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途径探究

2020-09-26 09:41施玉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36期
关键词:优化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科学的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希望通过本文实践探索,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有效教学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道德与法治 优化途径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1教学观念落后,导致新课标在导入环节中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为了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上去,许多一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依然采用知识点罗列的方式,仅仅告诉学生需要背诵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没有机会对知识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整个课堂气氛沉闷,也没有课堂导入直接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停留在表面,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课堂导入失去灵活性,知识的延伸无法顺利实现。

1.2教学手段单调,造成新课标无法为学生探索新知服务

学习知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找到学习知识的突破口,让学生接触到新鲜的知识,课堂才会焕发勃勃的生机。然而,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无视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不能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没有趣味性,不能形象地呈现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能得到提高。

1.3教学方式陈旧,致使新课标不能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探究意识的增强与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部分教师采用小组合作仅是为了坚持檢查背诵或者应付公开课。对于其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缺乏与其他同学探索和研究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无法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无法彰显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价值。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途径探究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在对教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便能够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的获取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落实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进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欲望。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守规则”中,教师便可以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在今天的课堂里,我们会跟随牛爸一家去旅行,旅行路线的出发点是北京,然后路过河南洛阳,之后途经西安古城,最后再回北京。”“牛爸一家”是属于“遵守规则”漫画中的人物,在这个情境创设中,不仅包含首都、古城这类贴近生活的词,同时还包含旅行、漫画这类娱乐休闲的词,这些都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将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随着“牛爸一家”展开旅游时,会在旅途中看到一些守规则的故事与不守规则的现象,然后结合自己的认知对其进行评判,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

2.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但又必须要超越教材。新课改要求教师不能仅仅能“教教材”,而是要会“用教材”。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使用这套新教材。2017全国统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其编排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是由于政治学科具有时效性特点,因此,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对教材适当的取舍、增删和调整等再加工。还可把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增加一些当下热点时政或者学科知识新进展的资料,删除过易或过难的教学内容,如《理解权利和义务》内容繁杂,可以适当地删减,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2.3融入社会实践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知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教师要适当带领学生走出局限的教学课堂,走进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博物馆、文化宫等展示中华文化遗产的场所,让学生亲身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学生参观前,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与参观相关的思考内容,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文房四宝的由来、文字的演变过程等,让学生边参观学习边思考,完成“看真迹—听讲解—记要点—勤思考”的过程。整个过程结束后,教师还可给予学生探讨的时间,聆听每个学生对参观印象最深的部分,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大大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2.4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身份与课堂地位,要解决过往传统学习要求下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而是要将学生的摆在课程的首要环节,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合作与探究。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始终伴随着情意活动的复杂认知过程,学习兴趣作为情意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认知活动起着始动、调节、催化等重要功能。所以,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来看,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驱动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构建完善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协作、互相探究。

3结束语:

综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知识,让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聂孟,陈林.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教学实效性探索与研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04):0073-0073.

[2]王洁梅.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的策略[J].数码设计(上),2018,000(002):226.

施玉杰 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大水沟中学

猜你喜欢
优化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行政人员的绩效管理及其优化途径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分析
市场经济下的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优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