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抗疫故事

2020-09-17 08:54冉德强刘昌海
工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居家抗疫病人

文_冉德强 图_刘昌海

1

3月24日早上上班后,我在单位微信工作群里看到了两条信息:“从今天起,省外返宜人员凭湖北健康绿码或外省健康绿码通行。”“市内高速除设二个卡口外,其它一律凭健康绿码通行。”我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抗疫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意味着返工复产、人员流动即将恢复正常。

我家参与抗疫战斗的共有五人,我与妻子、两个儿子、大儿媳。我和两个儿子参与政府的抗疫战斗;妻子在家给学生上网课;大儿媳在超市坚守岗位。从1月25日至3月23日,58天,从开始的恐惧、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工作常态,从开始的乌云压顶到曙光初现,我们与所有受疫情影响的人一样,煎熬着,期盼着。

1月24日,大年三十。“全体机关干部春节取消休假,明天正常上班,参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后定名为‘新冠肺炎’)。”从当天的电视新闻上看到,中央政治局也召开了防控新冠肺炎的第一次会议。工作30多年来第一次遇上正月初一取消休假,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参加完镇政府会议后,我与小儿子分别有了自己的联系村,要组织村民防控;大儿子是职能部门小车司机,每天奔跑在防控一线;大儿媳在超市坚守岗位,确保群众正常生活需要。后来按照教育部门统一部署,妻子每天上网课,一家人全部投入到了抗疫战争中。

2

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三,单位都没有工作餐,而我家离单位近,每天我们都在家吃饭,碰头互通信息。“爸爸,今天某地有一发热病人,已作为疑似病例送到隔离点了。”“爸爸,我的联系村又增加了一名发热病人”……父子间时不时有这样的信息交流。可不是吗,我的联系村也不断有发热病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遇上的所有发热病人都是因其它原因而发热,与新冠肺炎无关。由于镇防控措施得力,近10万人的镇子确诊病例仅一例,还是武汉输入病例。

在家做饭的妻子听到我们父子的交流,直为我们着急。“你们进门要消毒,要脱外套换鞋啊……”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时,外面的气氛确实很紧张,多数家庭的人都没有迈出大门一步,只有宅在家才是最安全的,宅在家也是抗疫。但是,我家的情况不一样,我们必须在外面跑。

有一次,镇防控指挥部第一指挥长到我的联系村暗访,发现了防控工作的漏洞——对返乡人员居家隔离工作做得不到位,现场批评了我。从那以后,我认真研读上级下发的防控指令,严格按指令执行,不敢有丝毫懈怠。后来镇领导检查发现,各村普遍存在“返乡居家隔离”问题。各村对这一问题举一反三,有力推进了镇防控工作的开展。

我的联系村里有一个8个月大的孩子,发烧至38度。这个家庭既没有武汉返乡人员接触史,也没有与外人接触。但是为了慎重,同时也是防控工作的要求,我与指挥部联系后,由120救护车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因肠炎而发烧,孩子的父母虽然折腾至半夜才回家,但他们都很理解。在防控工作中,这样的事很多,我的联系村有300多名返乡人员,其中武汉返乡的有70多名,这些人都需要居家隔离,每天要查体温,屋里屋外要消毒,居家时要戴口罩,分餐饮食等等。近3000人的村子,在三轮全民测体温中,每天每个人都要测体温,工作量可想而知。那些天,我的微信记步器里每天都是3万多步。

3

我除了负责联系村的防控工作外,还要采写抗疫宣传稿件。2月2日,我接到镇防控指挥部通知,要到医院去采访一线医护人员。当天下午,我到医院发热门诊、医院各科室采访。突然,我采访的一位副院长接到发热门诊医生报告,说有一发热病人高度疑似。这位副院长迅速安排三名内科医生会诊,最后决定送市隔离点进一步确诊。这名发热病人就是我镇唯一的确诊病例。此次采访,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一线。真正的一线在医院,真正的一线战士是医护人员,他们才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妻子每天上网课很繁忙,讲课批改作业都在小小的手机屏上,批改一次要近两个小时。由于是隔空授课,有时为一道数学题学生没有听懂,她急得直打转。每次批改作业时,她时不时会自言自语几句:“什么时候能开学啊?”在超市工作的儿媳妇,接触的人多,最担心的就是安全。每次提到安全时,她会说:“爸爸您放心,我会注意的。”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与我的家庭成员都是“战士”。在防控工作的50多天里,我没有双休的概念,早上到岗,晚上要在村办公室值班,填写报表,汇总一天的防疫工作,忙且辛苦。我很珍惜这段经历,相信历史也会永远记住2020年的春天,会永远记住那些抗疫“战士”。

猜你喜欢
居家抗疫病人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居家的日子
谁是病人
团结抗疫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