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MS”模式下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培养的研究

2020-09-16 04:53宋丽博申晓梅吕家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园

宋丽博,申晓梅,吕家欣

(1.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哈尔滨 150038;2.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盐城 224000;3.杭州市星辰幼儿园,杭州 310006)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颁布了诸多政策和法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这些反映了国家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新要求,而幼儿园教师素养中的最关键也是最难培养的是科研素养[1]。因而,幼儿教师的科研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K-CMS”模式概述

K-CMS模式是在本研究中创生的一种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培养模式,意思是通过“幼儿园教师园本教研”(K)的形式培养幼儿园教师科研意识(C)、科研方法(M)和科研精神(S)的一种模式。幼儿园教师园本教研(Kindergarten 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同时也代表幼儿园教师(Kindergarten teacher)这一教育主体。CMS分别指代科研素养的三个方面。C指代科研意识(Scientif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科研意识是指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心向,潜心捕捉和发现科研课题的探求欲;M指代科研方法(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科研方法是指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社会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处理、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等具体方法和经验;S指代科研精神(Scientific research spirit),科研精神是指用于探索、刻苦钻研、团结合作、不断创新等的精神动力。科研素养这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当前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意识包括科研主体意识和科研认同意识[2]。幼儿园教师在每日工作中不仅要提前设计好教育教学的内容、准备教学课件、教具等材料,还需要承担教室环境的布置、家园沟通与合作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其他较为烦琐细致的工作,隐性的工作时间较长,所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没有形成较强的科研主体意识。还有的幼儿园教师已经承担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任务,但是科研认同意识不够,没有形成认同感,积极主动完成科研任务的动机不够强烈,基本处于被动状态。

(二)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园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3]。科研能力包括科研反思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提出教育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保教反思能力和科研撰写能力比较弱[4]。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做科研难度较大,而且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最重要的是没有熟练地掌握科研方法的知识和方法。即使是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的观察法,也只有很少的教师能熟练使用观察法并能写出一篇像样的观察记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等方法就更加不熟练了。

(三)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科研精神有待强化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科研精神欠佳,当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偏年轻化。有很多幼儿园教师刚刚经历了结婚生子,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倍感分身无术,加之科研信心的不足,导致很多有科研潜力的幼儿园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探索、刻苦钻研,在与他人合作方面略显不足,创造力不明显,按部就班较多[5]。科研精神同时与幼儿园的支持体系、培训指导和奖励制度息息相关。

三、“K-CMS”模式下园本教研对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策略

园本教研和科学研究是幼儿园发展的两个支柱。虽说一个指向教学、一个指向科研,可是从本质上说是不分家的。园本教研中的经验、教训同样适用于科研工作,园本教研总结的方法也是科研遵循的方法,二者融会贯通,共同服务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一)创新园本教研形式,增强科研动力和科研意识

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都要经历的,教师根据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等内容,在幼儿园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致划分年龄阶段目标、课程目标和一日生活目标等内容。这些工作经历的点滴都能为科研服务。

同时,提供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合作教研的机会,幼儿园教师与高校教师的碰撞和合作,能将新鲜的理论元素带进幼儿园的实践中来,高教教师通过专题讲座、参与教研、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等形式,将科研意识带进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在高校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在不增加工作容量的前提下,既能发展科研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增强科研动力和科研意识。

(二)提升园本教研中教师的反思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一,幼儿园可以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园本教研成果的展示活动,如教案设计大赛、教学反思大赛、教学说课大赛等,通过竞赛和成果展示的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和文字撰写能力的快速提升。

第二,重视并开展全园性的大教研活动。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差异,通常教研活动集中在不同的年龄班组中进行。但是全园性的、跨年龄班组的教研活动能够加强不同年龄班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一内容在小、中、大班是如何进行提升和延续的?各不同年龄段之间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重点问题?在全园性大教研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头脑风暴的优势,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年龄阶段教育的有机结合和无缝衔接。

第三,创新园本教研的形式。如采用“视频+研讨”的方式,在园本教研前请参与的每位幼儿园教师拍摄关于幼儿平日里有趣的生活片段,在园本教研时进行呈现,教师分组观看视频案例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反复讨论和研讨过后,形成共识度较高的园本特色。录制和选择切入主题的视频本身就能充分体现出幼儿园教师的收集信息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讨论中能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发多元思考,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自身的科研精神。

如:教师将一日生活中的多个环节,非常有创造性地融入了情趣,并撰写了教育案例:

中班的起床环节亮点介绍:

1.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森林小动物的叫声)

提示:XXX醒了;XXX小眼睛睁开了;小朋友们都醒了。

2.苏醒操

(1)第一部分:我在被窝里

(仰卧)小身体伸伸直;小手臂伸一伸,举一举;小手揉一揉小眼睛;小手掌摸摸脸蛋(左转转,右转转,小伙伴们都醒了)

(2)第二部分:我来穿衣服

坐起来,伸伸小懒腰;衣服赶紧穿,套套头,伸伸手;我的手指爬呀爬,爬到脚趾上;同伴间拉拉小手,相互帮助。

教师们通过教研了解到越贴近幼儿生活,越是具有感性的资源,具有教育的价值,一日生活皆蕴含着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可能。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回归幼儿的生活,看见儿童在经历什么?看懂儿童在经历怎样的学习?

由此可以看出,改革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等形式不仅能提高园本教研的时效性,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

(三)寻找园本教研亮点,确定科研课题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的内容应来源于教育实践,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与高校不同,更应侧重对实践层面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只有来自实践的问题才是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同时,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体要求,科研研究的核心问题应落实在幼儿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如何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两个方面。亮点问题的寻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也可以发挥园长、教学园长和学年组长的带头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握教研的方向和理论性,做到有效教研,为科研服务。

例如,以一本图画书引发的生活案例开启教研话题进而形成科研课题。

在一次午餐后,睿睿在图书吧看自己喜欢的《动物之最》,这时丁丁走了过来,表示想要看这一本书,可是睿睿拒绝了丁丁,丁丁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丁丁又回来问睿睿能把这本书给自己看吗?睿睿再一次拒绝了他,丁丁上前去抢那本书,睿睿咬伤了丁丁。

根据案例内容,教师往往会围绕负面信息,对两位小朋友的争抢行为进行负面评价,头脑风暴过后,教师重新定义了对两位幼儿的评价。教师通过案例白描,信息交流,再以“阳性赋义”的角度来审视儿童,从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角度,去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教师的儿童观、教师观视角进一步转变。后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如共情、借助绘本、家园沟通等。

因此,幼儿园衍生出“如何利用阳性赋义评价幼儿”“教学中如何利用同理心产生共情”等一些列课题研究。此类课题研究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满足了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同时提高了幼儿园教师科研选题的水平。

(四)在解决园本教研问题中,加强科研方法的运用

当提出园本教研主题时,就相当于一个研究课题,如何去解决、如何去突破、如何去完成就涉及方法的运用。在解决园本教研问题的过程中,应加强科研方法的运用。科研方法的运用是科研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选择科学、恰当的方法是科题研究的重要工作。

1.观察法的运用

观察法是幼儿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科研方法,从幼儿来园的那一刻,教师无时不刻不在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观察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情绪、探寻他们的动机……如果教师善用观察法,就能捕捉到幼儿在生活和教学中的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设置教学内容和课题研究的主题。

例如,教师根据观察小班幼儿的无意间谈话,了解了幼儿的兴趣所在,引出了主题《我的点心我做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原有经验,主题预设点心时间到了、点心真美味、点心套餐花样多和争做小助手四个脉络开展,激发孩子们说出对点心选择的想法,提高孩子们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能力。

2.统计法的运用

统计分析的好处是能将数据进行归类和整理,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和特点等信息。数据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而且特别形象。幼儿园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据确定教研内容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更好地服务幼儿园的教研和科研。

如《我的点心我做主》主题活动的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围绕主题中如何链接生活课程,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进行两次教研活动,第一次教研中,一级活动数量17个,二级活动数量3个,三级活动数量0个;第二次教研中,一级活动数量22个,二级活动数量5个,三级活动数量2个。这说明通过两次教研,主题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且更加细化,活动之间进行了重新整理、分类、合并和添加。教师对整个主题活动的脉络和细节更加清晰化,这既保证了每位教师教学的质量,同时又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主权,使教学更加具有弹性,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

《我的点心我做主》主题活动数量表

通过几次这样的主题研讨,教师们了解到主题的确立应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更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与实践体验,帮助幼儿自我提升,发现每一个孩子,发现孩子的每一刻。关键是形成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并利用行动研究法的精髓,边研究边做调整,逐渐找到切合主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提高运用科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园所合作园本教研,形成科研合作共同体,合作共赢

每所幼儿园都有固定的教研模式,这也是多年来形成的教研习惯。如何打破这种常规化的教学模式,使园本教研更具创新性,除了派幼儿园教师外出学习和参观外,还可以联合多所本地幼儿园形成幼教集团,定期分享本园的园本教研成果和经验,取长补短,在保持幼儿园特色的前提下,更便捷地利用“互联网+”,实现教研模式的变革。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和其他幼儿园组成合作共同体,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一个课题内容,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解决,多维度多元化地进行课题研究,集思广益,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六)加强网络教研的建设,发挥网络教研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下,幼儿园园所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幼儿园方面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汇聚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何做到对幼儿、家长的调控、教育和指导,需要多所幼儿园群力群策,社会公共事件已经对教育产生了特定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反思面对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时,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所在。多元合作和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拉开了序幕,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也可以通过网络间的集体教研来实现,如利用多种互联网平台有效展开讨论、磨课、研课,组织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工作等。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幼儿园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