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统编教材教学之窗

2020-09-26 12:11吴静珠
求知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摘 要: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紧扣教材“双线组元”的理念来设计,每个单元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体现出来,是教材的内在密码。教师要真正读懂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认真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将课后习题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进而发挥教材的积极效用,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后习题;具体案例;精准发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2-0034-02

引 言

课后练习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一直是我们教学的“拐棍”,它与课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是编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指导思想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针对选文特点精心编制出来的。为确保课后习题能够起到巩固教学的作用,笔者选取了部分课文的课后习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课后习题设置的必要性,深刻落实教学目标,并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

一、从新旧教材看课后习题

《草原》      ①朗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②用钢笔描红;③联系上下文,体会两个“回味”的意思有什么不同;④结合所学、所感,描述“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传递的意境    ①熟练通读全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想象文中描绘的迷人草原,读出自己的感受;②朗读并赏析下面的句子,回答相关的提问,并从文章找出相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略);③“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课文中哪些内容提到了“蒙汉情深”,请找出来。日常生活中,你也会有一些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们尽情交流吧

《七律 长征》      ①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②有人这么理解:“从‘暖可以推知巧渡金沙江在春天,从‘寒字可以推知飞夺泸定桥在冬天。”这样的理解对不对?为什么?③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①朗读并背诵诗歌,读出作者所传递出的磅礴气势;    ②读一读,探讨诗句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笔者对比了六年级上册统编教材和苏教版教材中的相同选文的课后习题(见表1),认为部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有如下特点。

1.更凸显朗读技巧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更是阅读生命脉动的载体。情感是文本朗读潜在的生命脉动,部编教材就注重这样的朗读基调,在课后习题中明确地指出“想象草原的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把握朗读基调,熟练掌握朗读技巧。

2.更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教材是有生活取向的,最终会“反哺”生活。对比两份教材,笔者发现,部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更注重打通与学生生活的链接,让语言文字训练更有实践性。例如,《草原》中的课后习题:“生活中你也会有一些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尽情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历来表达交流,既深切地体会到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又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更聚焦语言表达

部编教材的课后练习更关注选文中经典的语言范式,让文本成为学生语言运用的“增值点”。

例如,《草原》一文的课后习题: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提问。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读一读,抄写下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编者用专业的眼光,用语文的视角来安排课后练习,引导教师关注文字所表述的情感,关注作者的观察顺序,关注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这种经典的语言现象[1]。同时,通过教学案例,给学生提供语言范式,层层推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二、从单元梯度看课后习题

部编教材中课后习题的设置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编排也是层层递进的,而且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自成体系、安排有序。

例如,表2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后习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受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需要注重整体面貌的刻画,还需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勾勒,使文章更鲜活、更生动,并尝试将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例如,《狼牙山五壮士》是本册课文中第一次涉及点面结合的写法,课后练习直接指出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着重让学生关注文段中这样的写法,并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开国大典》的课后习题要求教师聚焦阅兵式,带领学生深刻体会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既有整体场面的恢宏气势,还展现出各个方阵的不同特点;“交流平台”再次强调点面结合写作手法的价值,引导学生在日常习作时借鉴这种写法。“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强调写出活动中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在关注整个场景的同时,也要描写个体的表现。

三、从学生发展看课后习题

部编教材较为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它警醒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除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外,教师还要关注课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更要关注学生的读者意识、读本意識和读法意识,从深层次关注学生的阅读发展。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是以“有目的地阅读”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课后的练习与文前的“学习提示”相结合,展示了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策略。

三篇课文题材、体裁各异,任务分工也不同,如《竹节人》是学生初次接触“有目的地阅读”,教材通过学习提示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尝试带着目的去阅读,课后习题中又通过读法分享,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目的去体会同一篇文章,从而获得不一样的收获(见表3)。

例如,《宇宙生命之谜》中旁批了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全文时的思维过程:“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这一段对解决问题很重要,画出关键词帮我厘清了生命存在的条件。”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一步步根据学习提示开始阅读。课后练习“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再次引导学生与阅读策略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习得根据阅读目的展开阅读可采用的方法及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两个新的问题:“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重新阅读全文,进而充分体会“不同的阅读目的、不同的关注重点,阅读方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的道理。

结 语

总之,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关注朗读、链接生活、聚焦表达、凸显读法和写法,教师只有真正读懂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写的内在密码;只有将课后习题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孙爱玲.活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提高教学效果[J].教育观察,2019,8(18):25+37.

作者简介:吴静珠(1980.2—),女,江苏无锡人,现任无锡市厚桥实验小学教导主任,一级教师,曾获无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锡山区“德育带头人”称号,锡山区语文中心组成员。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