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技术落实小学低年段语文“有声作业”探究

2020-09-16 06:34谢美娟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新技术语文教学

谢美娟

摘要:“有声作业”是小学低年段学生的主要作业形式,承担着巩固、提高、反馈等学习任务,但是小学低年段学生缺乏自觉性,大多“有声作业”由于教师没能检查和评价、监督而流于形式。如何改变这种低效的现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借力新技术,善用“一起上学”APP,巧用微信“小打卡”,落实小学语文低年段的“有声作业”。

关键词:新技术;小学低年段;“有声作业”;语文教学

“有声作业”即口头作业,是小学低年段学生的主要作业形式。“有声作业”包括朗读、背诵、复述、表演、交际等。精准高效的“有声作业”不但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回顾、理解文本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信息技術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资源落实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后“有声作业”,是值得新时代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低年段语文“有声作业”的落实现状

笔者曾采用问卷星对自己所执教的二(2)班学生进行了“有声作业”完成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每天都能按要求完成的学生占26.7%,只能完成部分的学生占53.3%,经常不完成的占20%。在没能完成“有声作业”的原因选项中,选择“作业较难”的学生有12.1%,选择“教师不会批改,也检查不出来”的占69.7%,选择“作业无趣,不想开口”的学生占18.2%。76%的家长认为学生缺乏自觉性,需要家长或教师的监督与检查,才能认真完成作业。由此可见,教师布置的“有声作业”大多由于没能检查和评价、监督而流于形式。

二、小学低年段语文落实“有声作业”的有效策略

基于小学低年段语文“有声作业”落实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知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有声作业”是不够重视的,更保障不了质量。那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改变“有声作业”这种低效的现象?笔者经过实践,发现借力新技术是落实低年段学生“有声作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善用“一起小学”APP.落实“有声作业”

如何解决“有声作业”检查难的问题?教师可采用“一起小学教师”APP布置相应章节的“有声作业”。这样,平台能够直接给出评价数据,教师登陆平台就能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反馈情况。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在APP上进行生字认读、课文朗读;在课后则布置巩固练习,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等。学生在“一起小学学生”APP完成后,平台会对学生的“有声作业”进行打分,学生能根据打分进行多次的训练,直到达标为止。教师查看反馈,能了解到班级的平均分,题目的正确率,完成人数、未完成人数或未订正的人数及名单等情况。对于未完成及未订正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一键提醒。教师还能查看学生的答题详情,只要点击相应的字词或课文录音就能进行播放、收听,及时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

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发奖励和写评语,如100分的学生奖励50个学豆及语音评价。如:“你读得准确又洪亮,太棒了!”对于90-99分的学生则语音评价:“只要再努力一点点,你就能拿满分了哦!老师相信你肯定能做到的!”对一些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朗读指导及评价:“你的朗读出现了一点点小错误,老师相信经过你的反复练习,你一定能读准的。加油!”教师亲切的“有声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指出其不足的地方,这样及时的反馈能激励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教师不但能了解到学生这段时间的“有声作业”完成的质量、完成的时间、练习的次数,而且能看出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作业布置等,以达成教学目标。

(二)巧用微信“小打卡”,激发内驱力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最高需要。如果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得以展示,那么学生的“内驱力”就得以激发,促使他们自觉并乐此不疲地完成作业。

“打卡”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一种学习方式。“打卡”是一种展示、一种刺激、一种认可,更是一种自我监督,人们通过打卡学习的互动实现彼此的心理满足,这就是促使人们坚持打卡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可以巧用微信“小打卡”程序创建一个班级“有声作业”圈子,然后邀请班级学生为成员,最后新建主题发布打卡任务,例如“向家人复述故事”“表演课本剧”“口语交际”等互动性强的“有声作业”。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上传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给学生作为范本或提示,还可以设置打卡的时间和规则,例如必须上传视频、语音或音频等。圈子成员则根据要求在这个主题下打卡,完成圈主布置的“有声作业”。下面以复述故事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打卡”。

复述故事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回顾、理解文本的内容,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需要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所以,统编教材十分注重学生复述故事能力的培养。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有限,语言匮乏,因此复述常常出现遗漏或跑偏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把梳理好的内容、关键词语或句子、示意图、插图、整理过的故事情节、绘制好的表格等上传到圈子主题下面作为学生复述的“拐杖”,学生借助“拐杖”向父母复述故事就显得容易多了。家长将学生讲故事的视频上传至圈子进行“打卡”。圈子里的教师、家长、学生均能看到这个“有声作业”,并能相互点赞和评论,还可以将优秀作业分享至微信群和朋友圈进行展示,让更多圈友点赞及评价。这样,学生得以充分展示作业成果,并在点赞或评论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内驱力”。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既能让优秀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让有待改善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及来自小伙伴的纠正、帮助。为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教师可以给点赞数量排在前十名的学生颁发“故事大王”的小奖状;对于一些进步较大的学生则颁发“故事新星”奖状,再奖励一些实质性的奖品,以提高学生完成“有声作业”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有声作业”承担着巩固、提高、反馈等学习任务,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借力新技术,落实小学低年段语文的“有声作业”。

参考文献

[1]孟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有声作业”益处多多[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1).

[2]梁焯华.我的作业会说话——探究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有声作业”的积极影响[J].语文课内外,2018(35).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段新技术语文教学
初探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如何衔接词汇和句子课
小学低年段体育课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低年段英语字母的发音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