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对当代物质价值取向的启示

2020-09-22 09:52韦华
学理论·下 2020年9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

摘 要: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蔓延的当今社会,树立正确的物质价值取向对个人价值选择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为视角,通过恩格斯对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批判,探讨马克思主义物质价值取向。并通过解构当今社会存在的物质主义现象,为树立正确的物质价值取向,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提出建议。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正确认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严格要求自我,实现全面发展;注重构建精神世界,践行社会主义新风尚。

关键词:费尔巴哈论;物质主义;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054-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消费水平呈现跨越式的提高,消费心态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类型的物质价值取向。物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追溯经典,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探寻合理的物质价值取向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物质价值取向的基本阐述

人的价值取向作为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人对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思考。人该如何处理自身的物质需要与社会关系,该如何使自己的物质选择适应这个时代的变迁,都是物质价值取向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物质价值取向直接影响人的行为选择,人的价值观的培育和精神追求的选择对于健全人格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费尔巴哈论》对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批判

德国《新时代》杂志编辑部邀请恩格斯对丹麦社会学家施达克所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进行评论,恩格斯以此为契机写作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对施达克的观点进行批判。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高度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形态自我缺陷的矫正与变革中,最终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的灭亡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可以预见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朝着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坚定前行,从最初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牢记历史,借鉴经验,改革创新,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恩格斯对施达克进行的批判,主要是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标准的角度展开。恩格斯从哲学史事实、历史实践活动以及逻辑推论严密地论证施达克混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划分标准,并批判了其观点的庸俗和荒谬。他在理解唯物主义上对“庸人偏见做了不可饶恕的让步”[1]。

施达克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划分的解读,显然仅仅只是从“心”和“物”的字意上去区别。他把唯物主义理解为尘世的一切代表堕落的事物,例如“贪吃、酗酒、娱目、肉欲、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1],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的爱的信仰”[1],将有理想有目的,有对美好和纯洁的向往和追求的人视为唯心主义者。恩格斯批判施达克的表里不一,施达克一边在身体上乐得沉迷于这种堕落的世俗生活,一边却又向别人夸耀自己对纯净美好世界的追求,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对自己的放纵感到懊悔。

虽然施达克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标准认识错误,但他作为社会学家,以非常直觀的人性追求和社会心理角度去解读“心”和“物”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的观点也是建立在他本人对实际生活感受的基础上,充分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的观点。但施达克将人的低级趣味放在支配地位,过于看重人的原始欲望,美好的品德、爱的信仰却成为遥不可及的虚妄,是人类追求一生但终究无法达到,社会的人的一生只能在欲望里沉沦。

这种价值取向模糊了人与动物的界限,将人性的黑暗面作为社会的常态,是物质主义的体现。《费尔巴哈论》中不仅批判了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标准的混淆,也对施达克不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对在当今世界树立正确的物质价值取向具有积极意义。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2]物质资料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然成就,而精神世界的丰富,价值追求的提高体现的是更高水平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人的欲望,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社会理想就是彻底实现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也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显然这种解放不是以压制人的欲望和需求为手段,反而是符合人类的正当合理欲望而不与之矛盾的。但人对欲望程度以及欲望实现方式应当形成清晰明确的把握,以免陷入被物质主义支配的境地。

三、当代物质主义价值取向

物质主义是一种将财物的获取作为人生追求,用财物的多少定义成功和人生幸福的价值取向。全球一体化不仅有融合,也会引发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冲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价值观以及价值选择的歪曲。物质主义聚焦金钱与人性的贪婪,在人们消费行为中的表现尤为突出。

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一种以消费社会为社会基础的价值观也蔓延开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用了非常短的时间,从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到社会物质丰富与充足的阶段,但物质的丰盛也带来了潜藏的危机,人们的欲望也随之暴涨,不仅限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开始转向追求物质的符号意义,极端者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际,盲目追求高端消费,将奢侈品作为人的价值附加。这种以符号主义、享乐主义为特点的畸形消费观不仅会引起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社会危机,也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的表现。培育新的消费价值观,形成新的消费风尚,是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物质价值取向氛围的重要手段之一。消除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即扫清以物质资料的极致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为主要特点的不良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清朗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树立正确的物质价值取向

人的价值取向与个人早期社会经历密切相关,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青年,更容易被不良的价值取向影响。这就意味着构建良好的物质价值取向刻不容缓。在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精神的追求和发展对于培育正确价值观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一) 砥砺奋斗,创建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攀比之风使得商品被附加了体现个人价值的功能,豪车、名表、华服等商品成为“身份的象征”,畸形的消费心理使得部分人忽视自身的经济能力,选择为品牌溢价和所谓的面子买单,却在日常消费中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甚至背上债务。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与社会上蔓延的不合理的物质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从过去的电视购物到如今的网络直播购物,变的是消费手段,不变的是广告对消费心理的把握,荧幕上的售货员用多种营销策略和营销话术,使消费者相信,拥有某件商品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但美好的生活体验不仅是物质满足,成就美好生活也并非等同于满足任何形式、任何程度的消费,社会公平、自由、法治、文化传播等社会事业的健全与否是衡量生活是否美好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改革,中国已然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和成就。新时代的青年,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社会中,应以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奋斗目标,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新时代的青年,拥有更加畅通的学习渠道,更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培育,通过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

(二) 全面提高,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只有脱离了受物质支配及社会关系支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素质教育通过德智体美劳等多角度多层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除了被动接受教育,主动谋求发展的自我教育是完善自我的最主要方式。在自我教育中避免物质主义的侵蝕,培养高雅的志趣,不断靠近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首先要形成恰当的物质观念,在生活中崇尚节俭,以适度为原则,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其次树立高远的志向,朝着设定的目标发展自我,注重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完善,不断完成自我期待,更加符合社会期待。

(三) 滋养精神,践行社会新风尚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要得到极大满足,但我国依旧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依然提倡勤俭节约的风尚,即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满足物质需求,自觉抵御攀比、奢靡、享乐等不合理的物质需求倾向。新时代的青年,在道德教育中滋养精神世界,道德教育不仅使人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更是促进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手段。新时代的青年,在文化传承中丰富精神内涵,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性格和品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在孕育着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

人是历史与文化的创造者,生命会消逝但精神世界永恒,合理的物质需求应该被尊重,物质条件决定精神生活,但精神生活的构建对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同时精神生活的发展对践行社会新风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0 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2019-12-2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证形式的类型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7BZX017)

作者简介:韦华(1995-),女,浙江宁波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浅谈课堂提问的价值取向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