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轮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

2020-09-23 01:21应若素黄德扬陈美红李锋陈鸿坤周波韩亚娟林伟寅李凌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游轮流行病学胸部

应若素,黄德扬,陈美红,李锋,陈鸿坤,周波,韩亚娟,林伟寅,李凌华*

(1.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2.放射科;3.肝胆外科;4.研究所;5.急诊科;6.药剂科;7.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10060)

2019年12月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强、聚集性发病风险高,防控难度较大[1-2]。所谓聚集性疫情,是指14 d内小范围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且存在人际传播或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2],已有文献报道了COVID-19家庭聚集性发病[3-4]。旅行时间为2020年1月19日至24日、路线为“广州-越南-广州”的“世纪梦号”游轮上发生COVID-19聚集性发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3月9日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世纪梦号”游轮上COVID-19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的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检查特点,为更好地防治COVID-19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资料

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9日于本院就诊的“世纪梦号”游轮上的COVID-19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中COVID-19的诊断标准。分析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9例患者中,3例为武汉来源的孙家,其他6例均为广州来源。(2)9例患者分属4个家庭,包括孙家3例、袁某1例、梁家2例、胡家3例。(3)武汉来源孙家3人直接从武汉到广州上船,之前没有任何不适表现,是否与COVID-19疑似或确诊病例接触不详;其他6例患者直接从广州上船,之前14 d内未去过外地、未与来自湖北的亲友接触、未与COVID-19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4)4个家庭均不认识,没有密切接触;所有患者和船上其他游客也不认识且没有密切接触。(5)武汉孙某的妻子同行却一直未发病;梁家同行有3个女儿和外孙不喜外出,在游轮出舱较少,均未发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磷酸氯喹抗病毒,同时行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饮食营养补充等。所有患者病情较稳定,未出现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未使用呼吸机等。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常住地、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可能潜伏期等。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气促等。收集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肝功能和肾功能)、血气分析、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结果、胸部CT等。

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使用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广州达安基因)荧光定量PCR法行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美国GE 64排螺旋CT进行胸部CT检查。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常住地、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可能潜伏期等,见表1。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8例患者病情稳定已出院,至3月9日撰稿时仍有1例患者(病例5)咽拭子核酸仍持续阳性继续住院。

2.2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

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见图1。所有患者肾功能基本正常、均无并发症。

2.3 胸部CT表现

8例患者胸部CT异常,1例儿童患者胸部CT无异常改变。大部分患者呈病毒性肺炎典型CT改变,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等。武汉患者和有基础疾病者胸部CT改变较明显;部分患者CT仅表现为轻度炎症,病例5发现支气管粘液栓。见图2。

表1 游轮聚集感染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

注:-表示无,±表示基本正常,+表示有或轻度,++表示中度,+++表示显著;$病例3和病例9为干咳,余为少痰;#血清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下降;%血清白蛋白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偏高;&2019-nCoV核酸检测持续阳性

ABCFED

3 讨论

3.1 流行病学特点

我们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游轮聚集性COVID-19病例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1)首先看传染源。我们推测武汉家庭可能是传染源,原因如下:武汉为COVID-19原发和高发地区;其他3组家庭均来源广州,且所有广州病例到达游轮前没有COVID-19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武汉家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类似且典型。但游轮上还有其他武汉或湖北其他城市游客,不排除这组武汉家庭也在游轮上感染的可能性。(2)其次看传播途径。最新指南指出,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因为这些家庭彼此之间以及和其他游客之间没有密切接触,所有患者在游轮相对封闭的环境和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较少,推测呼吸道飞沫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比如武汉家庭3个成员均明显咳嗽,其他病例无一例外均有咳嗽,但家庭成员之间同时存在密切接触传播的可能。(3)最后看易感人群。本次游轮聚集性COVID-19显示人群普遍易感,这几组家庭从5岁孩子至69岁的老人,无论男女、无论有无基础疾病都有感染。但广州梁家3个女儿和外孙较少出舱,虽和梁家夫妻密切接触却未感染病毒;武汉孙家妻子虽密切接触病毒,但未发病,从而我们推断COVID-19发病存在个体差异。

3.2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

我们分析游轮聚集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1)潜伏期。所有患者潜伏期长短不一,但都在离开游轮14 d内,与文献报道一致[5-6]。5岁患儿潜伏期明显延长,比其他患者延长3~12 d,也是唯一胸部CT没有明显异常改变的患者,可能与儿童存在细胞结构或免疫基础上对病毒相对不易感有关[7]。(2)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普遍较轻,发热患者较少,只有2例;所有患者均有咳嗽,尤其武汉患者明显[6-7],全部为干咳或少痰;5例患者有咽干或咽痛,乏力只有1例;其他少见表现有肌肉酸痛2例、气促1例、食欲下降1例。(3)实验室检查。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例;所有患者肾功能基本正常,血白蛋白下降4例、转氨酶偏高2例;2例男性患者血气分析示氧分压下降,但无气促,一般情况良好。(4)核酸检测。咽拭子2019-nCoV核酸检测均阳性,但梁家男性患者一直到3月9日仍未转阴和出院,推测与CT提示支气管内粘液栓有关,并且该患者复查CT发现肺部新发病灶。(5)胸部CT。8例患者有较典型的病毒性肺炎CT改变,且武汉患者和有基础疾病者明显加重[8]。

3.3 小结

总之,本次我院诊治的游轮聚集性COVID-19患者给我们不少启示。(1)流行病学:COVID-19传染性较强,且潜伏期不一致,曾去过有传染源的公共场所都应居家隔离14 d,有条件者应在指定场所隔离14 d;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为主,同时应注意家庭成员密切接触传播,戴口罩是有效的阻断传播方法;人群对COVID-19普遍易感,尤其有基础疾病者。(2)临床表现:咳嗽是突出的临床表现,咽干咽痛多见,发热少见。(3)实验室检查:绝大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改变不明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无明显异常,存在支气管内粘液栓的患者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明显延长。(4)影像学检查:大部分患者胸部CT有典型表现,是诊断COVID-19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游轮流行病学胸部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走进游轮里面看一看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来自未来的游轮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胸部Castleman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