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产出导向法”的 英语写作素养培养的课堂设计

2020-09-17 13:39孙冻李鹏清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导向驱动

孙冻 李鹏清

英语写作能力即是国家未来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人英语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当前一种具有学用一体优势的英语教学方法。因此,英语教师如何以英语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为驱动力,突破传统的教学课程束缚,以国际化人才要求为标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开拓其核心文化素养,引领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等已成为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的热题。

1. 我国英语写作的现状

1.1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薄弱

英语教学受英语各类考试影响,大多数院校英语教学都将主要精力聚焦于听、说、读等,忽视了英语写作教学,致使英语教学质量不高,制约了高素质人才的发展。

1.2输出型写作不足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一般都是会先习得输入性语言(receptive language),即先从听得懂和读得懂开始的。口语和写作属于输出型语言(productive language),它是需要反复在语境中的练习才能去提高的。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大量的听、说、读、写等输入性练习,但是并没有给到学生练习输出性语言的机会。课堂上的写作输出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未来职场和生活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

1.3母语写作水平制约英语写作能力提升

笔者做过一个对比试验,让高职学生和高中学生用母语写作一篇议论文。实验结果表明,即使用母语写作,大部分学生写作中运用口语化语言,论证非常薄弱,甚至没有论据;即使有论据,但论点的客观性、论据的科学性和论证的严谨性等方面水平层次不齐。

2. 产出导向的理念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文秋芳教授构建的具有中国特色设计理念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打破长期统治我国外语教学的“教师中心说”,纠正忽视学生需求、只顾教材进度的“满堂灌”。“产出导向法”教学就是要要实现教学目标和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用分离”,实现输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应用的融合,在英语教学中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

“产出导向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涵盖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价(accessing)三个核心步骤。因此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写作学习有一定的期望值,以学生需求和写作培养目标为基础,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执行标准,以鼓励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更成功的产出学习。

英语写作教学设计既要遵循语言学教学原理,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理清写作与所学听、说、读之间的知识点关系(互补、深化或重复关系),把英语写作知识“碎片化”,将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产出”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产出”学习成果的机会。课堂教学要执行“驱动——促成——评价”互动循环的教学流程,“产出”(说和写,还包括口译与笔译)既强调写作的过程(producing),又要聚焦在学生在完成学习过程后能达成的最终产出结果(product),提升学生的“觅食”能力。

3. “产出任务”的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要遵循“产出导向法”的三个核心步骤:驱动,促成(enabling),评价(accessing)。

在写作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确立驱动(motivating)单元任务(简单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驱动目标一定要现实、清晰、可量(学生对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与教师达成明确的共识,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促成(enabling),能够达成师生评价(accessing)目标。驱动的单元任务不能过大和开放。

3.1“驱动环节”(motivating)设计

教师设计能够“驱动”的教学目标和挑战学生语言产出能力的视频、阅读材料、图片,或交际情景,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激发学生产出的欲望。

寫作产出任务难度适中,学时可控。学生通过交际情景的感知和对产出任务的尝试,产生学习驱动。在“驱动”过程中,意识到自我语言的不足,加深对产出任务的理解和认同,并产生学习的欲望。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产出任务而进行。产出任务可以分为一系列“碎片”任务,任务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形成一个完整的“驱动链”。驱动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堂前或课堂后进行,其目的是验证“促成”效果。

3.2“促成环节”(enabling)设计

“促成”环节是产出导向法的核心所在,是实现“学中用、用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促成”环节在教学中处于中心位置,衔接驱动与评价,“促成”也是教学的难点。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产出任务,教师为“促成”而设计的系列教学活动,包括输入性和输出性加工学习活动,必须重点应对学生的产出困难,能够帮助学生“促成”从接受知识到产出语言的过渡。

我们把涵盖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议论文作为教学目标。“促成”活动设计要聚焦写作的观点、语言(language)和语篇结构(discourse structure)。通过引导学生对输入性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促成”活动,完成“观点促成”、“语言促成”、“结构促成”,帮助学生形成个人观点、学习语言、构建语篇结构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具体体现在:1.能转述论题(产出任务)正反两方面的主要观点(idea);2.能就该产出任务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论证(language);3.能就该任务写出一篇观点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准确的议论文。

3.3“评价环节”(accessing)设计

评价环节旨在检查“促成”环节的成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并对产出难点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教学,同时也为下一个产出任务教学方案的制订、调整提供参考。

产出的评价可以分为即时和延时。即时评价主要在“驱动”、“促成”环节中的“检查”部分,既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和产出任务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的评价。延时评价体现在作业或拓展环节。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经过课外练习,再将练习的成果提交给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课前教师针对学生“驱动”任务完成为基点,确定评价焦点;课内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问题作文”组织小组讨论、大班分享或师生共评,讲评结合;课后学生自评或互评,教师抽样检查或推荐优秀作品,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充分发挥评价的促学功能。

师生合作方式打破了“学”与“评”的界限,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评结合,“以评为学”,有效解决评价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

教学理论建构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教师无论是教学任务的设计、促成场景设计,还是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使用,以及评价环节的操作,无不服务于“使学习发生”的目的。在教学设计中一定把语言和语言应用相结合,学用结合,使得“产出导向法”给课堂带来更大活力,课堂内容更充实、师生互动更频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强、产出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

[2]张文娟.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 中国外语教育, 2015.

[3]孙有中, 杨鲁新, 王素娥.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写作)[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GS[2019]GHB1792)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1.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 甘肃省酒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导向驱动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犬只导向炮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