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看新课导入

2020-09-26 11:50霍维东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霍维东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新热点,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高中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物理教学迈向新台阶。核心素养教育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课程导入,能够在课堂开始时有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后续课程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探讨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进行课程导入的相关方法,望能通过笔者的经验分享,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课程导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107-02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推进核心素养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文化修养以及独立自主的能力。可以说,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物理学习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性,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有效融入素养教育能让学生得到探索能力、责任心以及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提升。在开展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程导入至关重要,课程导入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将原本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所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需要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提升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更好地开展后续课程。

一、高中物理学科中核心素养的相关内涵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的范围较广,除了学习知识之外,也包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个体在能力以及文化修养层面的改变。个体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实现。总体来看,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物理概念理解以及应用的能力

物理学中涉及较多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背后体现的是物理学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也就是物质观以及运动观。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实际上也是站在物理学的视角理解世界,并且将之形成一种思维方式,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及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为看待生活提供新的视角。

(二)科学思维与创造素养

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物理学科强调对于思维模型的构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整合,推论出物理定律。这种科学思维对于学生能力形成来说,能够起到有效的指引作用,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提升对于理科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涉及的科学思维,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时,教师会使用推理、归纳、总结以及质疑等相关学习方法,通过对这些学习方法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科学问题,并站在理性的角度结合事实尝试总结规律,对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進行科学探究与实验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很多物理知识的获得都和实验密不可分,然而实验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中,而是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科学探究与实验同样也是一种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合理的猜想以及假设,搜集关于实验的相关信息,并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在与他人协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最后对于实验的结果进行积极的思考。总体来看,探究与实验的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思考方法的系统性展示,对于实验结束之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科学态度以及责任感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能够对科学知识产生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与他人进行积极主动的合作,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而不是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时,也能够对大自然以及环境有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到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从而将这种价值观应用于生活领域中,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开展新课导入的具体策略

(一)融入视觉冲击效果,体现物理的概念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是每堂课开始之前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握住导入这一关键时间,将课堂的重点展现出来,明确主题,让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开展学习。为了有效地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需要融入视觉冲击的效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直观的观看,了解本节课即将学习的物理概念,并和核心素养联系在一起,通过具象化的展示,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例如,在每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作为例子介绍给学生,并和本堂课的物理学习内容相切合。如,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冲浪的相关影像,让学生分析冲浪这种运动和物理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将冲浪和思维发散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冲浪类似,在抛出本节课的主题之后,学生明确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会对牛顿第三定律所讲述的内容有更加直观和具象的理解。

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能够完全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认真聆听老师的教学,进而过渡到物理新知识的学习中。这种课堂导入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设置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

在进行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快速地掌握物理的规律,理解物理的本质,对于培养其科学精神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要向学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重视物理实验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质量不同的两种物体放置在同一高度,然后同时抛下,比较两者的落地时间。在实验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想,然后用实验去论证自己之前的结论,这是教给学生如何进行科学思考的过程。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实验中的现象。并设置相应的比较实验,让学生能够时刻带着问题动手、动脑。这种实验环节的设置,如果受限于课堂的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资源的话,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播放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从而方便学生学习,但是,无论是哪种进行实验的方式,教师都需要注重在实验之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有质疑的意识,在观看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要及时提出来,从而确保课堂的高效运转。

(三)创设教学情景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密不可分,对于物理教学来说,课堂的导入部分也可以采用讨论的模式进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并分享小组的结论,从而让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更为浓厚。

例如,在教学“安全用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生活中存在哪些安全用电的场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出生活中的安全用电使用情境,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哪个小组列出的项目最多即可获得相应的奖励,这种课堂导入的方式能够快速激活学生的思考,使其进入到思维活跃的状态中,对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启,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在与他人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拓宽了自己的物理学习思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物理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新课导入,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来说都非常重要,在实际开展新课导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基础进行,避免课程导入的时间过长,影响后续课程的开展,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时间以及知识点的体量,才能够实现核心素养以及兴趣培养的融合,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获得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全安,田杰.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与探讨[J].物理教学,2020,(2).

[2] 郭嘉.趣味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

[3]冷冰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分析[J].教育导刊,2015,(8).

[4]余华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9).

[5]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