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青花瓷与建水紫陶的区别

2020-09-21 08:45杜黎波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8期
关键词:青花瓷区别

【摘要】建水青花瓷和建水紫陶都属于陶瓷范畴,前者为瓷器,后者为陶器,是构成完整的建水窑陶瓷器烧制历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二者在概念、产生年代、制作工艺、性能与应用趋向等方面的区别,并对二者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阐述与展望。

【关键词】云南陶瓷;青花瓷;紫陶;区别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自清代开始,建水烧制了闻名中外的紫陶。1953年,建水紫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2010年,建水县被命名为“中国名陶之乡”;2019年9月,建水县被授予“中国紫陶之都·建水”称号,建水紫陶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装饰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

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世人早已耳熟能详。但作为陶瓷“姊妹花”的建水青花瓷,似乎还“美在深闺人未识”。其实,云南建水青花瓷源远流长,与建水紫陶同属于建水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文化产物,是构成完整的建水窑陶瓷器烧制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水青花瓷和建水紫陶都属于陶瓷范畴,前者为瓷器,后者为陶器。两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一定区别。

一、概念不同与产生年代不同

“建水青花瓷”属于瓷器。瓷器(china):以瓷土(即高岭土或原生黏土)、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混炼、成型、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在古代也称“窑器”。建水青花瓷器指元明时期建水及周边地区生产的以钴作为发色元素一次性烧成的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釉下彩陶瓷器,它是一种具有明显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的民窑青花艺术类型。

“建水紫陶”属于陶器。陶器(pottery):用陶土(沉积黏土)或加入不同的参和料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高温烧制而成的物器。建水紫陶是指以“刻坯填泥”和“无釉磨光”为工艺特征,并在装饰上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相结合的高温无釉陶器。

近年来,有关专家在建水城东郊与北郊的古窑址进行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宋代这里就已生产青瓷制品,到元代有青花瓷,至明代达到鼎盛时期,与同时期景德镇的青花瓷相比,春兰秋菊,各具特色。建水青花瓷器烧制技艺从元末明初延续至今,约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云南陶瓷史乃至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史书记载,清光绪年间,窑匠潘金怀用来自七彩山的红、青、黄、白、紫五种陶土为原料,泡水搅拌过滤成绛红色陶泥,制坯烧成紫色或红色的烟斗,不上釉、用石料磨光,开创了建水特有的紫陶生产工艺,由于传统产品呈色紫赤,故得名为“建水紫陶”。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产生于清代,开创于道光(1821-1850)年间,至今约有两百年的历史。建水紫陶已发展成为“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故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二、制作与工艺不同

(一)制泥原料不同

建水青花瓷的坯料主要是建水本地的高岭土(10%)、白土(10%)、灰土(80%)配制成80-100目的粗瓷泥。

建水紫陶坯料主要是建水本地的五色土(50%)、黄土(15%)、白土(15%)、灰土(10%)、紫土(10%)配制成200-300目细陶泥。

(二)装饰方法不同

建水青花瓷是在半成品的干坯体上用“青花料”绘制相应图案、文字,建水窑青花笔法生动,画法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装饰完成之后,还要施上一层透明釉,阴干待烧。

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较复杂,也最独特。

一是湿坯装饰:在湿坯状态下,用毛笔和墨汁等工具,手工直接在濕坯表面进行写绘装饰;二是阴刻阳填:阴刻阳填是建水紫陶的特殊工艺之一,即对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将湿坯上的墨迹雕刻成模,随形赋色,填敷各种色泥。

(四)烧成温度不同

建水青花瓷使用了含氧化铝(Al2O3)较高的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1200℃-1260℃,胎质基本瓷化,胎体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产品烧成后光亮如镜,呈现青色蓝花的瓷器。

建水紫陶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1180℃,属于高温陶器,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

(五)施釉和磨光工艺不同

建水青花瓷是釉下彩瓷器,施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施釉必须在坯体完全晾干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烧成后易出现脱釉、起泡、开裂的现象。建水青花大多采用浸釉法、荡釉法施釉,有时也采用倒扣淋釉的工艺。

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独特工艺之一。所谓无釉磨光,即选用适当磨具,不上釉,经去火皮、擦丝、抛光等工序,对烧制完成的紫陶器表面进行打磨,根据需要打磨成镜光或亮光、亚光、磨砂的效果。建水紫陶的泥料腻若膏状,烧制完成的陶器表面经人工打磨呈明镜般光洁。一件上好的紫陶,要经过多道打磨工序,才能让陶面明如镜、洁如玉。

三、相关性能与应用趋向不同

建水紫陶器胎体含杂质较多,含铁量高(3%以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胎质极少瓷化;而建水青花瓷器胎体土质较纯,含铁量低(3%以下),在较高的烧成温度下,胎质基本瓷化。由于两者的原料和烧成温度的不同,导致其相关性能有一定的区别。

由于建水青花瓷、建水紫陶是两种不同的物器,制作工艺有差异,性能各有优势,应用趋向不同。

建水青花瓷是施釉高温烧成,具有光滑、不透气、不渗水、不渗油的特点,广泛用于餐具类(如碗、盘、碟、瓯、罐等)和茶具类(壶、杯、盏、水洗等)实用瓷的生产;也可创作造型优美、装饰典雅、釉色润眼的青花瓷陈设器(玉壶春瓶、葫芦瓶、直口瓶、花缸等),以及文房器(墨盒、水盂、砚台等)和艺术瓷。

建水紫陶选料严格,做工精良,造型优美,重装饰,文人书画饰于其表,独特典雅,是一种具有明显工艺特色、创作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艺术陶,多用于文房器、陈设器的制作;另外,由于建水紫陶泥料内含钙、镁、钾、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泥料不仅黏性好,还带有磁性,紫陶器具有“透气不渗水”的性能等,也是做茶具(壶、杯、盏、罐、水洗等)、气锅、储水缸和储米缸的最佳选择。人们常说,紫陶壶是会呼吸的紫陶茶器,泡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茶汤的馥郁茗香;用紫陶水缸用来盛水,可起到磁化、软化和净化水的作用,使所盛之水清爽可口;用紫陶缸存茶,可以起到防潮、避光、防异味的效果;用来储米,可使米干爽不生虫,锁鲜不变质;用建水紫陶气锅蒸煮食物,不仅能使食物格外鲜美可口,更有利于保持食物的内在营养成分等。

四、建水青花瓷与建水紫陶的现状与展望

从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业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成为云南省陶瓷生产中心,其行业地位仅次于江西景德镇,产品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是中国“国瓷”的一部分。明末清初,云南和内地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大,商业经济日益频繁,景德镇大量物美价廉的青花瓷器销往云南,使得建水窑工不得不放弃工艺雷同而质量粗糙的青花瓷烧造而寻找新的出路。从此,建水青花瓷产业走入低谷。当下的建水青花瓷长期得不到传承与保护,造成了当前重视不够,老一辈艺人相继离世,青花烧制技艺濒临失传,建水瓷器产业难以向当代产业转化的瓶颈。近十年以来,建水瓷厂、建水土陶厂、建水工艺美术陶厂倒闭,青花烧制技艺受到冲击,加之关注度不高,传承工作亟待开展。目前,原老厂数名老职工以小作坊的形式烧制青花瓷器以外,掌握建水青花烧制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建水青花烧制技艺面临失传。

自清代开始,建水烧制了闻名中外的紫陶。1953年,建水紫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建水县被命名为“中国名陶之乡”;2011年,“建水紫陶”成功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建水紫”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同时建水县获得“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的创建资格,同年10月,经国家文化部批准,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建水紫陶文化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9年9月,建水县被授予“中国紫陶之都·建水”称号,成为全国陶瓷行业的一面旗帜,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装饰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

在建水紫陶快速发展的同时,建水青花瓷也紧跟其后。目前,虽然整个建水青花瓷的生产企业不足10家,但在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陶习苑建水青花研究所的积极努力下,学校与云南大学加强合作协作,积极开展青花的探索实践、传承与创新。2019年12月,“建水青花瓷”被建水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水青花一定能夠成功申报为州级、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建水青花瓷”和“建水紫陶”这对陶瓷“姊妹花”比翼齐飞,带动建水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推动建水陶瓷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马文斗.新火南来——云南青花的故事[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9).

[2]吴白雨.云南青花瓷的工艺与绘画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5(4).

[3]吴白雨.建水紫陶制作技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杜黎波(1964-),男,汉族,云南建水,学士学位,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陶瓷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青花瓷区别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破碎的“青花瓷”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20+岁与30+岁的区别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蒋宇涛??《青花瓷》
位置的区别
要注意集合{x∈R|ax2+2x+1=0,a∈R}与集合{x∈R|ax2+2x+1=0}(a∈R)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