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台湾奶茶文化的三十年变迁

2020-09-21 08:44李欣童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文化变迁珍珠奶茶符号

李欣童

摘 要: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奶茶,最初缘起于台湾地区的珍珠奶茶。当前,我们已进入奶茶4.0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奶茶全新的意义,它已经衍生为现代文明人类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一种文化符号,成为年轻人对一种身份认同的追求。本文旨在通过追溯台湾珍珠奶茶从起源到传入大陆的30年文化变迁,纵向梳理每一时代、每个阶段台湾珍珠奶茶的发展和进化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反映现代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变迁,揭示“嗑奶族”无法“戒奶”,當今奶茶现象为何如此火爆的深层原因,从而为中国奶茶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之处。

关键词:文化变迁;身份;符号;珍珠奶茶;奶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4-00-02

奶茶文化是指以奶茶这种饮料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奶茶主要有两种: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制作的草原奶茶,是以砖茶、羊奶或马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味道偏咸;另一种是南方奶茶,主要是指台湾的珍珠奶茶和香港的港式奶茶,珍珠奶茶将粉圆加入奶茶,味道偏甜带有嚼劲;港式奶茶以红糖混合浓鲜奶加糖制成,味道偏甜。

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奶茶的前身便是起源于台湾的珍珠奶茶。随处可见街边奶茶店门口长长的队伍,大街上的年轻男女几乎人手一杯,办公桌上奶茶逐渐替代了咖啡成为白领的最爱;与奶茶有关的话题频上微博热搜;新的奶茶品牌如雨后春笋;奶茶安全卫生问题层出不穷……年轻人却普遍认为“奶茶这么美好怎么可能有错”,他们甚至被称为“被奶茶毁掉的一代”,大陆为何能接受异文化体系传播的奶茶产品及其附带的文化元素?我们是如何用自己的意识对进来的这种异质文化进行筛选、接受和本土化改造的?这需要我们追根溯源,从珍珠奶茶的起源及发展的30年文化变迁寻找答案。

美国学者克莱德·伍兹(Clyde M Woods)在其专著《文化变迁》的导论中援引露易丝·史宾得勒(Louise Spindler)和乔治·史宾得勒(George Spindler)的观点,将文化变迁定义为“……不论是一个民族内部发展的结果,还是两个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民族之间接触所引起的,在一个民族生活方式上发生的任何改变”。这一简明的定义既揭示了文化变迁所指涉的内容,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又指出了引起文化变迁的原因,民族内部的发展或民族之间的接触。伍兹进一步指出,文化的变迁主要依靠“创新”来实现。缘起于台湾的珍珠奶茶传播到大陆,经过本土化创新,赋予了奶茶全新的意义,它不再只追求口感,更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个符号,体现了年轻人消费习惯的变迁,更是对一种身份认同的追求。

一、珍珠奶茶的起源及发展

(一)起源

成立于1983年的春水堂于1987年颠覆了奶茶的传统做法,将地方小吃粉圆加到奶茶中,甜甜又带有嚼劲的吃法迅速获得不少消费者喜爱,“珍珠奶茶”由此命名。当时奶茶没有独立门面,1990年珍珠奶茶出现在泡沫红茶店的菜单上,与凤爪、毛豆、海带等简餐或茶点放在一起。这时候的奶茶,依托于小吃、其他饮品存在。

(二)发展

1.奶茶1.0时代

1991年到2000年是台湾珍珠奶茶小范围发展的阶段。奶茶进化为粉末、椰果冲泡。奶茶店主要存在于学校附近和夜市,是没有座位的泡沫红茶车,以窗口外带的形式售卖,价格低廉。

这个时期奶茶业发生了几件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在形式上,1990年代后期,“自动封口机”取代传统杯盖,顺应外带主流;空间上,1996年珍珠奶茶转战更大的场所,登陆珠三角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西餐厅、咖啡厅,喝奶茶成为一种主流方式,一种时髦;原料上,1995—1997年出现椰果、果酱,花果茶、花草茶,是现在柠檬茶、柚子茶的起源,也是奶茶可延伸性的体现。

2001年到2005年台湾珍珠奶茶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01年开始风行复合式奶茶外卖店,产品具有多元性,以满足顾客生活的便利性。

这个时期的代表品牌是大陆的街客,它首创了一种模式:消费者可根据喜好添加珍珠或椰果,摆脱“我给你”的模式,倾向于站在消费者角度去改良,满足了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年轻人。

2.奶茶2.0时代

2006年到2010年,珍珠奶茶进入高速发展。奶茶进化为品种多样化,如鲜奶系列、鲜果茶系列、沙冰系列,人们对时尚饮品的口味要求更高。人们也开始讲究健康养生和品质,原料以高香茶为主,奶制品也选用更营养健康的纯牛奶、鲜奶,甜味剂选用龙眼蜂蜜、荆棘蜜等。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现让奶茶业受到重创,加上大陆媒体对奶茶行业大量的负面报道“橡胶珍珠”“添加剂”“化学原料”等,一大批奶茶品牌倒闭,这也是奶茶行业的第一次衰亡。紧接着,2009年,歇脚亭珍珠奶茶登上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菜单,珍珠奶茶打开国际知名度。

3.奶茶3.0时代

2011—2015年奶茶发展处于成熟阶段。奶茶进化为奶+茶成主流,更倡导健康;奶盖茶开始出现。

贡茶推出的奶盖茶,让奶茶经历了第一代大升级,以古代三大贡茶为基茶(红茶、绿茶、乌龙茶),同时大胆创新,中西合璧将意式咖啡卡布奇诺奶泡技艺应用于奶茶中,革命性地创造了秘制招牌奶盖茶。

同时,奶茶界刮起了一阵“黑糖风暴”,黑糖珍珠奶茶最初来自台湾,主打中低端市场,2014年,黑泷太郎将宝岛台湾的黑糖现萃茶饮搬到杭州,凭借无添加、无奶精、健康养身标签,并加入抹茶、芒果、奥利奥使得黑糖珍珠奶茶趋于多元化,非常符合现代茶饮的趋势,在2018年火出天际,黑糖鲜乳、波波茶、脏脏茶几乎席卷各大茶饮品牌。

4.奶茶4.0时代

2016年至今,奶茶处于消费升级的时代,从原料品质、萃取工艺上、包装设计到价格,都有重大升级。大资本开始介入珍珠奶茶行业,其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所以经营奶茶店更讲究兴趣品味、空间美学、流行时尚 。资本环境的宽松下,品牌化发展的休闲饮品店出现,集休闲、文化、娱乐、赏食、品饮、信息交流、消费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式休闲店成为发展主流。贩卖体验大于贩卖产品,出现了奶茶店+书店,奶茶店+服装店等结合方式。

二、奶茶在大陆发展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1.奶茶饮用频率高,女生更热衷饮用奶茶。大部分年轻人每周都有两次到六次之间的饮用奶茶频率,女生对于奶茶的饮用频率更高,说明女性更热衷于接受奶茶文化。2.喜欢台湾系列奶茶与喜欢大陆系列奶茶的年轻人数量相差不大,说明年轻人对于兩种奶茶的接受度相似。3.喜欢台湾系列奶茶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口感、值得信赖和文化宣传等原因。

三、原因及分析

(一)年轻人“痴迷于奶茶”其实是为了寻求一种身份的认同

张淑华等学者在身份认同研究中定义,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看见别的年轻人都在喝,所以自己为了融入他们不至于落伍,也会买一杯”,不管自己是否真的对奶茶上瘾,实际上是一种从众心理在引导;“觉得奶茶杯及奶茶袋的外包装好看,奶茶周边及文创富有创意及个性化”是一种对年轻、新鲜、轻奢的身份认同追求。其中,由于年轻女性更具有追求流行时尚、潮流的敏锐度,因此女性追求这种身份认同表现得更多。

(二)“台湾珍珠奶茶”发展至今,已经不简单是奶茶本身,更代表一种符号

学者黄永宏等指出:文化与符号密不可分,它们有许多共同研究领域,如语言、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服装、食物、法律、政治、经济、广告等。在这里符号不仅是流行时尚、空间美学的符号,更是一种台湾年轻人生活方式、价值观符号的体现。台湾珍珠奶茶的“外带主流”传入大陆,深刻影响了大陆年轻人的“快时尚”价值观念;同时,和朋友边逛街边喝奶茶消遣聊天,也传递了一种慵懒的“慢节奏”生活方式。

(三)大陆奶茶在汲取台湾奶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贯彻得更彻底,以“喜茶”为例,除了产品本身品质追求,更追求空间、氛围的设计,各种主题的门面设计凸显了创新和个性元素,更宽敞的厅堂,更多的桌椅赋予了空间更丰富的意义,它类似于年轻人心中的“茶馆”,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和慢节奏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有人统计,从1996年算起,奶茶仅仅只是用了15年的时间在中国内地就超越了咖啡消费量的5倍,而咖啡进入中国已经130年了,并且奶茶的消费还在不断增长。奶茶已经从小本生意抓取“流量”入口,到成为一群有产阶级的狂欢,再到至今资本的烧钱布局。奶茶渐渐从一个小角向舞台的中心走近。

可以看出,1.0—3.0时代都是台湾奶茶独领风骚,潜移默化地向我们传达了台湾年轻人的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4.0时代大陆的各大品牌奶茶店吸取台湾奶茶工艺的精髓开始崭露头角,但经典的台湾奶茶仍然长盛不衰。

回顾台湾奶茶文化这30年的发展史,可以反映出虽然消费主体永远是年轻人,但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变迁。

从单品类到多品种,粉末到奶盖茶,泡沫红茶店到现在的空间美学的概念店,它在不断更迭、不断升级。它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而当下正处于一个革新的时代,一杯奶茶的价值不仅仅靠“口感”来满足,更多的是一种消费体验,包括对空间、年轻、时尚、新鲜、轻奢以及身份认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德·M·伍兹.文化变迁[M].何瑞福,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2][美]朱利安·史徒华(斯图尔特的台湾译名).文化变迁的理论(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M].张恭启,译.台湾:台湾远流出版社,1989.

[3]王祎.文化生态变迁: 一种跨文化传播理论建构的框架[J].传媒观察,2018(6).

[4]李华林.后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事业新趋势[J].新闻窗,2010(6) .

[5][法]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迈克尔·R·所罗门,卢泰宏.杨晓燕译.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

[8]黄永宏,申民.跨文化符号学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文化变迁珍珠奶茶符号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日本年轻人花式“嗑奶茶”
珍珠奶茶东渡记
珍珠奶茶主题公园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传统与重构:一个水族村寨端节文化传承与变迁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浅析迪士尼童话电影的继承与创新
九年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