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是好日

2020-09-23 07:53走昭
散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妈妈

走昭

与金雪的相识是在我们十八岁的盛夏。那年我们刚高考完,得知被录取后积极寻找QQ校友群,我俩一起从西北小城市考入一千五百公里外的南方城市,还没有入学就互相加了好友,想着以后生活可以互相照应一下。第一次见她就是开学时了,我和爸妈在宿舍整理铺盖,她和她的妈妈敲门进来,她个头很高,有一米七几,白白的皮膚,和她的妈妈特别像,还烫着同款的“方便面头发”。

大学初期时我们并没有很熟络,我们不是一个专业,也不在一个宿舍,各自忙于应付令人焦头烂额的人际关系:那个阶段就像是王小波书中写到的“挨了锤的牛”似的,离开了爸妈所构建的温室,突然间就变得非常无所适从。当时的自己也做了许多令人脸红羞愧的事情,比如与人吵架、白天不上课在无人的宿舍里拉着床帘偷偷哭泣。后来我看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少女时代的忧郁是对整个宇宙的傲慢。”才明白,这种孤独是奢侈的,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大一结束时,我发现自己几乎是虚度了一年的时光,成绩不突出,也不会玩,更没有男生会喜欢这样的自己,乌托邦般的大学生活在我心目中彻底粉碎了。大二时我开始和金雪慢慢熟络起来了,我们各自有各自的圈子,且在各自的圈子都混得不咋样,干脆就像小兽取暖一般惺惺相惜了。我们的感情迅速升温,我叫她小雪哥哥,她叫我超人妹妹。我们一起报名了英语话剧班,但每次表演时,我必须和她做搭档才敢上台;情人节,没有人给我们送巧克力鲜花我们就给彼此送,还要在卡片上写下祝明年赶紧脱单别再麻烦对方了,但我们还是“麻烦”了彼此四年;假期时,我们一起结伴去周围城市旅行,遭遇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还记得一次我俩在凤凰古城,买了街边的米酒,没想到尝起来没有一点儿酒味后劲儿却那么大,我凌晨三点把她叫起来非得要让她看我打军体拳。少女时代的友情,本质上和爱情差不多:开心时可以旁若无人拉着手唱歌,走在马路上甚至你亲我一下我亲你一下;吵起架来发誓再也不理对方,写上万字的绝交信塞到对方手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对方如果有了新的朋友心里总是免不了失落,一定要“报仇”似的也找一个朋友来气她。这些幼稚的举动在那个时候却如此认真,对待自己认真,对待对方更认真。好像天地间除了彼此的这份感情,再无其他要紧事了。就像两个小孩子玩过家家,在拙劣的模仿里,我们一点一点,积累起对人间世事的最初经验。

我不清楚金雪知不知道那时候的她特别耀眼。记得有一次,我俩逛街时买了同样款式、不同颜色的波西米亚长裙,穿上后拍照片发到网上。一个不认识她的同学给我评论说她好美呀,我和她在一起就像是丑小鸭。当时我看见这个评论时又气又羞,迅速删掉了我们的合照。还有一次在上英语话剧班时,老师让她示范走T台步,我们在底下完全被她所惊艳,发出一片惊赞。现在想来,我当时竟没有一丝嫉妒,她如此美好,好似日光照耀大海,洒下大片粼粼碎光。

开始读研时我们不在一个城市了,但频繁联系,每天总有打不完的电话、视频,当时忘记说的话或者不那么着急讲的话就写信寄给对方。她跟我说和同学一起去调研,在大巴车上,那个男生就坐在她的旁边,她望着他睡熟的侧脸心里止不住的温暖和欢喜。没多久他们俩就在一起了。看着他俩的照片我觉得特别般配,他是个多么细心又温柔的男孩啊。《日瓦戈医生》里面有段话是:“不要因为担心今后不会再有更强烈的爱的机会,就这样匆忙而毫无保留地放任这种感情。”我由衷被这样的美好所感动着。

然而就在此时,她的情绪开始不太对劲了。一开始是打电话时总是忍着哭泣跟我讲学业压力太大,读不下去了。我不知情地鼓励她,说只要坚持下去肯定能读出来。再后来就怎么都联系不到她了。我一直在给她发消息,直到三四个月后的元旦,她才简短地回了一个信息:“我没有不爱你了……不要担心我……”寒假放假回去时,我联系到了她的妈妈才得知她因为抑郁症休学了。金雪的妈妈说她现在谁也不想见,手机也早都扔掉了。她的妈妈说,也许是十几年求学生涯让她像一根弦一样紧绷着,这一年就让她在家里好好休息一下吧。到了第二年复学,仍然不行,这次就干脆退了学,回到家乡在银行里工作。她的状态时好时坏,每到秋天时抑郁症就会发作,一直持续到夏天可能才会好一些。我突然想起大学里,我总是在各种流动的背景里问她:“你说是不是长大了就会好了?”她总是简短而有力地回答:“是。”眼睛里闪着光。

这几年我们就这样断断续续地联系着,她也尝试了很多方法来与深渊里的恶龙搏斗:去找心理医生,去习禅,她的妈妈甚至带她去找算命先生。在研三寒假时,我见到了她还有她通过相亲认识不久的、比我们都大很多的男朋友。那时,她变得让我感到陌生甚至有些害怕,她开始挥霍父母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做不理智的投资,变得非常易怒。短短两个小时的相处却让我感觉特别难熬,那天晚上的她和我记忆中的金雪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关系。从那时起,我就开始躲着她了。再后来,她和相亲认识的男朋友结婚,我在外地上学没有回来。毕业后,我也回到了家乡工作,我们断断续续见过几次,她的状态仍和那个晚上一样。

突然有一天深夜,她给我打电话让我陪她去医院,那时她已经怀孕五个月了。我急匆匆赶过去,看见她手上的虎口处有一个特别深的刀痕,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和丈夫吵架了,他要拿剪刀来捅她的脖子,她拿手挡住,于是就把虎口割穿了。她回到自己家里住,开始和男方打官司。他还欠她们家很多钱,每次金雪去咨询律师时总要叫上我。可是就在快要开庭的时候,她撤诉了。那时她情绪反复无常,一会儿对对方恨之入骨,一会儿竟然又觉得全部都是自己的错,我也如深陷泥淖一般无能为力。

2019年10月金雪联系了我,见面时她说,从怀孕后她断断续续地一直在请病假,直到年初时才被确诊为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这是一个情绪非常极端的疾病,躁狂发作时会自大自满到极点,抑郁发作时又会自卑自怨到极点,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一月份,因为躁狂症的发作,她被自己的爸爸,一个把她宠到天上的人,报警捆绑着送到了精神病院,在那里正式得到确诊,开始接受药物和电击治疗。她对我讲,她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月,新年也是在里面过的。那里有重度洁癖患者,把自己的手都洗烂了;一个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小女孩,会突然“鬼上身”,力气大到不行,一把揪下来旁边人的头发;还有一个女孩子才十二岁,爸妈离婚后她就跟着爸爸,青春期叛逆时经常被爸爸打,有一次还手后,就被爸爸送到了这里,已经住了两年,没有人来接她。她说,这几年已经无数次尝试过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支撑她坚持下来的,是对亲人的不舍。她说这些时,我不知道自己的表情是怎样的,只记得自己非常克制,一点儿也不能表现出难受,因为我知道,一向要强的她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别人的同情。她说,从医院出院后躁狂没了,又开始经历漫长的抑郁期,她的父母带她去海边居住了几个月。到现在,除了每天都要吃药,她的情绪和正常人已无差别,两个月前她也终于下定决心结束了那场混乱的婚姻。吃完饭后,我们又去她家看她的小宝宝,小宝宝快两岁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她,她长得可真漂亮呀,长长的睫毛、圆溜溜的大眼睛还有小酒窝,简直就是金雪的缩小版。

金雪对我说,应该把咱俩的故事写篇文章。她说,躁郁或者抑郁就像一个智齿一样,谁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碰到,但既然被我们遇到了,那就记录下来吧,也让更多的人看见,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个人。有时候也想,为什么偏偏是她得这个病呢?她诚实,对自己对别人从来都不会说谎,善意的欺骗都做不到;她单纯,对这个世界对别人深信不疑,所以常受骗,却往往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她热烈,不似雪般冰冷反而如金色太阳一般全心全意地燃烧自己。《金瓶梅》里有一句“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我知道她依旧不会放弃对“我为什么活着”和“人为什么活着”的探索,但我渐渐明白,她已经不再需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她就是在这里,此时此刻。

前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老艺术家树木希林的最后一部作品,名叫《日日是好日》。电影是讲日本的茶道,拍得非常克制,我却偷偷地抹了好几次眼泪。茶道讲究修行,讲究“一期一会”——电影里解释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生仅有一次的相逢”。

日日是好日,茶道是,我们之间亦是。

非要表个决心的话,那就愿我们以后不必羡慕感激任何的好,只努力配得上任何得到。

猜你喜欢
妈妈
妈妈的爱
虫妈妈接来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