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监管“组合拳”发力增效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2020-09-28 10:35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组合拳储备物资

2020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召开 李可/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保障粮食安全丝毫不能松懈、丝毫不能含糊”。粮食执法监管是保障粮食安全“中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作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切实履行执法督查职责,打出了一套强化执法督查的“组合拳”,监管执法的效率效能和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领域实现一系列新突破。日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召开2020 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作会议,对执法督查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

上篇:强化“两项考核” 开展整改“回头看”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两项考核”互为补充,共同构成责任考核体系,在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成效显著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关键点在于考核。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督查局局长钟海涛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新闻通气会上介绍说,按照国务院部署,自2016 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11 个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考核工作组,已进行了四个年度的考核,充分调动了各地重农抓粮、保供稳价积极性,省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专题研究部署、督导落实力度明显加大,考核效果一年比一年好。

一组数据最能证明考核的显著成效——全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6.5 亿吨以上,连续3年每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 万亩以上,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 多万亩,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000 多个,改造和新建粮食质检机构487个……

“总体看,各省各部门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大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储备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流通活力进一步激发,粮食产业经济持续向好,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钟海涛说。

7 月27 日,全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并讲话。8 月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粮食和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对2020 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知明确,2020 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围绕督促“省级政府确保把责任落到实处”,本着“突出重点、优化指标、强化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在继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规定的责任事项进行基础内容考核的同时,突出对粮食生产、耕地保护、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粮食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的考核。同时,对部分重点年度考核任务继续实行倒扣分,持续释放从严考核强烈信号。

钟海涛表示,2020 年度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将着力完善用好“五个机制”。一是常考常新机制。明确年度重点任务,细化考核方案,力求积极主动,实现常考常新。二是日常监督机制。加强调度和检查,将日常监督考核贯穿年度考核全过程。三是问题整改机制。抓好跟踪督导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在年度考核中予以通报。四是宣传引导机制。及时宣传各地各单位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和突出成效,发挥宣传激励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五是信息化支撑机制。规范考核流程,减轻地方负担,提高考核效率。

——中央事权粮食监管取得新突破

本刊了解到,新一轮机构改革赋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所属26 个垂直管理局中央储备粮食和物资监管职能,实现垂管局由战略物资储备管理机构向中央储备监管机构转变,初步形成了与中央储备垂直管理相适应的监管体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推进垂管局职能转变,统筹设置粮食储备监管、物资储备监管、能源储备监管和执法督查等处室,为加强中央储备粮在地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加强垂管局执法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垂管局人员参加业务专题培训,选调人员跟班学习锻炼,进一步提高垂管局监管能力和业务水平。组织指导垂管局参与相关专项检查、案件核查等工作,使其在实战中提升粮食库存检查业务本领。与地方粮食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承担起相应区域的监管职责。

在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方面,钟海涛表示,2019 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完成了首考并初见成效。首考结果显示,中央事权粮食和中央储备粮库存数量基本真实;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中央事权粮食质量总体安全;中央事权粮食相关政策和中央储备粮管理规定得以较好贯彻落实。

据介绍,为做好首考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研究制定了考核方案,明确了评价标准。各垂直管理局对中储粮集团公司24 个分(子)公司进行了考核,实地考核了203 个中储粮直属企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成抽查组,随机重点抽查了7个分公司。重点考核了粮食数量质量、中央储备粮轮换、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完成企业自评、实地考核、随机重点抽查等阶段考核任务后形成了年度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反映了中央储备粮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现状。

目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2019 年度中央储备粮棉管理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正在进行中,企业自查阶段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扎实推进垂管局实地考核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随机抽查等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2020 年对中储粮考核将以中央事权粮棉政策执行规范、中央储备粮棉绝对安全为目标,借鉴首考行之有效的做法,优化方案、增强实效,突出做好后续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以中储粮年度考核为契机,健全完善与中央储备垂直管理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各垂管局在地监管作用。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作新闻通气会现场 李雯雯/摄

——大清查交出“明白账”

2019 年,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是继2009 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之后,时隔10年开展的一次全国性大清查,对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防范化解粮食库存安全风险、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具有重大深远意义。通过大清查,全面摸清了库存家底,建立了分区域、分性质、分品种、分库点、分货位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交出一本实实在在的“明白账”,为今年疫情防控、粮食保供稳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发现和纠正了库存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粮食库存监管长效机制。

为做好大清查工作,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攻坚克难,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预期任务。国家和地方均成立了大清查协调机制,及时印发大清查实施方案,高位推动。全国共派出9000 余人,对企业自查实现全覆盖督导;抽调1.3 万余名检查人员,组成1300 多个普查组,对政策性粮食库点和货位进行全面普查。派出25 个联合抽查组和3个随机流动检查组,对黑龙江等17 个重点省份进行抽查。

大清查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创新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省20个市开展全流程试点,完善方案方法,积累有益经验。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运用大清查软件系统,开展24 小时在线技术服务。各地认真排查举报线索,坚决查处重大涉粮案件。对清查期间发现的问题,全部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坚持边清查边整改,立行立改。

8 月26 日至27 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执法督查工作会议要求,要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核心职能,以全面组织开展涉粮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为抓手,直面突出问题全面化解风险隐患。钟海涛表示,此次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是针对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储粮年度考核发现问题的专项行动,将进一步落实有关单位、企业主体责任、整改责任,防范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全面化解整改不到位问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了专门通知,决定从2020 年9 月至11 月,用三个月的时间,对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储存安全、库存管理、销售出库等方面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隐患等突出问题进行拉网式大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全面提升国有粮库管理水平,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下篇:创新完善方式手段 提升监管效能

做好粮食流通各环节的监管,切实规范粮食流通秩序,是依法治粮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创新完善方式手段,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同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持续释放对涉粮案件“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加强从收购到出库的各环节监管

随着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完善,近年来,粮食市场化收购比重大幅上升,市场主体日趋多元,这给粮食收购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卖粮难”底线。本刊了解到,自2017 年以来,国家局每年印发加强粮食收购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突出抓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粮食市场化收购的监督检查,同时广泛开展监管政策宣传解读。收购期间,强化督导调度,每年派出10 余个督导组,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领导同志带队,分赴13 个粮食收购重点省份,督促指导各地压实监管责任,保障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到位。

在收购市场监管工作中,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也创新多种渠道加强监管。如江西省积极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联合开展收购市场执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省签订了《苏鲁豫皖毗邻地区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合作协议》,确定了粮食监督检查的协作形式,明确了立案协作、案件协办、联合执法、交流合作,以及推动执法标准化的协作内容等等。

“总体看,近年来未发生区域性‘卖粮难’和‘打白条’等问题,收购工作总体平稳有序。”钟海涛表示,下一步,将根据粮食收购市场新形势、新要求,调整监管工作重心,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收购监管方案,进一步强化对收储库点定点、收购、质量验收等各环节监管,一方面,突出抓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以陈顶新”“转圈粮”、抬级抬价等损害国家利益行为;另一方面,强化粮食市场化收购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压级压价、拖欠农民售粮款等损害种粮农民利益行为。

为保障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平稳有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持续强化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有关部门单位印发做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监管工作的通知,对不同方式销售的粮食实施分类监管、全过程封闭监管,进一步分清压实各方责任。督促指导地方粮食和储备部门切实加强销售出库监管,妥善化解矛盾纠纷,严肃查处掺杂使假、拖延阻挠出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治理各种形式的“出库难”。各地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处理纠纷,为合理消化粮食库存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政策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执法监管插上信息化翅膀

在南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智慧赣粮监控中心的全省动态企业集中监控平台上,江西省48 家动态储备企业储存的动态储备粮数量、质量等数据一目了然。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利用该平台采取数据采集、视频监控、实地检查等多种监管手段对动态储备粮进行监管,确保省级动态储备粮食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在安徽,覆盖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的“智慧皖粮”远程监管系统也在发挥着粮食流通“电子哨兵”的作用。通过管理平台,不仅加强了实时、自动、全天候监管,还拓展了监管的内涵与外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近年来,全国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创新监管方式,加快实现信息化监管,信息化监管效能大幅提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力抓好整合资源、打通数据、贯通应用,国家局管理平台与25 个省份实现数据对接。充分发挥社会监管作用,12325 全国粮食监管热线开通以来,共接收投诉举报约2.7 万件,累计协调兑现拖欠农民售粮款近1.6亿元,督促78.5 万吨有纠纷的政策性粮食出库,及时阻止约2.1 万吨食品安全指标不合格粮食进入口粮市场。

在监管方式上,各地积极推进信用监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经过5 年的试点,搭建了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信用监管制度,出台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相关办法,在粮食部门探索建立粮食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此外,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跨区域交叉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抽查。截至目前,各地已有4.5万户粮食经营者、1.3万名检查人员分别纳入检查对象和执法队伍名录库,通过粮食行业“双随机”抽查应用系统开展检查活动113 次。

据介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进一步创新完善信息化监管方式,利用信息手段推进解决粮食和物资储备监管中面临的各种重要、紧迫和关键性问题。如持续推动粮食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中央储备粮库存动态监管系统建设,通过“双随机”抽查应用平台开展各类执法督查活动等等。

——查一个案整顿一条线,查一个地方规范一大片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高度重视涉粮案件查办工作,指导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严肃查处涉粮案件,坚决维护国家粮食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力求实现查一个案整顿一条线,查一个地方规范一大片。据统计,近三年,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每年查办的涉粮案件达5000 多起。

为做好案件查办工作,各地积极探索构建长效机制。如吉林省针对出现的拖欠农民售粮款、不能按质论价公平交易、政策性粮食出库纠纷等问题,探索出实施涉粮案件分类管理、分级办理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化解了各类风险。同时制订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重要案件审查工作制度》,成立重大案件审核委员会,对检查组办理的重大案件进行审核。

钟海涛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依法加大涉粮涉储案件查处力度。既要查处社会舆论聚焦的重大案件,也要关注侵害群众利益、损害用粮企业利益的问题。一是严格依法办案,办结案件要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办成铁案。二是建立案件通报制度,及时回应舆论关切,重大违规违法问题信息要在部门间互通共享,开展失信联合惩戒。三是充分发挥12325 全国粮食监管热线作用。定期汇总分析举报线索,着力提高线索查办质量、时效。

猜你喜欢
组合拳储备物资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打好制度“组合拳” 推动改革“进一步”
打好代表建议办理“组合拳”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救援物资
公务员聘任制亟需配套“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