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9-15 09:32陈奇凡
微创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骨细胞成形术椎体

莫 欣 陈奇凡 黄 海

(田东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广西田东县 5315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的常见并发症,会造成患者胸背部疼痛,且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肺功能、胃肠功能等[1]。随着我国微创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椎体成形术逐渐被应用于OVCF的治疗中,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使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善[2],但术后患者常出现再发椎体压缩性骨折[3]。是何原因导致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目前相关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接受OVCF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索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再发骨折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2)入院时存在明显的胸腰背部疼痛症状;(3)经影像学证实为首次OVCF;(4)接受微创椎体成形术治疗。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2)椎体成形术治疗前3个月有激素、维生素等影响骨代谢的治疗史;(3)合并有甲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者。根据上述纳入、排除标准共入选患者16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1~3个月的定期复诊情况,将术后再发生骨折的患者纳入再发组,而术后未出现再发骨折的患者纳入非再发组。

1.2 方法 通过病案科查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个人史(吸烟、饮酒)、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椎体骨折节段数、椎体压缩分度(Genant分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 P1N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其中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术后1~3个月的复诊情况,出现再骨折56例占33.33%(56/168),未出现再骨折112例占66.67%(112/168)。再发组的年龄、糖尿病、BMD、P1NP、ALP及BGP指标与非再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椎体骨折节段数、Genant分度以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1

2.2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BMD、P1NP、ALP及BGP指标在预测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01、0.848、0.768、0.703,其中BMD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P1NP、ALP、BGP指标。见图1、表2。

表2 BMD、P1NP、ALP及BGP指标的ROC分析结果

图1 BMD、P1NP、ALP及BGP指标预测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ROC

2.3 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表1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糖尿病、BMD、P1NP、ALP、BGP)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结合表2的截断值进行赋值(见表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BMD≤0.45 g/m2、P1NP≤35.75 μg/L、ALP≤84.76 IU/L、BGP≤1.64 μg/L是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4。

表3 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赋值

表4 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OVCF是骨科治疗的难点,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骨折症状,但仍需警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椎体成形术是国内治疗OVCF的常用术式,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但该术式容易发生骨水泥泄漏、骨水泥椎体再塌陷、邻近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4-6]。有文献显示,椎体成形术后邻近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多发于术后2~4个月,发生率为10%~30%[7]。本研究也发现OVCF患者在行椎体成形术后的1~3个月再骨折的发生率为 33.33%,发生率略高于上述文献报道,可能与本研究纳入和排除病例的方法有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BMD≤0.45 g/m2、P1NP≤35.75 μg/L、ALP≤84.76 IU/L、BGP≤1.64 μg/L是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析其原因为:(1)一方面是因年龄的增长,破骨细胞活性高、成骨细胞活性下降,致使骨质丢失过快,导致骨矿盐含量减少,骨退化,骨强度下降,脊柱应对外力下降,从而容易导致邻近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另一方面是高龄患者通常合并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加上体力下降、活动量明显减少等多种因素,使高龄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2)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与成骨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受阻并抑制成骨细胞ALP的合成,使成骨细胞活性下降,使骨形成受到抑制,从而导致骨量减少。另外胰岛素抵抗属于一个慢性亚临床的炎症过程[8-9],会使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内分泌、自分泌等机制降低增殖细胞敏感性,并作用于骨细胞, 使骨代谢发生相应病理改变。由此可见,合并糖尿病是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3)BMD下降是OVCF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BMD也是诊断OVCF严重程度的特异指标。有研究表明,废用是引发骨质疏松最积极的因素[10],尤其是失重和制动等废用行为可导致骨缺乏机械外力,使力学-能量密度率的传递减少,降低力学对骨细胞的刺激,使骨细胞信号传导衰减;而ALP作为一种活性蛋白酶,其人体中成骨细胞合成分泌最多,是成骨细胞矿化过程的关键酶,参与骨骼钙化;P1NP是成骨细胞合成释放的前胶原纤维的分解产物,其能有效反映骨细胞活性、骨形成速率;BGP是成骨细胞分泌的非胶原蛋白,其具有促进非结晶钙磷酸盐向羟磷灰石转化功能,在提高骨强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降低不利于骨的修复、重建。当力学-能量密度率的传递减少,骨细胞信号传导衰减,会引起骨微结构的改变、损害、衰退,致使骨质流失和骨密度下降加快,ALP、P1NP、BGP指标下降,从而容易再发骨折。由此,可推测BMD、ALP、P1NP、BGP的下降均是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高龄、合并糖尿病及BMD、ALP、P1NP、BGP指标下降均是OVCF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影响因素。在诊断过程中识别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OVCF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再发骨折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成骨细胞成形术椎体
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相互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啤酒花经抗氧化途径减轻Aβ 损伤成骨细胞作用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微小核糖核酸-1205沉默Cullin-RING泛素E3连接酶4A激活AMPK信号传导保护人成骨细胞免受地塞米松损伤的研究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