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与策略

2020-09-26 12:11何汉勇
求知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摘 要:研学旅行的提出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模式,成为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依据。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研学旅行的概念,从开放性、建构性、关联性三个角度归纳了研学旅行的特征,继而讨论了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价值,包括激发课程学习兴趣、强化课程学习效果、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探讨了高中历史研学旅行的实施对策,如精选旅行地址、设置研究议题、创新实施模式、加强总结反思等。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2-0058-02

引 言

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产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渐从历史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这既为历史教育指明了方向,又对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历史课程教育的需要,紧扣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当前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推广。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2020 年)》,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一、研学旅行概述

1.研学旅行的概念

作为新的教学模式,研学旅行的提出至今仅有7年的时间,尚无统一的概念。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11个部委在2016年颁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属于综合实践育人的范畴。研学旅行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早在明代,画家董其昌便在《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精准地概括了“学”与“行”的重要性。现代教育语境下的“研学旅行”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辩证统一地呈现了“学”与“行”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研学旅行是指以旅行为路径开展的具有研究性的學习活动。

2.研学旅行的特点

从研学旅行的实施模式以及前人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来看,研学旅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开放性。研学旅行的空间场域发生了变化,从校内转移到校外,并且,作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模式,研学旅行的空间场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既可以在市内完成,又能跨市乃至跨省,极大地突破了以往校外教育的局限性,真正体现了“旅行”的特点。第二,建构性。受凯洛夫五步教学法的影响,传统的课程教学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研学旅行以旅行中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为要点,契合建构主义教育观的要求。第三,关联性。研学旅行既创新了课程教学的方式,又拓展了课程教学的资源,为课程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但本质上讲,研学旅行仍然是一种教学工具,需要和教材内容关联起来,从而起到服务课程教学的作用。

二、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1.激发课程学习兴趣

学以趣为先,兴趣既是开启学生历史学习大门的钥匙,又是学生学习活动得以持续的保障。当前,高中历史教学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学生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对历史课程兴趣不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这一现象的出现和教学模式的僵化、封闭有很大的关系。讲授式教学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枯燥的知识点记忆,影响了历史的丰富性、鲜活性,自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研学旅行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研学旅行将学生的历史学习从校内封闭的环境中解放出发,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作为学习场域,而旅行的形式又高度契合了学生“爱玩”的心理,既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强化课程学习效果

当前,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两大症结,一是学了就忘,无法对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二是理解不深,对很多内容仍然停留在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严重降低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对此,研学旅行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研学旅行在强化课程学习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研学旅行为学生在旅行活动中验证教材知识提供了条件,如在纪念馆、博物馆等的旅行中,学生可借助直观的文物验证教材中的内容;另一方面,研学旅行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

3.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学科性是核心素养的基本属性,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差别,核心素养的构成自然也大不相同。高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程资源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研学旅行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时空观念为例,时空观念需要学生将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评判古人的现象,出现了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教师借助研学旅行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如走一段长征路,能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

三、高中历史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精选旅行地址

旅行地址的选择是高中历史实施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首要内容。作为历史文化大国,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能在学生历史课程学习中起到辅助作用的旅游资源同样为数不少。学校要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精选旅行地址。首先,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博物馆作为文物资源最密集的场所,是历史课程校外学习的主要机构。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许多教科书上没有记录的信息,是学生把握历史多样性、多维性的重要资源。研学旅行教学模式要将博物馆作为首选地址。其次,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而历史学科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分布在全国的各个省区,截至目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总数已达473个,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纪念地,如南昌起义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研学旅行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重要旅行目的地[2]。

2.设置研究议题

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活动,在这个模式下,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研究议题的设置在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规范学生学习方向、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结合研学旅行的地址及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目标,设置形式多元且内在统一的研究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为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多个层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中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深刻的历史价值。例如,针对地方戏曲的研学旅行,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点设置议题:首先,以唯物史观为中心设置议题,让学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发展的脉络出发,探究人民群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形成群众史观;其次,以历史解释设置议题,让学生从地方戏曲的组成元素,如服装道具、唱腔身段、唱本等出发,作出相应的历史解释。

3.创新实施模式

根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教育活动。研学旅行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局限性,但班级教学中形成的经验在研学旅行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最为典型的便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难以通过学生个人来完成,合理地分工、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对此,学生可以在研学旅行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研学旅行中的议题开展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首先,科学分组。从学生学习的内在差异性出发,采用1∶3∶1的划分模式,以5人构成一个学习小组,既能实现组间带动的作用,推动后进生的转化,也有利于开展组间的竞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合理分工。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为每名组员分配任务。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管理及组员与指导教师间的沟通工作,提高研学旅行的组织性,提升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3]。

4.加强总结反思

作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活动不仅可以反映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不足,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动态化开展也有重要的意义。评价活动的开展要避免陷入甄别与选拔的误区,要将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第一,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自身的评价。学校可围绕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三大特征设计指标体系,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开展评价,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获取师生对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看法,为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第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模式外的新型教学模式,既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是全面呈现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价值的重要环节。第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衡量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关键指标。评价活动要以形成性评价为理念,除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外,更应关注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4]。

结 语

研学旅行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高中学校要创新教学理念,将研学旅行教学模式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关键,从精选旅行地址等多个角度做好措施。

[参考文献]

袁富英.“研学后教”下的历史课堂有效性初探[J].教育导刊,2013(01):42

杨丽.博物馆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建川博物馆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丁运超.研学旅行: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中国德育,2014(09):12

张剑光.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2):110

作者简介:何汉勇(1980.4—),男,江苏南通人,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