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预防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2020-09-15 02:33谢园
医药前沿 2020年15期
关键词:讨论组监护早产儿

谢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0)

由于功能发育不完善、机体免疫力差等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出生后通常需要被转移到新生儿监护病房,接受医护人员周到、科学、优质的针对性护理干预[1]。一段时间后,如果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达到出院标准,才能被转移出来。为了能够在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需要向早产儿提供细致、耐心的护理服务。基于此,本研究将7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样本,经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共计70 例进行课题研究。根据收治的先后时间,将所有早产儿分为两组,每组35 例。纳入标准:①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②早产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基础组有男性早产儿18 例,女性早产儿17 例,胎龄34 ~37 周,平均为(35.14±0.92)周。讨论组有男性早产儿19 例,女性早产儿16 例,胎龄33 ~37 周,平均为(35.09±0.87)周。将两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基础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讨论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为了尽快消除早产儿的陌生感,医护人员可在护理中多与早产儿进行肢体和语言交流,用手掌轻轻抚摸早产儿的身体或者亲密的拥抱早产儿,均能使其产生触觉刺激,进而增加新生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情。②体位护理:将质感比较绵软的毛巾对折,形成长条状,然后将早产儿置于其中,通过“鸟巢式”体位包裹,为早产儿营造舒适、温暖的生长和休息环境。此外,长期保持同一体位,容易影响早产儿的颈部和头部的生长,医护人员应定时帮助早产儿更换卧床体位[2]。③体温护理: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后,医护人员需要立即采用相关的保暖措施,将早产儿置于密闭式暖箱,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胎龄等客观情况,及时调节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④光线护理:早产儿出生后,应尽量避免强光刺激,以免对早产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调节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光线强度,借助温箱罩阻隔光源,防止早产儿遭受强光照射[3]。⑤疼痛护理:如需进行吸痰、抽血、注射等活动,应事先在早产儿的四肢上留置静脉针,以免给早产儿造成疼痛感。操作时,医护人员要保持轻柔的动作,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早产儿的临床反应。

1.3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低血糖、喂养不耐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讨论组与基础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n(%)]

3.讨论

早产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相对不足,容易遭受各类病原体、细菌、病毒的侵害,进而诱发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不仅会阻碍早产儿的健康成长,而且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5]。

讨论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基础组的22.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能够使早产儿获得确切的临床效果,同时还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通过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体温护理、光线护理,以及疼痛护理等方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早产儿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负面情绪,为其营造温暖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还能促进早产儿生命体征的恢复,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效果。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有效提升早产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新生儿科的护理工作中应用。

猜你喜欢
讨论组监护早产儿
基于私有云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改名
平生第一次进小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