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超声表现

2020-09-25 02:20董晓秋张立维孔德姣戚云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足量中位数年龄段

吕 倩,董晓秋,张立维,孔德姣,戚云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超声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缺碘或高碘均可导致甲状腺疾病[1]。本研究观察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碘营养水平及相应甲状腺超声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2月—2019年3月抽取黑龙江省林区13个、非林区17个共30个调研点3 645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林区1 817名,非林区1 828名,年龄20~70岁,平均(48.7±12.4)岁;均在当地居住1年以上,排除曾确诊或经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检查前3天内均未食用富碘食品,检查当日携带家中有原包装的食盐30 g左右;按照年龄分组,男∶女为1∶1,A组(20~30岁),B组(31~40岁),C组(41~50岁),D组(51~60岁),E组(61~70岁)。受检者均知情同意。

1.2 仪器 采用Esaote MyLab30cv便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6~13 MHz。DTD-16恒温消解仪(江苏)和尿碘检测仪。

1.3 方法 ①收集不少于5 ml晨尿,保存于恒温箱,以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尿碘中位数;②由1名超声医师进行甲状腺检查,另1名高级职称医师复核并记录诊断。

1.4 甲状腺异常判断标准 甲状腺上下径4.0~6.0 cm,左右径1.5~2.0 cm,峡部前后径0.2~0.4 cm且实质为细小密集均匀分布的中等回声为正常或阴性(图1),甲状腺形态改变或回声发生改变为异常或阳性[2]。

1.5 根据尿碘判断碘营养水平标准 尿碘中位数100~199 μg/L为正常,200~299 μg/L为碘超足量,>300 μg/L为碘过量,50~99 μg/L为轻度碘缺乏,20~49 μg/L为中度碘缺乏,<20 μg/L为重度碘缺乏[3]。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对计数资料及趋势检验采用χ2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检验比较尿碘中位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男性,37岁,正常甲状腺超声图

2 结果

2.1 碘量分析 林区与非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适量,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151.51 μg/L)低于非林区(176.77 μg/L,Z=-7.176,P<0.01)。A组非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处于碘超足量,其余各组均处于碘适量;A组同年龄段组内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与非林区居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及E组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均低于非林区居民(P均<0.05),见表1。

表1 各组林区与非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μg/L)

2.2 甲状腺结构 甲状腺超声结构异常表现为结节性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合并结节(图2~4)。随年龄增长,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率均增加(P<0.05);林区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率高于非林区居民(P<0.05);D组与E组同年龄段林区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率均高于非林区居民(P均<0.05),见表2。林区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率高于非林区居民(P<0.05),见表3;林区与非林区之间存在异常超声表现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图2 女性,55岁,甲状腺结节声像图 图3 女性,42岁,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声像图 图4 男性,65岁,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伴结节声像图

表2 林区与非林区各组超声检查结果

表3 林区与非林区超声结果分析

表4 林区与非林区超声异常结果分析

表5 林区与非林区甲状腺结构异常者尿碘中位数比较(μg/L)

2.3 尿碘 林区甲状腺结构异常者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适量但低于非林区(P<0.05)。各年龄段A组林区与非林区甲状腺结构异常者尿碘中位数均处于碘超足量;D组及E组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均低于非林区(P<0.05),见表5。

3 讨论

碘缺乏病是由于碘摄入量不能满足人体功能需要而造成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的疾病,其中地方性甲状腺肿最为常见[1]。碘缺乏曾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但对碘缺乏地区实行食盐碘化后,随着尿碘水平上升,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发病率增加,引起了医学界对合理摄入碘的重视[4-6]。

近年来,碘营养状态与甲状腺疾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可根据尿碘含量检测甲状腺疾病的发展变化[7]。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呈“U”型曲线,即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会引发甲状腺疾病,而曲线底端是机体最佳碘摄入量,称之为碘适量[3]。本研究表明,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低于非林区;全部非林区中,A组尿碘中位数处于碘超足量,其余各组均处于碘适量;B、C、D及E组中,林区居民尿碘中位数均低于非林区居民。以上结果可能与我国全面实施食盐加碘政策,以及膳食和水中的碘主要为无机碘,能被肠道迅速吸收[8],而青年人饮食不规律、食用盐总量增多、吸烟及熬夜等因素也易引起机体中碘含量增加有关。另一方面,林区土壤碘含量较少,中老年人群较少迁徙,长期处于相对寒冷的林区居住环境影响代谢功能等因素,使得林区中老年居民碘营养水平低于非林区。林区甲状腺异常者尿碘中位数低于非林区,D组及E组林区尿碘中位数均低于非林区,亦提示甲状腺结构异常与碘摄入量相关,与陈雪霏[9]报道一致。

超声已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10]。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下降,由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反馈调节作用,造成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持续或反复增生导致甲状腺结构形态改变[11-12]。本组结果显示,随年龄增长,林区与非林区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率均增高;林区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率高于非林区居民,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D组与E组林区居民甲状腺结构异常率均高于非林区居民。分析原因:①碘含量与地理、地形有关,如山区、林区土壤中碘含量低于平原,平原低于沿海,大约1 L海水中含碘50~60 μg,而在岩石、土壤中碘含量均很少[13],处于高寒地区的林区土壤中碘含量相对更少;②年龄在51~70岁的林区居民大多长期居住在当地,相比非林区居民处于碘相对缺乏状态的时间更长,且多从事体力劳动,食物来源单一化;③老年人为防止心脏血管疾病控制食用盐量,碘摄入量亦相对较少;④我国自1996年实行食盐加碘政策以来,碘盐覆盖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8],而青年人饮食结构不规律,人口流动性较大,故林区青年人甲状腺结构异常率与非林区同年龄段居民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总之,随年龄增长,黑龙江省林区与非林区居民中甲状腺结构异常率均增加,林区中老年人群甲状腺结构异常率高于非林区,尿碘中位数则低于非林区。林区与非林区20~29岁年龄段居民碘营养状态均处于超足量水平,其余各年龄段碘营养状态适宜,且林区尿碘含量均低于非林区同等年龄段。

猜你喜欢
足量中位数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数据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用标准及策略
“一V”语法结构探究
中位数教学设计
专题突破Na2O与CO2和H2O的反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