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指向经验积累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

2020-09-15 07:22伞家学
辽宁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范式经验建构

伞家学

(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桥中心小学)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教育就是对经验的改造或重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课程,其活动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重新建构新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何着眼于经验的重组,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的重点所在。对于学校来说,如何建构一种基于学生经验积累并具有广泛共识、易于复制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对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活动指导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问题: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

笔者近期参加了一次综合实践校本教研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活动提供了三节研讨课,不知是组织者有意安排还是授课教师的巧合,三节课均采用了范例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活动方法。

第一节是五年级“钻木取火的研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冰天雪地的情景,引出主题,然后通过观看“钻木取火”的视频,引导学生交流、总结钻木取火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由学生分组进行“钻木取火”实验。

第二节课是四年级“学会采访”专题指导课。教师首先通过回顾前期活动情况,引出活动主题,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了学生采访活动的范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交流讨论怎样开展本次采访活动,最后让学生根据主题分组设计采访提纲并现场开展模拟采访活动。

第三节课是三年级“制作菠菜鸡蛋汤”,下面是活动的一个片段。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如何做菠菜鸡蛋汤。做菠菜鸡蛋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菠菜用油炒一下,然后放入水,开锅后放入搅拌好的鸡蛋液;第二种方法是烧开水,打入搅拌好的鸡蛋液,然后撒进菠菜。你们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现在大家先来用第一种方法做菠菜鸡蛋汤,现在开始。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按步骤操作)

师:我们再来用第二种方法做菠菜鸡蛋汤。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

…………

反观这三节活动指导课,三位教师的主要策略是通过范例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理解活动方法。这一行为立场表明他们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理解为学生对知识、技能、方法的掌握。因此,他们在活动指导过程中其主要关注点在于教会学生掌握活动方法,习得相关知识,而不是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尝试去建构新的经验。也就是说,他们关注的是活动能否顺利展开,而不是活动经验的获得与积累。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教师,特别是刚刚从教这门课程的青年教师,如何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帮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经验呢?

二、对策:建构指向学生经验积累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

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活动前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将在各自不同的经验与知识的储备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而这种新的活动经验又是教师无法通过“教”来直接传递的。这个过程只有学生通过主动实践,才能在不断的尝试与反思中“领悟”活动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教师的作用就是运用教学手段唤醒学生已有经验,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对原有的经验进行迁移、改造、重组,逐步实现新经验的生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着眼于学生经验的重构,建构有利于学生经验积累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这对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情境,唤醒前经验

学生在参加某项活动之前,往往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获得了或多或少的与活动密切相关的经验,这些前经验多数处于“内隐”的“混沌”状态,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唤醒、明晰和激活,为建构新经验做好铺垫。

例如掰手腕比赛,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组织规划能力的专项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参加过多种比赛活动,对比赛活动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他们参加本次活动的原经验,但这种经验一般是在被安排的状态下获得的,是模糊、零散的。因此,如何将这种模糊、零散的“被比赛”经验上升为“组织比赛”的经验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伊始,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教师开展掰手腕比赛的视频,激发学生参加本次比赛的热情,紧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参加这样的比赛吗?想知道谁会成为咱班掰手腕的冠军吗?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通过比赛来决定谁是班级的掰手腕冠军。教师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组织这次比赛?自己曾经参加过哪些比赛?那些比赛是怎样开展的?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交流,形成最初的比赛方案,这样,活动的前经验就被唤醒了。

(二)主动实践,改造经验

当学生活动的前经验得到初步的激活以后,经过交流、讨论,学生的前经验得到修正和融合,新经验的种子处于萌发状态。这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主动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经过不断改造前经验,生成新经验。

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也许学生获得的是失败的经验,但这正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要抓住对前经验改造的关键点,引导学生不断修正错误,促进经验的改造与重组。

仍以掰手腕比赛为例,当学生原有的比赛经验被激活后,个个都跃跃欲试,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进一步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一次尝试错误的机会——让学生立刻自行组织这次比赛。虽然这种比赛可能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正是因为这种失败,才能找到学生经验的生长点。当学生在第一次尝试比赛碰壁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你们通过这次比赛,评出了咱班掰手腕冠军了吗?失败的原因出在哪里?”学生在反思、碰撞中找出问题的原因,修正比赛方案,从而完成对旧经验的改造。

(三)迁移运用,建构新的经验

经验的获得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它需要在多种“境异质同”的情境中得到运用和检验,并得到概括和提升,从而上升为经验图式。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新经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经验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对新获得的经验与已有的经验进行对比,使新经验系统化、结构化。

如我们在完成掰手腕比赛活动后,又相继让学生自主组织了跳绳比赛、掷纸飞机比赛,策划了“十周岁生日Party”等活动。这些活动同质异境,学生经过不断地对所获得的经验进行归纳概括,逐步形成了开展这一类活动的经验模式,同时,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建构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的一般范式如图1所示。

图1 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的一般范式

三、实践:对指向经验积累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的解析

(一)指导学生如何唤醒经验

创设情境是唤醒学生已有经验的重要手段。在创设情境时要弄清学生本次活动的原经验是什么,经验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上面提到的四年级的“学会采访”一课,这虽然是学生第一次开展采访活动,但是学生对采访活动并不陌生。他们被采访过,在电视里看过记者采访的镜头,这都是他们参加本次活动的原经验;但这种经验一般是模糊、零散的,处于“混沌”状态。因此,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将模糊、零散的采访经验变得系统和清晰,是此次情境创设的着力点。

活动伊始,我们与上面任课教师一样,通过多媒体出示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成功采访的画面,不同的是我们把画面中的哥哥姐姐请到班级,让学生在“采访中”学会采访。这样,学生就在真实的情境中唤醒了旧有的经验,也找到了改造旧经验的突破口。

(二)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经验

经验的形成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经验会逐渐减少,正确的经验会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形成。在上面提到的“钻木取火的研究”活动中,当学生钻木取火的欲望被创设的情境激发起来以后,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而是应给学生提供一次尝试错误的机会,让学生直接尝试钻木取火。虽然尝试的结果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种通过对失败的剖析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对活动的成功更具有价值。

(三)指导学生如何改造经验

交流反馈是改造经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自主尝试,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初始经验。在这些经验中,有成功的做法,更多的则是失败的困惑。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找到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的原因在哪里,这样,学生旧有的经验就在交流和碰撞中被改造而生成新的经验。

当然,有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足以让学生明晰活动经验,需要教师提供及时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经验。如上文提到的“钻木取火研究”活动,学生在主动尝试钻木取火失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成功的钻木取火的视频。学生在经历失败以后再来学习范例,把自己的失败经验与视频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完成对失败经验的改造。

(四)指导学生如何迁移经验

当学生完成对失败经验的改造后还需要在同样的情境下再次实践来检验和完善经验。在“钻木取火的研究”活动中,学生生成的经验是在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它还需要回到实践中获得检验和完善。当学生利用新的经验再次经历钻木取火的过程时,或失败或成功,但每一次实践所获得的经验都在不断地生长并向成功的经验靠近。

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后,我们不能期望一两次这样的活动就能使学生有了这一类活动的经验,而是要在后续活动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类似的机会,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经历类似的活动,使以前获得的经验在迁移运用中得到不断深化。

(五)指导学生如何建构新经验

每一次活动结束,教师都要安排一次反思评价活动,以便于学生反思内化,建构经验。当同类活动开展了几次以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次反思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回顾反思在这一类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反思获得这些经验的过程与方法,并把在不同情境中所获得经验进行概括与提练,帮助学生建构比较清晰、完整的活动经验,形成经验模式。

四、反思:正确理解指向经验积累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

(一)是一种指导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经验性课程,我们要从经验的视角理解这种指导范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五个步骤,基本遵循“唤醒经验”“改造经验”“建构经验”的一般规律。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向经验积累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当作一种教学理念应用于实践,突出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唤醒与激发,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经验、改造经验的过程,突出交流碰撞对经验建构过程中的引领,突出在“同质异境”活动中对经验的改造升级。

(二)注重对学生活动经验建模,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经验的建构

指向经验积累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范式注重对学生经验进行建模,但不应该忽视对学生个性经验的建构。虽然学生处在同一个活动中,但他们在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要在唤醒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尝试获取初始经验的机会,在交流反馈的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呈现出个性化的思考。在全班交流的环节,教师要对每个组的经验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汲取别人有益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经验,使每个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在活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要注重对经验规律的总结与引导,帮助学生在个性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经验建模。

猜你喜欢
范式经验建构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