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经历告诉我,智、志双扶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2020-09-29 10:39张登国
当代党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邮电大学志气治本

张登国

我的家乡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一个叫张家湾的小村子里。那里没有旅游景点,没有矿产资源,是一个山高地少的穷山村。父母虽然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鼓励我和兄弟要有走出大山的志气,卖牛卖粮供我们读书。我们兄弟俩通过努力读书,都走出了贫穷的家乡,实现了稳定脱贫。成长经历告诉我,智、志双扶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

2019年9月3日,经主动请缨和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会研究,我从重庆邮电大学来到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鸡鸣乡祝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在走访中与乡亲们拉家常,在院坝会上解决矛盾纠纷,在召開村民大会时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很快,我融入了祝乐村这个大家庭。

一个月内,我走访了全村60户贫困户,发现经过最近几年的脱贫攻坚,祝乐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收入水平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个别贫困户仍存在担心脱贫后没人帮扶而不愿脱贫,或想让孩子辍学出去打工挣钱的思想观念。

发展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良方。增长志气,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实现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我充分发挥在高校10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教育资源优势,一是在村里已有奖学金的基础上,设立了祝乐村助学金,让奖学、助学双轮驱动,实现奖学助困全覆盖;二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赴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开设暑期课堂;三是举办庆祝全国“扶贫日”暨“九九重阳”爱老敬亲主题活动,让大家从感恩自己的亲人做起,进而感恩党的扶贫政策,感谢扶贫帮扶力量,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向全村学龄儿童赠送学习用品,引导他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志气塑造人生”的意识。

经过持续的思想教育转化和自身努力,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祝乐村掀起了重教兴学之风,“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几乎绝迹。未脱贫户主动申请脱贫,全村没有一个失学、辍学儿童。

从2019年10月至今,祝乐村接受了中央巡视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省级交叉检查、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等检查,取得了零错评、零漏退、零综合贫困发生率、满意度100%的好成绩。

如今的祝乐村,正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征途上不断前进。

(作者系城口县鸡鸣乡祝乐村第一书记)

猜你喜欢
邮电大学志气治本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西安邮电大学设计作品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巴西侨商叶兴平: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
人小志气大
攻心治本开展社区矫正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28卷第1-6期总第114-125期
供给侧改革:治本之道
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治本之策
供给侧改革: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