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张伯礼: 把“胆”留在武汉,让中医进方舱

2020-09-22 08:34刘茜陈建强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0年9期
关键词:张伯礼指导组方舱

刘茜 陈建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长期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奠定中医素质教育和国际教育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位72岁的老人主持研究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春节,应当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正当中华大地准备除夕迎接庚子新年之际,湖北武汉却不断传来揪心的消息。病毒来势之凶,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面临挑战和压力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央紧急成立了赴湖北疫情防控指导组,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的张伯礼名列其中。

中央指导组点将张伯礼,一是因为他是中医界大专家,二是他在2003年曾率中医专家医疗队参与抗击非典,组建全国唯一的中医红区,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治疗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收编到《SARS中医治疗方案》中,向世界推广。

张伯礼回忆:“刚到武汉时,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一起,极易交互传染,情况远比想象的严重。”

在了解疫情后,他提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等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隔离后,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即让患者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汤剂。

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在中央指导组决策下,武汉十三个区大排查,严格隔离,同时普遍服用中药。几天后,汤剂见效,一些患者退烧了,更多的人接受中药治疗,从一天3000副药,到1万副再到几万副药。严格隔离,普遍服中药,收到了显著效果。

方舱医院在此次阻击新冠肺炎的重大疫情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验”。张伯礼说,“方舱医院是军事上的一个名词,即可移动医院,就像搭積木,一个一个盒子,装建起来非常迅速,救治病人非常及时,提供了很强的医疗服务能力。”

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医药功不可没,但一开始并非没有质疑之声——中医药是真的有用,还是只是安慰剂?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写了请战书:专门建一座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病治疗中的主导作用。他们的建议得到批准。

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有个户外运动中心,改建成方舱医院后,2月12日,张伯礼率由天津、江苏、湖南、陕西等地三甲医院派出的中医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方舱医院。经过两天准备,2月14日,开舱收治患者。

在此后新冠肺炎的抗疫中,江夏方舱医院成为湖北收治新冠患者的一个亮点。在武汉所有的方舱医院中,江夏方舱医院采用的治疗手段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使用西医设备检测),对患者除了施以汤剂,辅之理疗、按摩、灸法等,同时还教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以利疏经活血。张伯礼认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中药不仅仅是针对病毒,更是注重调节病人的身体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江夏方舱医院运行了26天,休舱时轻症普通型患者零转重,痊愈患者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中医药经验被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其他方舱医院使用中药后转重率一般在2%~5%,而WHO报告的一般在10%以上。

张伯礼说:“面对武汉疫情,西医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但中医药有有效方案。不但治好了病,还要出经验,升华为理论。通过大规模流调大数据分析,新冠肺炎为湿毒疫就值得深入研究。”大疫出良药,在张伯礼与刘清泉等专家指导下,中医手段、中药使用贯彻到治疗和患者康复的全过程。他们和中医同道筛选出的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清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因疗效明显,被编入国家版诊疗方案。

庚子年是张伯礼的本命年,对紧急飞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抗疫的张伯礼而言,本命年在武汉的三件事,让他难以忘怀。

第一件是胆留武汉。自进驻江夏方舱医院,最忙碌的是头几天:他穿着写着“老张加油”的防护服,熟悉环境、紧盯流程,问诊患者,对症拟方,指导临床,巡查病区……每天几个小时的行走,里面衣服都湿透了。2月16日 ,也是张伯礼进驻江夏方舱医院的第5天,他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一检查,连日腹痛,胆囊已经化脓,胆管结石嵌顿坏疽了,必须手术摘除。

住院期间,张伯礼还豁达地拟诗一首,以表情怀: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第二件是父子协力武汉阻疫情。现年45岁的张磊,继承了父亲张伯礼勤奋好学的优点,也踏着父亲的脚印走上学医之路。上大学报考第一志愿就是医学院。现在,张磊已成长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兼任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执行院长。在父亲手术的次日,张磊递交“请战书”,再次恳请上级选派自己去武汉一线抗疫。此前他已多次用电话、微信、书面等方式向上级表达支援武汉的意愿。

第三件是疫情中的生日礼物。3月19日,每天播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令人振奋: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全部归零!面对医护人员、学生捧上的鲜花、蛋糕,张伯礼兴奋地说:“其实武汉清零才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2月24日晚,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张伯礼戴着口罩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这个病是一个疫病,是具有感染性的瘟病,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瘟疫有500多次,记载具有一定规模的也有300多次,中医药一次不曾缺席,但这次是最漂亮的一次。”

张伯礼娓娓道来:“《伤寒论》《瘟疫论》就是治疗包括疫病在内的传染病的经验集成,历久弥新,方药至今仍然非常有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医团队治疗思路很多也是源于此。”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伯礼还表达出一些担忧:“这次疫情对中医学发展和中医学生培养,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例如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不足,因此培养的医学人才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只能临时培训,现场紧急学习防护技能,增加了感染风险。这次疫情还暴露出基层社区的卫生能力明显不足。疫情严峻时,大量疑似人员一发热,就往大医院跑,造成病人扎堆及聚集性感染,如果社区的医疗卫生力量足够强,发挥“拦阻干预”作用,疫情可能在先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今后要注重基层卫生力量的加强和全科医生的培养。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疫病教学内容却很少,中医药急重症人才奇缺。”

江夏方舱医院休舱以后,张伯礼积极参与患者后期康复评估、观察、诊治的工作,多次去康复驿站诊治病人;他积极筹建两家康复门诊和病房,主持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第一份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指导建立了全国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管理与康复平台。

3月26日,张伯礼作为主讲专家,应邀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的中医药抗“疫”专家经验全球直播中,向64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分享新冠肺炎的中医概念、病因病机、临床症候特点、中西医结合在救治中的作用、循证证据和基础研究进展,9万人在线参与。

作为大学校长,张伯礼重视中医学教育,他认为中医人才培养统一标准非常重要,任何一个学科成熟发达的标志,就是要建立标准。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国·中医本科教育标准》,主持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医学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已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提出,根据此次抗疫经验,中西医应紧密结合,打造中国特色传染病急救体系。2013年,张伯礼在全国两会上带去加快中医立法的提案。此次疫情中,他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建议加快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并将中医药纳入该体系,并加强防控传染病专科基地、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建设和支持力度。他说:“给中医一块阵地,就打赢一场战役。”

(摘自“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张伯礼指导组方舱
张伯礼:生为医者
张伯礼院士每天坚持走7000步
老英雄张伯礼
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到省林草局检查指导工作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主编张伯礼院士心系学校,触景赋诗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指导组莫当“知道组”
靓丽风景线——关工委科技指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