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之际,而美却停留

2020-09-17 13:28
小资CHIC!ELEGANCE 2020年29期
关键词:特朗克拉科夫斯特罗姆

城市是时间的炼金术,它是边界、规范、约束,也是交易、生活、游戏,一种居住的秩序。这个世界自从有了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干预,就与乡村区分开来。城市让大地更魔幻,成为冒险者的乐园。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如万花筒,它是凌乱、嘈杂、犯罪、堕落、腐败,同时也是振奋、欲望、空荡、发狂、力量、梦想,权力、影响力和资源聚集于此,带来狂想与自由的庆典,也带来无尽的挽歌。

撰文:黄礼孩 编辑:Alain Ye、Cathy Liu

托马斯·约斯塔·特兰斯特罗姆Tomas G?sta Transtr?mer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路上的秘密》《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等诗集

“上帝创造乡村,人建立城市”,人来利往的交易之地,它创造了人类文明,也形成了市民生活。我记忆中的城市,它首先是心灵之地,是精神之所,之后才是商业、服务、医疗、教育、体育、展览什么的。去过不少城市,每一座都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从此城到彼城,文学朝圣,路上常有的事。斯德哥尔摩作为诺贝尔奖的发生地,每年12月10日吸引着无数人的眼光。2011年,如果不是因为给欧洲诗歌大师特朗斯特罗姆补颁“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斯德哥尔摩之于我只是想象中的文学之城。那年7月30日,我们一行去拜访了诗人。诗人的家住在斯德哥尔摩的小山坡上,一栋普通的居民楼,一部窄小的旧式铁栅电梯。诗人的妻子莫妮卡在门口迎接我们。1990年,特朗斯特罗姆中风后,他的身体不是很灵便,他坐在轮椅上等我们,见我们进来,他脸露笑容,眼睛放出光彩。我把从中国带来的好几份专门报道他获奖的报纸打开指给他看图与文,他笑得欢喜,像一粒秋日的果实。有关诗歌的一切事情都会让他闪烁起来。而莫妮卡女士早已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三文鱼、熏鸡肉、沙拉、虾、咖啡、甜品等。大家喝白葡萄酒,特朗斯特罗姆喝他喜欢的德国啤酒。诗人兴会,除了酒,更有诗。我们开始用不同的语言朗诵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声音从窗户飘向蓝色的梅拉伦湖。城市因为诗歌的缘故,它是瞬间的美学风暴。那时,特朗斯特罗姆还没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只是获得了我们来自广州的诗歌奖。令人欣喜的是,三个月后,他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此后,那一趟斯德哥尔摩之旅仿佛被施加了魔法,它变得梦幻起来,成为永恒的记忆。

记忆是作为一座城市存在的。波兰的克拉科夫拥有中世纪辉煌的记忆,它古老的广场还在对今天的人们说着过去波澜壮阔的故事。克拉科夫是世界文化遗产之城,但因为米沃什、辛波斯卡等诗歌大人物曾经居住此城,克拉科夫就成为波兰文学之城,至今还持续地朝向秘密的读者敞开。在克拉科夫,你能感受到“生活与呼吸的都是文学”。以往,我们去类似布拉格等这样伟大的城市,都会去拜谒该城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的墓地。“死亡”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中国人谈及死亡是异常沉重的话题,墓地也就成为忌讳之所。但欧洲的一些基督教公墓却是人们常去的幽静之地,比如在瑞典的哥特兰岛上,我们发现电影大师伯格曼的墓地只是一块鲜花围绕着的小石头,上面写着他的名字及生卒年月。那天的阳光灿烂,透过树林照进来,仿佛他的电影镜头。墓地,也是城市的一部分,那种把艺术、建筑和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森林墓地也就成为思索人生的一个去处。有一年去布拉格拜谒卡夫卡的墓地,居然在墓碑前面的白沙子上面发现放有一本中文版的卡夫卡小说集,而且是用透明胶袋包装好的。是怕书免于遭遇雨淋虫咬吧。就想,一定是一个中文读者,像我这样千里迢迢来,只是为了献上一份凭吊。相对于卡夫卡的墓地,辛波斯卡的墓地很难找。我们转了几趟车,问了很多路,最终得以完成心愿。在墓地,我用雷州话朗诵了辛波斯卡的诗篇《墓志铭》。点亮蜡烛,献上鲜花时,我知道那时光已静默如谜。

我们去往的一些城市,有着提前预支的特殊快感,尽管它是陌生的,但却又交织出熟悉的气味,仿佛这些就是过去的生活片段。去克拉科夫之前的2014年,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后称老扎)给了我一张关于他在克拉科夫的纪录片,片子把克拉科夫的历史、风俗和扎加耶夫斯基文学生活融合在一起,很是吸引人。按理来说,去克拉科夫一定要拜访老扎加的,更想让老扎带我们去看看他们在公园里的诗人凳子,但因为很快在另一座城市格但斯克要见到他,我们没有打扰老扎。我猜想着,刻有扎加耶夫斯基、辛波斯卡、米沃什等诗人名字的椅子,它不同于都柏林带眼镜的诗人铜像的座椅,也不同于里斯本“巴西人咖啡馆”门前诗人佩索阿坐在椅子上的雕像,终是留下一些遗憾。不过,在格但斯克见到扎加耶夫斯基先生后,觉得之前的那些遗憾也就不算什么了。格但斯克以琥珀之都而出名,但其实是一座饱经沧桑的港口城市,这座城市的建筑、雕塑、美术馆都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繁华与宁静互为看见。2015年,乌兰教授翻译我的波兰文诗集《谁跑得比闪电还快》由格但斯克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在格但斯克大学为我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首发式。至今,那场活动依然是我珍贵的记忆。我记得波兰朋友的朗诵、歌唱及扎加耶夫斯基先生缓慢有力的发言。傍晚时分,主办方还在花园里举行了晚宴。坐在我身边的老扎指着院子里盛开的木莲对我幽默地说,“你来了,这花都为你绽放了”。惠特曼曾经用诗歌歌颂过城市:“海的城市/到处是码头和货站,到处是大理石和钢铁的门面!/骄傲而热情的城市,昂扬、疯狂、奢侈的城市!”格但斯克是惠特曼描述的城市,但海水荡漾之城,在我这里已是心灵之城,是可触、可见、芳香的世界。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味道,气味却是从内心的热情里升起,仿佛打开灵魂中隐秘的一部分。刚到慕尼黑的夜晚,我们就去了酒吧,慕尼黑到处飘着小麦酿出来的啤酒花之味,得意的人与失意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喝着啤酒。城市展露自己的方式,很多时候是从味觉开始的。啤酒节是慕尼黑的小调,金色的泡沫混合着震撼的王者之气。但慕尼黑之美是从人的身上叠加出来的,具体是德国最重要的作家恩岑斯贝格。作家、詩人的书房尽管是私人的,但它对我们开放,它就成为这座城市为我们敞开的美好的一部分,成为光与空间的艺术。我问恩岑斯贝格先生,他对中国作家,哪一个印象深刻。他说是鲁迅。88岁的他马上起身,在书架上取下鲁迅的书给我们看。慕尼黑是一个大城市,但它又小到如一间秘而不宣的书房,带着奇异的生动与清晰,那里缓慢漂移着诗人与我们的对话和朗诵,一如城市的民谣。对我而言,经历过沧桑岁月的恩岑斯贝格先生,他的晚年还保有儿童般的童真,他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一首天真之歌。

猜你喜欢
特朗克拉科夫斯特罗姆
克拉科夫将举办2022年ICCA年会!
夸张的色彩,扭曲的面孔——本特·林德斯特罗姆
城市图语(6)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