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计选择策略
——以山西省忻州市X村为例

2020-09-24 02:50温晓玲
广东蚕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计农户农民

温晓玲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62)

农业是国之根本,为了保证农业产业的发展,国家每年出台相应的农业发展政策,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在农村,农民进城打工不再是维持生计最好的选择,他们开始对如何维持生计有了新的思考。

1 农民生计选择策略的背景

1.1 生计与生计策略

Chambers 认为,生计就是谋生的方式,它建立在能力、资产和活动基础之上。[1]Carney 认为,生计是包括能力、资产以及一种生活方式所需要的活动[2]。生计类似于谋生,生计方式类似于民间的“过日子”,其实质是生存的手段[3]。文章认为农民生计选择就是农民选择以什么样的手段赚钱来保证生活的质量。

农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主动改变自身生计策略,或者被动地选择生计策略。如在早期以土地为主的情况下实行扩张策略,当土地资源利用充分以及劳动力饱和后选择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当环境恶化无法承载时或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选择迁移策略。由此可以将生计策略定义为:家庭及其成员采取的生活活动的方式组合选择,保障、改善其生计,这个策略选择的主要目的是获取资产、增加机会认知或其本身活动的愿望。当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生产制度及农民自身的能力、资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计结果会导致农民被迫选择或自愿改变以往的生计方式,从某种生计策略转变为另一种生计策略或几种生计策略。生计策略的选择能够充分反映出农民的资产和能力水平,同时也体现出农民为求生计的活动组合,反映了社会制度、家庭关系以及在生活周期中资源获得的机制的调整。生计策略根据不同角度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学术界众说纷纭。文章主要倾向于IDS 可持续生计计划的观点,即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生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纯农型、农兼型与兼农型。此外,Scoones 认为农民的生计策略主要分为四种,即扩张型、集约型、多样型及迁移型。这一观点是IDS 可持续生计计划提出的三种生计模式的补充与细化。

1.2 农民生计选择策略产生的背景

2013年,我国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此后我国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扶贫、帮农政策,高度关注贫困人口,如十八大的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十九大的乡村振兴战略等,举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带领8 000 多万农村人口实现了脱贫。但截至2019年底,我国仍有1 500 万人口未实现脱贫。在诸多贫困地区中,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生计资本匮乏,产业结构失衡,生计途径较为单一,表现出明显的生计脆弱性,是重要的脱贫阻碍因素。

根据农民生计的历史发展轨迹,最初农户仅拥有自然资本耕地,采取了纯农型的生计策略,在自然资源利用近于饱和、有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农户开始走向以农为主的农兼型生计策略,加之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的进步,使农户各项生计资本不断提升,农户又逐渐走向以农为辅的兼农型生计策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不断深入,分类施策的精准扶贫导向使农户赖以谋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生计资本增加,生计资本结构不断改善,生计途径愈发多元化。在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结构导致生计脆弱性状况下,探讨贫困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及其内在原因,有助于提升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水平,削弱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文章也是基于这一视角进行论述,并选取山西省忻州市X 村为主要研究区。

2 X 村农民生计选择策略现状分析

X 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曹张乡,处于忻定盆地中央,地势平坦,人多地少。该村共有农户125 户,同中国大多数村庄的农民一样,农户收入来自外出打工和家中务农,其中以外出打工的收入为主。每个家庭中外出打工者多为青壮年男性,40 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多到建筑工地、修路项目、开凿隧道工程项目上通过苦力赚取生活费,40 岁以下上过学的村民多到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笔者结合实地调研以访谈的方式对该村农户的生计选择策略进行充分了解。

根据相关学者对农户生计策略类型的分类,结合调研区域农户家庭生计状态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分为纯农型、农兼型以及兼农型三大类。其中,纯农型是指农户的年家庭收入均来源于种植、养殖以及国家对农业的相关补贴等;农兼型指农户的家庭年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占比超过50 %;兼农型指农户的非农收入(包含务工收入、经商收入以及非农补贴等收入)占比超过农户农业收入的生计策略。

表1 X 村农民生计策略选择情况

笔者在访谈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民具备选择更好的生计策略的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生计资本不足,只能选择更为稳定的生计策略。比如王某,2019年在四川穿凿隧道的工地上打工,每月收入4 000 元左右,秋天突然左耳失聪,原因不明。2020年,多次联系包工头无法确定开工日期,加之项目不稳定导致工资有所下调,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而家中老人需要赡养,读大学的儿子也需要学费及生活费,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使王某的生计策略选择陷入困境。斟酌之后,王某决定今年不再外出打工。靠着积蓄,以每亩200 到300 的价格租来44 亩盐碱地,加上自己的6 亩,共50 亩,分别种经济作物,西瓜8 亩,三月末种,六月下旬便能见到收益;辣椒24 亩,湿辣椒八月收获,干辣椒收获可以等到10月以后;红薯10 亩,九月末收获;其余种植玉米,机种机收。如李某,往年在浙江电子厂的流水线上,每月收入4 200 元左右,家中暂时没有养老负担,也没有疾病等困难,但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2020年找工作接连受挫,生计选择陷入困境。最终他选择利用自己的积蓄和父母的积蓄租了五个辣椒育苗大棚,五月之前大棚育苗,五月之后家种应季蔬菜。

以上案例并非个案,是普遍存在的,王某和李某的选择是这一地区农民生计选择策略的缩影。二者作为农户的家庭支柱,如果短期内无法务工获取收益,依赖家庭微薄的积蓄艰难度日,直接影响到生活水平,无奈之下做出更为稳定的生计策略选择。

这充分说明,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4],无论农民受着经济发展、城市进步的怎样熏陶,仍然改变不了他们心理最大的依靠——土地。王某认为,只要有土地,地里有庄稼,最基本的生计就有盼头。外出打工虽然收入较高,但背井离乡的苦楚和今年不明朗的经济形势让他难以下定决心外出打工。李某务农经验并不丰富,但是他觉得自己年轻肯学习,大棚育苗虽然首次接触,可找师傅和网络信息对他来说并不难。育苗只需一月不到,后续还有其他蔬菜等经济作物栽培,风险也较小。比起外出打工的不确定,李某觉得在今年特殊的情境下土地上讨生活较为有保证。

3 农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动因及启示

3.1 农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动因

生计策略的改变是农民基于自身资产与能力发生改变发生的,选择不同的生计策略有助于农民从自然和经济打击中恢复,降低生活风险,实现资产积累。如何通过生计策略选择的改变提高生计的稳定性和效率是大部分农民面临的问题。选择某种生计方式的维持或加强,或改变生计方式都面临着较大的困境与机遇,因此生计策略的选择往往存在一定的动因和制约因素。由于各个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产权制度背景、市场化程度不一致,各个地区的资源结构存在很大差异,产生了不同的生计策略,也存在不同的制约因素。

上述的三种生计模式并非出现在同一时间序列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区域的农民是从完全依赖农业的时期逐步发展的,在早期完全依赖农业的情况下,扩张型策略是主要手段;对于西南山区而言,无法完全依赖农业则需要选择多样化的生计策略;在城镇化和市场化发展逐步深入的今天,四种生计策略可以并存于某个家庭中。

农民生计策略的选择与转变可以表现为消极被动的选择,也可以表现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创新。如失去土地且无法成功就业的情况下会走向恶性循环。大部分农民对生计策略表现为较强的适应状态,当自然和市场的风险加大,农民的适应状态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或高度集约化,从而陷入困境。因此,农民生计选择策略是农民生计问题的重点。

3.2 农民生计策略选择的启示

现阶段,我国在农业保护与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及农民工迁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很大程度上使农民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摆脱了生计的困境,大部分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在政策理念上重视以下几方面:(1)加强农民人力资本培育,如教育、专业技能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鼓励农民做出积极主动、创新性的策略改变,这是最基础的工作;(2)为广大农民提供更为广阔的政策选择空间。如就业制度和信贷制度等,支持农民进行多样化的生计策略选择;(3)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地位,突出农产品等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在价格上能够维持农业生产的生计策略;(4)提倡农村社区的联合与合作,使具备不同特征的区域农户能够形成互补,实现不同区域性生计策略的组合;(5)上述的三种生计模式与四种生计策略都是基于农民这一主体,对于农民生计策略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最关键的是国家对农业或生计的援助与支持,这是最重要的辅助性策略。因此,可以通过一定的宏观干预引导农民进行积极的生计策略转型;(6)农村地区的政策发展与扶贫工作开展需要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适应不同特征的地域需求,满足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需求。

猜你喜欢
生计农户农民
中国农村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关系的研究进展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耕牛和农民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