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突出核心素养

2020-09-15 16:19芮红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7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芮红娟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在践行立德树人理念中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这也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如何挖掘学生发展潜力,如何突出学生核心素养?这些都是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案例,从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及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探讨培育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知行合一

学校、社会与家庭是践行核心素养教育的主阵地,而良好的核心素养应是循序渐进的积累与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为切入点,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树立辩证思想,形成创新思维,能够客观、公正、理性地分析與评价事物。那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中怎样突出核心素养?以下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一、打造生本课堂,培育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感是学生在处理社会、国家以及国际关系时的必备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良好的政治认同感体现了当代青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中学生在面对如何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与国家的关系时,往往茫然无措。对此,道德与法治教育要从高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中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水平,在生本课堂实践中培育政治认同感。例如,学习“我国基本制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大家播放我国2019年召开“两会”的新闻画面,向大家介绍“两会”的主要内容以及人大议题,同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经常听到‘两会,那你知道这是指哪些会议吗?”“国家召开两会的意义何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我国基本制度和“两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循序渐进地导出话题,能够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更全面地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从中生成强烈的政治认同感。另外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课下推荐一些爱国题材的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厉害了,我的国》《建国大业》等,强化政治认同,培育家国情怀。

二、回归生活本质,强化法治意识

近年来,校园欺凌、校园贷款、青少年犯罪等社会新闻事件屡见不鲜,这让人们感到痛心的同时,反映的也是青少年缺乏基本法治意识的现实问题。如校园欺凌正是因为施暴者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而被施暴者也不懂得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引导,借助道德与法治教育契机践行法治教育已势在必行。立足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培养明辨是非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只有思想正确,才能行为规范,这无论对于青少年还是对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强化教育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当代知法、懂法、守法的优秀公民。例如,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时,播放一些近年来新闻报道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以此警醒学生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知道哪些行为受到法律惩罚,哪些行为受到法律保护,由浅入深地培育法治意识。

三、探究真实案例,树立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源自中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与探索,表达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意识与能力。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驱动中学生形成科学观念、树立科学精神。例如,在一次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中,引入“艾滋病患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的热点话题,大家对此展开热烈的讨论,自由地发表观点与想法。大家通过课下收集资料、课上交流思考,从内心深处转变了对艾滋病人的误解,从更理性、更科学的层面认知与了解艾滋病毒,树立科学意识,并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艾滋病人。实践活动中一起观看世界艾滋病日的公益宣传视频,了解艾滋病的传染渠道,学习艾滋病的防范措施。学生也逐渐认识到艾滋病只会通过性性生活、血液和母婴三个渠道传播,而平常的共同进餐、握手和拥抱都不会传染。这样就从根本消除了大家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心理。通过进一步学习国际上治疗艾滋病的前沿技术与医疗成果,形成了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

四、丰富实践活动,促进社会参与

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更是升华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必要途径。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突出核心素养,要鼓励学生亲自实践、深化感悟,在内化知识与素养的同时,培育正确的价值观,积累道德实践,形成创新精神。例如,学习“遵守规则”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培育学生对规则的敬畏感与认同感,如“乘客逃票”导致飞机延误,闯红灯导致发生车祸等。这让学生也体会到,平时可能自己没有注意的小事却违反了社会规则,给自身、他人乃至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而人们想要追求自由,也要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而从更深层面去思考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延伸话题,探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中小学生守则》,结合现实的低碳生活、垃圾分类、文明绿色上网等社会规则,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培养良好的素质品格。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要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落地执行,我们要结合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立足学生发展实情,精心布局阶段性教学计划,将核心素养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内涵价值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引导他们客观、全面、个性地看待问题与思考问题,无形中树立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钟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0):109-110.

[2]索丽娜.法治精神锻造人心——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索[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3):3-4.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