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五重维度

2020-09-28 07:11李长学
理论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

摘 要: 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来源有五重维度。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基”,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体”,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本”。对这五重维度的考察,回答了党内政治文化“从何而来”的问题,为深化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思想来源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0)09-0034-06

“党内政治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的,表明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境界,引起了学界的热烈探讨和研究。其中,学者们大都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出发探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来源问题,或追溯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锋队理论、中国传统德性哲学和毛泽东革命政治伦理”[1],或追溯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或追溯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思想、政党理论、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3]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思想”[4],既未形成共识,还相对忽视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逻辑。因此,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来源应有五重维度,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基”,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之“体”,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本”。

一、党内政治文化之“魂”: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顾名思义,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并且只是限定在党内的政治文化,是党组织及其成员在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并反过来对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产生深刻影响的主观政治意识领域,是包括党的政治理想、政治理论、政治价值、政治心理等诸多精神因素的总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立的,并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自然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文化在中国开花结果和丰富发展的产物。因此,从党内政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

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党内政治文化的产生,并规定着党内政治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 从历时性看,政党是以主义为前提的,有主义才能组织政党,“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就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5]。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近现代先进知识分子在众多主义中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后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所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实质上就是接受、堅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之所以产生发展所遵循的大原则,它规定着党内政治文化只能姓“马”姓“共”。离开或舍弃了这一指导原则,党内政治文化就会迷失正确方向,走向改旗易帜的错误之路。国际共运史上苏联共产党倒台、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消亡,根本原因就在于苏联共产党丢掉了马克思主义而变质。因此,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而产生,同时也因此保证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奠定思想基础,并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唯物史观,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指出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而资本主义自己锻造出来的推翻自身的武器和使用这一武器的人即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暴力才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前提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6]413,由其中的先进分子组成政党,在其领导下采取革命策略进行革命,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将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党的最高纲领。正是这种理想信仰的力量,指引和支撑着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7],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构成。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内政治价值观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变革社会的决定性作用,并据此指出,与过去的一切运动相比,“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11,旨在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就是“没有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6]413。这种群众史观和人民立场被中国共产党完全继承,并在实际运用中发展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从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利始终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价值追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核心。三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列宁针对党的组织问题,提出民主集中制,强调民主原则上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沿承这一思想,在中共六大会议上将民主集中制确定为党的组织原则,强调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提倡党内有集中、有民主、有纪律、有自由、有统一意志、有个人心情舒畅。新时代,针对党内集中不够和民主不够的问题,习近平再次提出“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8],强调“两个维护”“四个意识”,要求领导干部提高民主素养和善于正确集中,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内民主、集中、自由、纪律的价值追求。四是以党的纯洁性为引领形成的廉洁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9]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初期就要求保证党员的品质纯洁。列宁也强调维护党的纯洁性,对于那些侵蚀党的肌体、“一心想从执政党党员的地位‘捞到好处而不愿意肩负为共产主义忘我工作的重担的人”[10]必须清洗掉。这一思想被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抓党的纯洁性建设”[11],提倡忠诚干净担当,在全党形成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丰富了党内政治文化。

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还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之“魂”。

二、党内政治文化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形成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历久弥坚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作为精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基因标识。它给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注入中国“基因”、提供思想基础,是党内政治文化之“基”。

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注入中国“基因”。 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稳定性,中华传统文化在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鲜血液后,孕育产生出近现代中国最先进的文化形态。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虽然在产生的时间顺序、时代特点、实践土壤与中华传统文化不同,但两者“本是同根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血液自然流淌在党内政治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再者,从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和引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历程看,仅仅是教条主义地套用马克思主义而不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行不通的,只有融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化和独特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意蕴,才能适用并引领中国实践的成功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才能始终保持其民族性和先进性。

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提供思想基础并被后者继承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曾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12]这些“积极的养分”被赋予时代意蕴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首先,体现在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继承上。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经久不衰。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时,自觉承担起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首要价值。其次,体现在“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改造为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大拓展了“民”的内涵。最后,体现为“为政以德”的政德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包含“仁政”“官德”“修身齐家”等丰富的政德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传统政德思想过于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并缺乏法治保障的缺陷,赋予其“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3]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廉政等精神也都被中国共产党所继承,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丰富发展的不竭源泉。 新时代的中国有崭新的时代任务,面临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要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任务,就需要始终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不断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蕴含着中华民族应对内忧外患、解决各种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教训,是丰富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不竭源泉。因此,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汲取其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时代意蕴和现代表达形式,凝练出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解决时代问题的治理理念和造福人类社会的思想观念,是党内政治文化丰富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持久力量。

三、党内政治文化之“源”:革命文化

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红色革命文化,从精神上支撑着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它既与党内政治文化互动共生、交相辉映,又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源”。

其一,革命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在革命实践中互动共生,同质同源精神实质契合又在内涵上有所不同,是党内政治文化以革命文化为源头的前提基础。 革命文化孕育于“五四运动”前,成形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文化有了明确的领导力量、指导思想、人民立场、阶级基础和红色基因。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发展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物质形态上包括一切与革命斗争有关的旧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精神形态上包括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特征,体现为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一致、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等高尚品格以及井岡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也开始形成,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革命理想、发展力量、人民立场,但在革命实践中,由于思想路线上的“左右之争”等各种原因,导致党内政治文化长期遭受到消极腐朽思想的干扰,直到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后,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发展至今。在这个过程中,党内政治文化与革命文化相辅相成、互动共生,党内政治文化健康与否决定着革命是否取得胜利和革命文化的发展方向,革命文化则孕育涵养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从共性上看,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都坚持无产阶级属性和人民立场,都追求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都包含艰苦奋斗、勇敢担当等优良传统。但在时间维度、涵盖内容和影响力上又有所不同,革命文化出现早但限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初期,涵盖物质和文化两个形态内容,对中国革命胜利、文化发展等产生深远影响;党内政治文化从党成立时起并发展至今,主要涉及精神层面和影响党内政治生态。两者同质同源精神实质契合又在内涵上有所不同,奠定了党内政治文化以革命文化为源头的前提基础。

其二,革命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党内政治文化以其为源头的重要原因。 革命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一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革命实践、历史传统文化结合生成的第一个文化形态,比中华传统文化先进,并使中国传统文化从近现代被怀疑否定的衰落中走出来,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在中华文化结构中,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传统文化,下启并孕育涵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到上承下启的“中轴”作用。况且,革命文化至今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凝结着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优良传统、初心使命,时代越久远,越需要追忆和找寻初心,这对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14]

其三,革命文化为新时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营养”。 一是以革命理想高于天强化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针对当前少数领导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理想信念缺失丧失的问题,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员干部补精神上的“钙”的重要途径。二是以优良的革命传统夯实全体党员的规矩、纪律、忠诚、担当、革命等意识。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不够忠诚、缺乏担当、规矩意识不强的问题,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对新时代割除不良作风、培育党员的规矩、纪律、忠诚、担当、革命意识有重要意义。三是以革命的初心使命提高全体党员的价值追求。我们党领导人民革命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尚未完成,就必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有利于激发全体党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党内政治文化之“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内生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为依据,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等内容,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特点的先进文化,形态上包括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与党内政治文化同源同质又有所不同,既涵养了党内政治文化,又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

其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同源同质同向发展又有所区别。 从共性上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在指导思想、阶级属性、价值追求等方面是相同的,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坚守人民立场,都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等。因此,两者的精神实质相契合,但在时间跨度、基本内涵、影响意义等方面又有所不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虽然期间遭受过挫折与破坏,但在改革开放后迎来繁荣发展,具体表现为:当代中国最先进的文化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物质形态,也包括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哲学社会科学、文艺等精神形态;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提供精神力量”[15]。而党内政治文化已有百年史,主要是从精神层面影响全体党员的政治生活和行为。这种有交叉又不完全一致的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为党内政治文化输送养分。

其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并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 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我们党要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崭新任务,与之相适应,党内政治文化也与时俱进地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养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重新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邓小平理论,并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党根据不同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新任务,在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相继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领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和价值理念,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精神和道德追求,破除党内存在的各种庸俗价值观念,解决党内突出问题。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发扬伟大民族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我们党不断走向成功、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和精神追求。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和滋养着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构成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

五、党内政治文化之“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139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源于党内政治生活,因近代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并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因此“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党内政治文化之“本”。

其一,党内政治文化因实践需要而产生。 中国共产党是顺应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需要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从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着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而要完成这一使命,中国共产党首先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革命理想、无产阶级立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牺牲和坚定的革命意志等精神力量来武装自己,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又能凝心聚力的新型政党组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击敌人,党内政治文化随之产生。

其二,党内政治文化随着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并在实践中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党内出现的各种棘手问题。党内政治文化正是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够清楚全面、运用不够科学,对党的奋斗目标不够坚定,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等原因,导致党内长期存在着“左”倾冒险主义、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经验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对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给予坚决斗争和批判,提出加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反对官僚主义等解决办法,清算党内存在的各种不良思想和作风,在遵义会议后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确立起来,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此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始终坚信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革命斗争,并针对不同时期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不同形式的整风运动,党内政治文化在革命实践中得到发展,在政治思想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以及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一系列革命精神和优良品格,引领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一方面针对党内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贪污腐化、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个人崇拜等问题,积极开展“三反”“五反”等整风运动,通过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同时,由于“左”倾错误不断扩大化,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沉重灾难,党内政治文化也遭遇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使党内政治文化从个人崇拜、主观主义等不良风气中解放出来,重新明确了发展方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针对不同阶段面临的时代任务和党内出现的问题,我们党着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在思想理论、价值追求、时代精神等方面得到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目标,且我们党依然面临着尖锐而复杂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针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胜利,党内政治文化也得到创新发展。

其三,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活、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百年发展史。从过程来看,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生活紧密相连,也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一致的。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决定着党内政治文化的产生发展。同样,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正确与否,也决定着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否取得成功。因此,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在文化上的反映,本质上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丰富的思想来源,内含着历史思维、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分别是党内政治文化之“魂”“基”“源”“体”“本”。这五大思想来源反映出党内政治文化的科学性、阶级性、历史性、革命性、先进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等特征,体现出党内政治文化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回答了党内政治文化“从何而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考察,对深化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文堂.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渊源[J].理论视野,2017(5) ∶ 24-26.

[2]周海涛.党内政治文化的三个来源[J].学习论坛,2019(12) ∶ 36-41.

[3]杨崇磊.论党内政治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流[J].学习与实践,2018 (3) ∶ 28-33.

[4]陈小娇.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9 ∶ 73.

[5] 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5 ∶ 554 .

[6]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8]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8-12-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12/26/c_ 1123909688.htm.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10] 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 215 .

[11]李爱华.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建设进程和基本经验[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 1-11.

[12]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2).

[13]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03-11(01).

[14]习近平: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N].人民日报,2013-07-15(01).

[15]李长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审视[J].科学社会主义,2019(6) ∶ 59-64.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 42 .

【责任编辑:张晓妍】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培育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