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财务”建设路径研究

2020-09-29 01:29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8期
关键词:财务智慧财务管理

高校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财务服务效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防范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实现学院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高校“智慧财务”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化基础上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基本内容可分为业务、管理和服务三个层面,共计9项内容:

(一)业务层面

1.核算业务信息化。高校会计核算信息化可分为“电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核算业务正处于从“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的过渡期。

2.结算业务信息化。结算业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报账系统,报账人员可以“远程报账”,系统可以实现发票验证、网上审批,实现报账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节约报账时间。

3.收费业务信息化。收费业务信息化条件下,通过收费系统,缴费人可以“自助缴费”,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综合利用网银、微信、支付宝等多种工具实现远程自主缴费。

(二)管理层面

1.预算管理信息化。预算管理信息化是指学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控制的信息化。利用过预算管理系统,可实现网上预算申报,网上预算审核,可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和控制。

2.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盈余进行实时分析和监管,对应收预付款项实时催收,对应付预收款项实时提醒。

3.内部控制信息化。内部控制信息化是指学校经济活动及其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规范经济活动的发起、决策、执行和监督。

(三)服务层面

1.绩效评价信息化。绩效评价信息化是指财务人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预算项目实施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2.财务分析信息化。财务分析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学校偿债能力、盈余能力、发展能力、运行效率和运行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依据。

3.信息查询信息化。信息查询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化渠道为用户提供财务信息查询服务。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

高校财务信息化大致可分为“业务”型、“业务+管理”型、“业务+管理+服务”型和“业务一体化”型4种模式。

(一)“业务”型。“业务”型财务信息化侧重于财务基本业务的信息化,是财务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其他类型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可以满足财务基本业务信息化需求,但没有实现财务管理和服务活动信息化。

(二)“业务+管理”型。“业务+管理”型信息化是在“业务”型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可以满足财务基本业务和管理活动的信息化需求,但没有实现财务服务活动信息化。

(三)“业务+管理+服务”型。“业务+管理+服务”型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财务基本业务、财务管理和服务活动的信息化全覆盖,可满足全部财务工作信息化的需求。

(四)“业财一体化”型。“业财一体化”型信息化平台,是在“业务+管理+服务”型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利用“智慧校园”数据共享中心,实现财务数据和其他部门业务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将财务活动融入其他部门业务活动的综合型财务信息化平台。

三、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阶段。作为“智慧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财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财务信息化可分为“电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个发展阶段,在“智慧校园”建设环境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开始从“网络化”向“智能化”阶段发展。

(二)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水平。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程度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相较而言,重点高校或者信息技术发达地区高校财务信息化程度高,而一般高校及信息技术欠发达地区高校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少数高校已经建成“业财一体化”型财务信息化平台,并开始向“智能化”阶段发展。多数学校财务工作没有实现信息化全覆盖,财务管理和服务效能低下。

四、高校“智慧财务”建设的总体框架

高校“智慧财务”是涵盖财务基本业务、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且实现“业财一体化”和“智能化”的财务信息化综合平台。“智慧财务”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中心、应用支撑平台、财务应用软件和人机交互界面等五部分。

(一)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智慧财务”建设所需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将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互联网、物联网等资源进行整合,提供信息传输、数据存储和虚拟服务等。

(二)数据共享中心。数据共享中心是基于数据库技术搭建的数据仓库,包括财务数据仓库、其他部门业务数据仓库和校外数据仓库。数据共享中心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加工和传递,实现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互通共享,是整个“智慧财务”信息平台的大脑。

(三)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是“智慧财务”各财务应用软件的运行支撑环境,是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数据共享中心管理和用户权限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具有开发性和可扩展性,可进行财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实现多业务、多系统的集成,明确用户职责和权限。

(四)财务应用软件。财务应用软件是财务基本业务、管理和服务活动的系统应用软件,为“智慧财务”平台提供应用服务。财务应用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五)用户使用界面。用户使用界面是“智慧财务”给用户提供的统一门户界面,为用户办理业务和查询信息提供服务。

五、高校“智慧财务”的建设路径

(一)深入调研,明确目标。“智慧财务”是财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虽然其内容、框架和目标没有统一的模式,但部分高校“智慧财务”建设已经走在了前面,开始从理论研究走向具体实践应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可以少走弯路。科学的做法是,在学习借鉴别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统筹规划,制定方案。“智慧财务”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和系统化的工程,要借助“智慧校园”平台环境,实现财务信息系统与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系统相对接,所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财务部门和“智慧校园”建设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明确“智慧财务”建设方向和目标,制定整体实施方案。

(三)整合资源,分步实施。“智慧财务”建设不但涉及校内业务部门,还涉及银行、财政、税务、保险等校外机构,这就需要在财务部门主导下,以现有财务软件供应商为依托,统筹校内和校外多种资源,充分发挥财务人员业务优势和信息技术人员技术优势,实现对现有财务信息系统的提升改造。“智慧财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会计制度、财务管理要求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正确的建设路径是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第一步:实现“信息化全覆盖”。高校“智慧财务”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财务应用软件研发,实现财务工作信息化全覆盖。鉴于会计核算系统不对外部用户开放,内部控制信息化不是独立的系统软件,这样整合后的“智慧校园”信息平台包括:预约报账系统、自助缴费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系统、财务分析系统和信息查询系统等7项基本内容。

第二步:实现“业财一体化”。借助“智慧校园”平台,通过财务系统预留接口和教学、科研、管理和后勤等应用系统对接,实现财务数据和其他部门业务数据互通共享,使得财务系统可以获取其他部门的业务数据,并将财务数据向其他部门业务软件进行推送,将财务活动融入其他部门业务活动,以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业财一体化”财务信息化平台

第三步:实现“智能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用户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和智能设备进行业务操作和信息查询。用户使用界面可实现人脸识别和语音互动,以确认用户身份,引导用户完成业务操作和信息查询。会计核算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缴费和报账业务实现自助化,财务管理和服务实现智能化。

“智慧财务”颠覆了原有的财务工作模式,可以使财务人员从重复、繁杂的业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富有创造性的财务管理和服务活动。高校“智慧财务”随着会计制度、财务管理要求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发展变化,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适用新形势,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财务智慧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
有智慧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