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考核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020-09-16 07:33河套学院医学系
长江丛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护理学常规考核

■梁 强 黄 晔/河套学院医学系

课程考核是人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评价学生能力成长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几年教育部改革的深入,不少高校也意识到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传统考核模式虽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但是过于片面,其单一的考核参数也会帮助学生养成懒散的学习态度,因此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1]。因此,我校重症护理学小组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更全面、更专业的考核模式。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多元化考核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8级9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多元两组,其中常规组在期末采用常规考核模式;多元组在期末采用多元化考核模式。常规组男女学生比例为19:30,平均年龄为(23.54±1.66)岁;多元组男女学生比例为16:33,平均年龄为(22.36±1.89)岁,所有学生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教师及多元组学生的考核效果评价

(二)方法

对常规组学生采用常规考核模式,对多元组学生采取多元考核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考核评价模式:首先是评价目标:以提高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为主,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与总结。第二是确定评价方式:考核模式的评价主体既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三类,具体评价方式有生生互评、自评、问题回答、案例分析、综述撰写、实际操作、理论创新、理论测试等。第三为评价时间:贯穿整个学期。②监控体系: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成立督导小组,通过现场旁听、资料审查、学生随访等形式进行全程监督;第二是院部组织,请院内教授结合院内情况对考核方案进行讨论并补充,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及实用性;第三是学生参与,通过组织调查了解学生对考核模式的看法,采纳其建议。③评价体系构成:分为形成性与终结性两部分,占比分配为4:6。其中形成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案例分析、综述撰写等组成,除技能考核占15%外,其余项目均占5%。终结性评价由理论考试(闭卷)与实践操作组成,各占30%,其中理论考试题目范围均在大纲内,由题库随机抽题组成试卷A、B、C、D四套,考试时随机发卷;实践操作为抽测,学生从四项操作项目中进行抽选,现场完成[2]。

(三)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记录统计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2)考核模式评价:①学生评价:采用急危重症护理学小组自制的《急危重症护理学科多元考核模式效果问卷》对多元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其评价结果;②教师评价:通过教学会议、督导组旁听、学生综合能力评估、教师总结反思等方式收集教师及督察组成员意见。

(四)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学生考核成绩

多元组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其总成绩为(89.44±4.14)也高于常规组(78.52±4.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二)考核效果评价

以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及教师都比较认可多元化考核模式,见表2。

三、讨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繁杂,专业性强,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具体临床应用中,要配合病患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需要学生有较强理论、实际联系能力,才能提高护理措施的专业度与适用度。但是传统的考核体系,评价标准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体现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新兴教育理念的提出,这种传统考核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需要院校教师积极探索,创新考核方式,满足时代需要[3]。

本次研究表明,多元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其理论、实践操作成绩都要高于常规组;各组教师及多元组学生对实验考核方法的评价较好,说明多元考核法更加综合全面。其教学应用意义分析如下。第一采用多元考核体系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其学习态度。急危重症护理学知识点繁杂,而且具有较强的专业度,因此提高了学习难度,加之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仍爱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认为理论知识学习比较乏味。其上课状态也较为懒散,在面对考核时往往是通过连夜突击题库,而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学习模式容易让学生养成侥幸心理,不利于学习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通过改革考核模式,提高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状态的监督力度,并增加了更多的实践内容,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还提高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4]。从考核评价占比来看,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病例分析与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通过考核,将更多的精力放于案例研究上,因此提高了其科研创新能力。第二采用多元考核体系能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其反思总结能力。通过创新考核方式,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也会做出相应调整。传统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理论知识讲解,通过采用多元考核方法,相对提高了对学生实力分析能力的考察程度,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加入更多的案例探讨内容[5]。同时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互学互助能力,从而提升其团队意识,为以后面临真正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准备。而且多元化考核方式,更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真实学习状况。通过生生互评与学生自评等环节,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短板,从而重新配置教学重点,给予相应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改变,传统护理学考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创新考核方法,细化考核项目,能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提高其学成绩,受到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值得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护理学常规考核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常规之外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