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方法

2020-09-26 12:10马文晶
求知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重要性初中语文

摘 要: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以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7-0023-02

当前,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为了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师承担起了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重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珍贵文化宝藏。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合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1]。

1.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传统文化的发展对国家乃至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内容。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很容易受到不好的内容的影响,导致价值观扭曲。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明辨是非,坚定自我,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

3.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很多新鲜的事物吸引着学生,同时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4.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中国经典的古诗词和历史故事,这为初中语文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古诗词展开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5.完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客观角度来讲,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完善初中语文教学。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并没有受到重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大都以教师单一讲课为主,严重影响着学生成长。当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后,教师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6.促进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在落实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突破和创新,在保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渗透传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共鸣,例如,教师对古代文人墨客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联系自身,发掘学生学习潜力,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进步。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和未来发展方面获得更深刻的认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增强语言文字的趣味性,积极探索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文字书写的活动,并且利用古籍中对文字的演变记载为学生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置有趣的课堂任务,将学生分组,收集关于汉字的相关典故,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汉字的了解程度[4]。

2.利用文言文来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

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严格把控文言文教学的时长,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或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探究初中文言文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文言文的视频,让学生更加了解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素材,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场景,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邻里和睦、安居乐业的景象。在这种场景中,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传统元素,如琵琶、古筝等,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课堂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

3.拓展教学内容,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语文教材的篇幅有限,学生不能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但随着网络的發展,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丰富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对这篇文言文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比较分析陶渊明的《杂诗·人生无根蒂》,感受诗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人生感悟[5]。

4.诵读积累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一直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采用过于直接的手段会影响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应该运用一定的策略,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做出一定改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从而进行学习。诵读积累是一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方式,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古诗词具有音韵美,诵读的方式可以将这种美很好地体现出来。诵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古诗词,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咬文嚼字的感受。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滋养身心、升华灵魂,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如果教师在学生诵读过程中加入音乐的元素,以人入境,声情并茂,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加强学生的诗歌情感体验,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渗透奠定基础。

5.古诗配画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古诗配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感受傳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为了让学生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教师可以搭配相关的图画,让学生完成对古诗描写的情境的想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古诗配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

6.结合当地传统文化进行教学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民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先了解当地的风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展开交流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不同的传统文化,将课堂和生活互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更自然地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7.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渗透已取得很好的成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初中校园传统文化比赛,在比赛中设置不同的表演形式,如诗歌朗诵、舞蹈、唱歌等,增设奖项鼓励比赛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将传统文化渗透在校园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丰富传统文化渗透的形式[6]。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谭 娟.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考试周刊,2020(47):55-56.

[2]刘 鑫.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20(45):47-48.

[3]杨云英.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20(16):57-58.

[4]颜美雅.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分析[J].课外语文(下),2020(5):49,51.

[5]谢筱苑.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上),2020(5):67-68.

[6]王文艳.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14):54.

作者简介:马文晶(1994— ),女,甘肃酒泉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重要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