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22 22:47程晓燕
速读·中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数学思维

程晓燕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学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高效。基于此背景,设计直观化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启发性问题,能促进学生理解知识;设计互逆性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自主探究;问题导学;数学思维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环节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此,如何设计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当下不少教师已经将目光放在问题导学这一策略之上,对问题的设计也进行了许多探索。然而由于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以及对于提问的形式不够严谨,导致问题导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好问题是每个教师都应当深入探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设计直观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进行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且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设计。问题应当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而不是将学生拒于真理的门外。

例如,教师在对“10以内数的组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设计“6的组成”问题情境。

师(在黑板上画6根木棍):大家请数一数,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多少根木棍?

生:6根。

师:很好。请大家利用数学的方式来将算出6根的过程表达出来,如果有不明白的同学,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商量一下,然后告诉老师你们是如何算的。

这个问题虽然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将6个1进行相加,但是给了学生直观的体验。由于解题的门槛比较低,可以据此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这个问题提出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最终问题的结果要求学生自己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抛出一些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形成良性的正向反馈机制。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理解

教师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自然地进入问题的探究之中。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是这样进行问题导学的。问题:假设每一名学生的桌面上都有一个火柴盒,火柴盒里装着2颗药丸,每颗药丸的大小、形状和质感都是一样的,但是药丸的颜色却完全不同,这时候从火柴盒里拿出任意一颗药丸,会是什么颜色的药丸呢?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演示,一边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每一名学生都可以任意拿出1颗药丸,记录拿出药丸的颜色后再放回火柴盒中,关上火柴盒后重新将盒子摇一摇,再对药丸进行第2轮的选取。教师此时先做一次示范:将火柴盒摇晃后摆在桌面上,不盯着火柴盒直接拿出1颗药丸,并对学生讲解这个过程叫作“任意选择”。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开始对药丸进行选取和记录。在选取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通过观察选取结果的记录,能够总结出什么规律?”

首先,拿到盒子内只放了2颗红色药丸的小组会认为他们拿到的火柴盒内只有红色的药丸,理由是因为在两轮的抽取中只有取出红色药丸的记录。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将装着红色药丸的火柴盒打开展示,证明学生提出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火柴盒内只有2颗红色药丸,因此无论任意抽取多少次,只能拿到红色药丸。

其次,拿到盒子内只放了2颗黄色药丸的小组会认为他们拿到的火柴盒内只有黄色的药丸。教师也将只装着黄色药丸的火柴盒打开展示,证明该小组的猜想是正确的。

最后,对于拿到火柴盒内既装有红色药丸又装有黄色药丸的小组,从他们的记录中可见他们每一次的随机抽取,都有可能抽到红色或者黄色的药丸。因此,这个小组的学生会认为他们的火柴盒内一定有1颗红色药丸和1颗黄色药丸。但是黄色药丸和红色药丸出现的顺序却不一样,有时摸出的是黄色药丸,有时摸出的是红色药丸,有时甚至连着两次摸出同颜色的药丸。由此教师可以给出结论:在随机选取的过程中黄色药丸和红色药丸都有可能被选到,这样的选取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看见之前要确定选取的是哪一种颜色的药丸是做不到的。

教师可以请拿到盒子中只有红色药丸或黄色药丸的小组进行总结,当学生在盒子内选取药丸时只有“一定是红色”或“一定不是红色”两种可能性,这就叫确定事件;而另一组学生因为盒子内既有红色药丸也有黄色药丸,因此每次抽取时,遇到的情况是“有可能是红色药丸”或“有可能不是红色药丸”,这叫不确定性事件。

三、设计互逆性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尽快突破思维禁锢,也可以产生与原有问题不同的理解,进而会从多个方面印证自己的想法。但逆向思维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只流于形式,要设计与学生思维能力相符合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问题,并得出答案,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时,课本上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是小数点向右移动,原來的数就会增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将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得出结论,即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原来的数就会变小。虽然得出的结论与课本上的结论相反,但其实质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正反两方向的印证和探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并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同时,要重视问题环节的设置。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做好问题的设计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师要对问题导学策略加以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贵民.浅析提问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7).

[2]刘勤生.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障碍因素探究[J].中华少年,2016(2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数学思维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