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转型语境下海派罗店灯彩融入节事IP营造探索

2020-09-17 10:43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节事灯彩海派

海派民间美术;罗店灯彩;节事IP营造

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等相关工作。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深入阐发文化精髓、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方针[1]。2018年上海政府提出“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目标,并启动了《三年行动计划》。在这一指导思想引领下,本研究以“海派罗店灯彩”(以下简称:罗店灯彩)为切入口,尝试挖掘海派民间美术的当代价值。结合当下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因素,借助“节事IP营造”这一设计实践载体,探索其转型创新、活化应用的思路与方法[2]。

1.罗店灯彩艺术的当代价值

上海宝山罗店灯彩艺术起源于明代的传统灯彩,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以做工精细、用料考究著称。乾隆十一年《宝山县志》中记载了明代罗店灯彩名匠王纶的精湛工艺:“明,王纶,字子音,居罗店,能文,尝以纸鑿灯为人物花鸟诸形,工细独绝。”传统罗店灯彩以木、竹、芦苇为骨架,彩纸、绢布为表面,以彩结、剪纸、丝带装饰,精巧细腻、玲珑剔透。

早在2007年,罗店灯彩已入选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探索,现今的罗店灯彩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其中包含挂式灯彩(如十二生肖动物灯)、座式灯彩(如大型宝塔灯)和表演灯彩(如蚌壳灯)。在技术革新方面,罗店灯彩技艺传承人朱玲宝女士创新地将传统“捆扎式”构架法改进为“拼装法”,同时吸纳西洋雕塑艺术形式与技巧,为罗店灯彩的技术与造型升级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新的时代与文化大格局之下,罗店灯彩可以成为海派民间美术传承活化的小落点。概言之,罗店灯彩的当代价值可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罗店灯彩是一种与节事民俗紧密相连的民间艺术形式,“中国故事”即是灯彩的形式语言和精神内涵的核心。其次,从罗店灯彩艺术中所折射出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美德与哲学具有古今一脉的当代价值。再次,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工作者来说,罗店灯彩艺术中的造型语言、色彩搭配和图案纹样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间艺术宝库,具有极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图1 灯宝家族系列IP形象设计

2.海派民间美术的创新传承与活化应用

上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熏染,孕育了海派民间美术开放、大气、包容又不失江南人文情怀的艺术气质。正是得益于这一优势,使得海派民间美术相对于其他地域性民间美术形式更能接纳创新与发展、在博采众长的土壤中萌发出新的生机。

2.1 创新乃传承之魂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创新经济论坛”时指出,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技术与理念的飞跃为海派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生力量。正如中国民艺家潘鲁生先生在其论文《为人民而设计》中所提出的“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4]这一学术观点,已明确地表述了创新与传承之间的辩证关系。据笔者考察,缺乏整体性思维、为创新而“创新”、过度追求“形式外壳”的“创新”,都将成为阻碍该领域发展的痛点。为了消除这些痛点,我们应当以“深层创新”的思路,就海派民间美术的特征度身定制其创新设计的路径和方法,以获得精准有效的策略与方案(详见本文第三小节)。

2.2 传承转型须与时代共振

图2 灯宝家族IP形象拟人设计

“同频”方能“共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法脱离时代环境而独立存在,海派民间美术更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对罗店灯彩艺术的转型与活化探索。例如,尝试借助当代的设计艺术语言诠释罗店灯彩的乡土魅力,以开启“城市化经验”观照下民间美术活化拓展的转型之路。再者,对于罗店灯彩经典造型的强化与再设计将有助于提升海派民间美术在青年一代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借助信息科技和通信技术的东风,罗店灯彩的造物形象更能成为跨越媒介的“民艺代言人”。特定的时代造就特定的艺术风格,这也是海派民间美术与时代共鸣所产生的新能量。

2.3 海派民间美术的人文观照与价值引领

人文关照是艺术的重要功能之一。依托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视觉语言,民间美术无声地润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罗店灯彩绚丽的光华和多姿的造型,唤起我们儿时记忆深处的温情与纯真。绘写于彩灯表面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灯谜成语,无一不在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真、善、美”的精髓。海派民间美术天然地接近民众生活,它们以明快质朴的形式展现了厚重的中华文明,取得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的效果。在西方物质文明的碰撞下,我们更需要传承、弘扬海派民间美术中的优秀价值观,以此来引领艺术设计创作,铸就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3.罗店灯彩融入节事IP营造之路径探索

时代呼唤设计新思维,海派民间美术亟待深层创新。以罗店灯彩为例,我们所追求的“深层创新”是指围绕其发展历史、艺术特色、造型语言和表现技巧等特征,所进行的“量体裁衣”式的创新活化策略。

图3 节事IP形象延伸设计

图4 网络表情包设计

3.1 策划思路全局化

2019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年度报告明确指出:“深耕IP价值,从内容的选题策划环节开始,就要对IP的开发形式进行考虑,包括对市场、对受众的研究分析,找到IP作品最佳的呈现方式和运作方式。”为了更好地将罗店灯彩元素进行转型孵化和有效开发,使之成为节事热点IP,我们必须经过一系列整体、有序、科学的策划设计,才能寻求到合适的路径与方法。设计者应当以整体性思维方式出发,寻求策划与方案制定的最佳契合点。依据国内外民间艺术融入IP营造的现状和经验,通过案例比较和受众分析进行主题设定,精准定位整体设计风格。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产业需求,积极拓展IP推广与运作渠道,力图构建完整科学的IP营造和孵化体系。

3.2 IP研发品牌化

国际营销大师飞利浦·科特勒曾经预言:“未来20年,将是中国品牌的高速成长期。”如今,IP的塑造已经成为品牌建构极为重要的环节。一个优秀成熟的IP品牌为产业链开发与延伸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借助品牌的力量,我们可以围绕该IP形象的核心创意,进行游戏、文创、动画等一系列产品的开发,并依靠产业优势,以规模效应进一步推进各个环节走向深入。

罗店灯彩是上海传统节庆民俗的缩影,融祈福文化、上海地域风俗、吉祥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基于罗店灯彩的艺术特征,结合IP研发与品牌传播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节事IP营造的要点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淡化“技术”、突出“形象”。与罗店灯彩复杂的技艺和工序相比,其独特的造型、色彩与形态设计才是IP研发的重要来源,这也是提升IP形象亲和力和传播力的有力手段。第二,“连珠成串”巧用劲。罗店灯彩的类型繁多、题材多样,我们可以从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灯彩元素,以系列化、家族式的IP群组形象来体现其品牌特色。据调查,兔子灯、金鱼灯、麒麟灯和荷花灯是罗店灯彩中较为经典的类型,广受民众欢迎。“灯宝家族”即是笔者结合生肖形象与经典罗店灯彩造型原创设计、开发的节事IP形象(见图1)。第三,“拟人化”IP形象更亲和。成功的IP形象不仅能为品牌传递深层的文化内涵,它更是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折射,最终与受众形成心理共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IP营造的基础是人的情感,它来源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为了赋予IP形象人格特点,我们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切入。拟人化的造型、人格化的动作与性格喜好等,都能成为IP研发的设计源泉。在笔者开发设计的“灯宝家族”系列IP形象中,这五个可爱的“灯宝”各具性格,它们拉近了传统民间美术与民众的距离。可见,IP形象的成功营造能够有效提升罗店灯彩作为上海节事“名片”的品牌价值,使“灯彩情怀”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传(见图2)。

3.3 延伸拓展潮流化

调查显示,在以千禧一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中,时尚产品所呈现的传统人文因素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5]。基于新一代受众群体的结构特征、情感需求,我们应当寻求更加贴近时代潮流的载体与渠道,围绕着节事IP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海派民间美术应用与拓展的各种可能性。

在笔者看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海派民间美术所蕴含的造物思想与审美意趣显现出极高的开发与应用价值。以罗店灯彩为例,将节事IP的形象进行“一源多用”,以更宽广的界面展现、凸显“灯彩家族”的系列形象,在新一代受众群体中形成积累效应,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是海派民间美术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服饰、日用品、手机、包袋等,都可以成为营造和拓展IP形象的承载物。罗店灯彩艺术与大众生活的紧密交织,为海派民间美术与民众文娱生活的高度耦合构建了良性通路(见图3)。在图例中,笔者尝试将“灯宝家族”中的系列IP形象进行图形组合与文字编排,并结合当下时尚潮流的设计元素,以包袋、时尚服饰等作为载体,形成系列化延伸拓展设计,打造具有海派文旅特色的品牌形象。

3.4 视觉创造跨界化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以大量的跨界设计作品向世人展现了视觉艺术的多重介质表达。同样的,民间美术的艺术基因也可以通过跨越平面媒体的方式,实现视觉创造的飞跃。中国台湾艺术家吴耿祯以陕北的民间剪纸“抓髻娃娃”为原型,为奢侈品牌爱马仕创作了极具东方韵味的视觉形象设计,取得业界一致好评。在视觉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罗店灯彩的节事IP营造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媒介。多维空间和交互媒体的介入,能够为这一传统海派民间美术形式的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平台,这也是笔者主张与赞同的观点。网络通信与信息传播平台为我们提供了网络传媒的途径;电子商务平台则为IP延伸产品的销售、流通供应了渠道;游戏互动与增强现实技术为IP形象的卡通角色化创造了技术条件。可见,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之下,IP形象营造的跨界化是大势所趋,这同时也是IP创造的必由之路。笔者以“灯宝家族”系列节事IP形象为源头,尝试进行了多种跨越媒介的视觉设计,为营造海派民间美术的亲和形象作出一定的探索。此外,凭借网络通信平台的力量,我们更能将简洁可爱的IP形象策划设计成为系列聊天表情包,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民间美术跨界传播的独特魅力(见图4)。

4.结语

在海派民间美术宝库中,罗店灯彩是极具民俗风情和传统特色的分支。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转型发展势在必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用罗店灯彩元素进行节事IP营造的研究,为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未来、迈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桥梁。在本文中,笔者的原创设计案例是对本课题所进行的初步探索,相信随着国人设计观念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罗店灯彩这一文创IP有望成为上海民间美术的响亮名片,为海派民间美术的活化传承唱响华彩乐章。

注释:

[1]徐赣丽:《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民族艺术》2019年第6期,第50-58页。

[2]陈楠:《建构具有生命力的视觉识别符号——实现IP活化的吉祥物设计》,《美术观察》2019年第12期,第17-20页。

[3]张伟英:《上海灯彩》,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年。

[4]潘鲁生:《为人民而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作品展前言》,《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8-9页。

[5]周娅汝:《跨界设计:从大众到前沿的新设计》,《艺术百家》2016 年第5期,第245-246页。

猜你喜欢
节事灯彩海派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
——记江苏省苏州市振华中学校姑苏灯彩社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浅谈硖石灯彩艺术文化传承与传播创新
对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路径与模式的分析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顺(北海)渔人节开发研究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探析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