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阳光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师承教学模式研究

2020-09-29 01:30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8期
关键词:师承导师工作

师承是一种基础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在大学中,师承教学制度是学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于师承制度的探讨由来已久,师承制有其独特的功能,对师生双方及所在组织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成为培育应用型人才的有力手段。但在我国高校中,师承制中多以“师父带徒弟”的形式存在于技能性较强的部分专业中,目前尚未形成具有特色且具有普适意义的完整教学体系,这使得探索师承制度在高校的具体实践运用模式变得尤为必要。

一、师承制度的相关概念

师承教学制度(以下简称“师承制”)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师生关系。其中较为经典的定义由Kram于1985年提出,即组织中较为年长或资深成员(mentor)与较为年轻或资历较浅者(mentee 或protégé)之间形成的一种深刻的二元关系,主要形式为非正式的、通常是延续时间较长的面对面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具有较多相关经验及知识的导师将与职业生涯发展及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社会资本及心理知识传递给具有较少相关经验与知识的学员。师承制的三个中心概念是互惠互利、发展效益及定期互动。第一点强调了师承制是一种双向的基于互惠互利基础的社会交换关系;发展效益的内涵也由导师单向对学生知识技能及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延伸至通过师生互相学习而促进双方的提升和发展。定期则说明了师承制是一种需要投入时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师承制度的功能可以分为职业生涯发展及心理支持两方面。前者能够增强职业技能,后者帮助提升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身份认同感以及工作效率。职业生涯发展的功能具体包括了推荐提拔、指导、保护、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掌握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并传承自身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更快地晋升。心理支持功能则包含了建立身份认同、提供咨询以及形成友谊,主要关注导师在工作领域之外对于学生的影响。

师承制这样的双向互动关系能够给导师、学生以及组织三方都带来正面的积极效应。正式的师承制对学生的自信心、工作满意度、社会化程度以及报酬之间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导师的榜样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其为人处世之道、工作态度及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反思调整,提升道德修养并实现自我发展。另外,从社交角度来看,发展型的师承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建立并保持人际关系(魏钧,李淼淼,2015)。从导师角度出发,担任导师能够提高其自身的工作满意度,并由此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使命感。另外,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自我验证,增强自我效能,维持或提升榜样作用。同时,导师可以从学生处获取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及反馈,学生的思考和认识有时也可以给予其灵感,拓宽研究思路,提升工作绩效。师承关系还可以增加导师的物质利益(职业发展及奖励)和精神利益(工作表现提升及得到他人认可)。对组织而言,正式的师承制有助于提升组织的效率与整体业绩。师承制度还可以帮助组织整合资源、提高组织沟通的效率、便利组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提供社会化的力量(Zey,1984)。再者,组织设立师承制可以向外界传递其重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积极信号,以吸引更多高质量人才的加入,并塑造关注人才发展、鼓励挑战创新、遵守道德标准的优秀组织文化(Godshalk & Sosik,2007)。

二、师承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有关师承制度的实践在2000年起开始得到了发展和深化,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师承制的发展状况与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但相关理论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

目前,对于师承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青少年师承关系、教师-学生师承关系以及工作场所师承关系,教师-学生的师承关系产生的环境是学校,主要影响范围集中于学术及职业发展,包括了有计划的互动(会议、项目)及非计划的互动(临时会议及其他社交)(孔庆新,2016)。在我国,师生关系的师承制一直是一种传统的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广泛、最长期的应用领域为实践性鲜明的中医学科,中医自问世以来的核心思想就是边做边教,边学边做,师承制的践行使得学生得以重视经典,培养扎实功底,同时通过跟随导师的临床实践,在培养技能的同时促进理论反思;同时通过与导师的接触收到高尚医德的熏陶(王斌等,2019);此外,师承制也在高校科学研究者中得以呈现,即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中导师与学生、科学家与研究助手之间的关系,而具体的学科则是此类关系存在的宏观背景和基本场所(仇鹏飞等,2018),例如我国“两弹一星”等国防科研工程;最后,校企合作也是师承制发展型网络的一种体现,导师不再局限于学校之内,也可存在于组织外部,通过“校企联合、双师培养、岗位成才”,形成“一徒多师”,共同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张伟,2019)。

纵观同类主题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者们对于这三个师承教学的应用领域的研究都比较分散,未形成体系,不同领域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区分,缺乏细化讨论。目前的理论基础尚局限于前文所提及的对于师承制这一概念的广义研究,同时,也缺少对于师承功能在具体实践领域的评估研究,未建立明确的评判标准。这使得基于阳光学院助力福建乡村振兴多年的实践经验而培养形成的师承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创新与开拓意义。

三、阳光学院师承教学模式

阳光学院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福建省应用型转型试点高校,长期以来始终致力于服务地方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从而形成了独具“阳光特色”的师承教学法体系。每一学年,在确定助推对象村庄,调研形成总思路,并完成策划和前期准备之后,师生形成项目团队,在暑假伊始到福建各地的目标村庄现场进行项目实施。各项目的领队为院系分团委书记,而指导老师,即师承教学中的导师则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担任,团队成员为本院系或跨院系的学生,二者组成了师承教学的主体,结合不同村落的环境资源等现实情况,经过实地调研、访谈、讨论等环节,提出不同的策划方案,并在后期持续跟进项目的具体落地情况。

(一)师承教学模式概述。阳光模式的师承教学法的主要框架如图1所示,其以来自多专业的导师及导师所带领的跨专业学生为两大主体,由前文可知,师承教学是双向的互利互惠的过程,该过程在本体系中通过“导师—学生”以及“学生—导师”两个不同方向呈现,并在呈现过程中,总结了两个方向具有代表性的师承活动。另外,本体系以师承制理论中为学者所公认的师承三大功能为核心,即社会心理支持功能、职业生涯支持功能以及角色楷模支持功能,此三大功能同时作用于两大主体,各自对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图1 阳光模式师承教学框架

(二)师承教学模式中的师承活动

由图1可知,师承活动可以分为“导师—学生”与“学生—导师”两个方向。

1.“导师—学生”的师承活动。具体而言,从导师主导的活动角度出发,在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服务活动中,导师的最主要工作任务为言传身教,“言传”即在正式的会议场合或非正式的私下交流中向学生传授,如何进行调研、访谈、策划、撰写项目申请书或成果汇报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技巧;“身教”即导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工作,并在关键环节亲身上阵,亲自执行项目中的某些任务并由学生在旁观摩;导师第二个作用是在由学生主导工作的全部环节进行实践时起到监督作用,导师可以在学生工作现场亲自监督,或制定项目日程安排,以此促进项目能够有序地按照计划推进;第三项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汇报的形式总结在已完成的工作项目中获得的经验,或在工作交流中直接指出学生所暴露出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方案或调整工作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及改进。

2.“学生—导师”的师承活动。从学生主导的角度出发,在阳光特色的师承教学体系中,对于导师而言,无法兼具多种才能于一身,学生则可以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与导师分享自己在不同领域的知识与见解,此外,学生在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各项成果也可以转化为导师申请课题、撰写论文、参加比赛的事实依据,起到辅助导师科研的重要作用;最后,在导师与学生形成的双向交流中,通过双方进行互通有无,学生边学边做,在此过程中所形成观点看法,可以拓宽项目组的工作思路,协同导师共同进行项目创新,打造符合策划村落文化特色的创意方案,共同促进项目的落地及其他一系列成果的产出。

(三)师承教学模式中的师承功能

由图1可知,师承教学的影响可以由其三大功能,即社会心理支持、职业生涯支持以及角色楷模支持功能。

1.社会心理支持功能的影响。从导师的角度出发,学生在师承活动中所展示出的对于导师学识及专业的信赖与依从、与导师在沟通交流中建立起的友谊能够使导师对自己的能力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加上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的尊重和信任、感受项目落地后为村庄带来的实际效益、见证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都能够使导师获得践行了社会责任以及培育了应用人才的成就感,提升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

同时,对于学生而言,在师承教学所创造的与导师近距离接触的持续工作中可以不断吸收课本之外的知识,磨练自己的意志,提升综合素质,项目所获得的成果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肯定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信,为以后继续与导师共同工作或脱离导师独立承担项目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2.职业生涯支持功能的影响。对于导师而言,参与阳光模式的师承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学及科研两方面共同带动导师成长,提升业务水平,例如在科研方面,导师可将参与的助推乡村振兴的案例加入现有的课题研究中,或在课题中选取某个切入点作为学生项目;在教学方面,导师可以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带领学生参与各项比赛,或借助社会服务实践机会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改变课堂互动教学形式,而导师在教学与科研中所获得的成果进一步帮助其提升了工作绩效,由此可以获得更多薪酬方面的奖励以及职称晋升等组织地位提升等利益。

学生在师承制教学过程中通过承担导师所分配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够在项目的实际工作场合中磨炼多方面的才干,强化各项知识技能,并积累各项社会资源及项目工作经验,同时通过依托助推乡村振兴项目所产生的各项学生创业项目、比赛项目丰富自身履历,增强走出校门之后的求职及工作竞争力。

3.角色楷模支持功能的影响。导师在师承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在工作态度、为人处世方面同样也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受到导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感染,能够无形间熏陶其道德品行,端正其工作态度。而“行为世范“的职业标准则要求导师付出更多努力维护其自身的榜样作用,强化其作为“长者”的责任感及使命感。

四、结语

阳光模式的师承教学法基于学校助推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的实践平台而产生,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体现了创新特色。其中,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构建了具有阳光特色的发展型师承网络;同时,它扩展了中国教育界传统师承制的外延,并为长期评估师承制的教学影响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此外,此教学方法在印证了师承制教学相关理论的同时,也是对中国教育界传统实行的师徒制在非中医专业教学应用中的一次深度探索,打破了传统师承制在高等教育中局限于中医师徒制、职业学校师父传帮带、校企合作等领域的局面,将其扩展至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服务平台之中。该教学模式的探讨,也有助于深化该理论在教师——学生师承领域应用的研究。

最后,阳光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以师承制的形式致力于乡村振兴已有4年之久,师承关系的实践周期较长,对该师承模式能够进行分阶段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分析评估及总结,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这也是对师承制长期效益的探索和补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该领域的理论空白。同时,该师承网络有丰富实际案例作为基础,可操作性强,也可为其他高校或相关机构开展乡村振兴活动提供极具现实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师承导师工作
“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师承授受经验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师承与独创之美
师承关系与演唱技法等相关问题:访藏族男高音歌唱家顿珠次仁
V eraW an g
不工作,爽飞了?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