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肺功能异常、病理性骨折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对照组6 例,年龄59~81 岁,平均(66.66±3.88)岁;观察组12 例,年龄43 ~78 岁,平均(60.42±3.85)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减少患者制动时间,并实施被动及主动训练[2]。观察组患者进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铺巾消毒,从肩关节外侧入路,解剖头静脉,在肱骨近端骨折处切开复位,并固定,确定复位良好后,进行骨折对线,缝合切口[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100,分值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总有效率(83.33%)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低,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s,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12 62.34±3.37 94.78±2.89 25.313 0.000对照组 6 62.38±3.39 82.27±5.57 7.472 0.000 t- 0.024 6.368 - -P- 0.981 0.000 - -

3.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上部位的骨折,多由交通意外、运动损伤等造成,常见于中老年人群[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逐年升高[6]。由于生理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若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不恰当,易导致肱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和肩关节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7]。

常规保守治疗如克氏针张力带等治疗流程较长,肩关节功能改善不明显,常发生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作为近年来临床常用的骨折内固定材料之一,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有效保留骨折局部的血运,降低术后肩峰撞击的危险性,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螺钉松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术后恢复速度快,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进行常规保守治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比进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低,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进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进行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能改善患者的肩功能,也可能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骨板肱骨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
小型犬桡尺骨骨折的PRCL-S5型锁定骨板固定术诊疗
肩关节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