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果红叶富“双龙”

2020-09-29 10:39汪茂盛冉开梅
当代党员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双龙王涛巫山

汪茂盛 冉开梅

6月23日,巫山县双龙镇微雨濛濛,通往巫山机场的路上云雾缭绕。

巫山县扶贫办干部刘庆环接着电话,讨论着当天的工作——55位致富带头人将从巫山机场出发,去外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

“现在日子好了,更要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让双龙飞得更高。”刘庆环笑着说。

松柏苍翠,溪穿峡谷。坐拥“天下绝景”的双龙镇,曾经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从下面看着很美,在上面住着很难。”

如今,脱贫攻坚为双龙镇插上双翼,这条“江龙”变身“飞龙”,正展翅翱翔。

绿果压枝产业旺

巫山脆李,名满天下,也是巫山致富的“金果子”。

曾经的双龙镇,交通闭塞、产业滞后,贫穷是“主基调”。

那时,双龙的年轻人都向往着山外的世界。17歲的赵本庭也不例外。他跟随着打工浪潮,离开了大山,坐上开往福建的“希望之车”。

而今,赵本庭已“摇身一变”,成为双龙镇种李大户之一。

6月23日,迈着轻快的步伐,赵本庭穿梭在310亩脆李园内,硕大的果实一簇簇挂在枝头。

“村民说我回来了,把安静村带好了。其实,哪是我回来了安静村才变好,是现在的政策好了!”言语间,笑容洋溢在赵本庭脸上。

2016年11月11日,那是一个改变赵本庭人生方向的日子。那天,他办好了成立农村合作社的相关手续。“当时返乡是综合考虑,为了照顾父母,同时也看到了当地对于发展脆李产业的信心”。

赵本庭返乡创业的消息让他哥哥赵本家也为之一振。那一年,赵本家的妻子车祸重伤,孩子正上高中,让这个贫困家庭雪上加霜。

转租土地、买苗、种植,一气呵成。不到半年时间,5000多株脆李苗便扎根在赵家兄弟的房前。

“这些脆李苗,我一分钱没花,全是政府补贴的。”提到这事,赵本庭忍不住感叹。

为了把“种在人,守在天”的脆李产业搞好,门外汉赵本庭吃了不少苦,花了不少工夫。

“起初不懂脆李习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修枝、如何修枝,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脆李挂果后,赵家兄弟的脆李不仅挂果率不高,品级也不高。

吃了没技术的亏,赵本庭花了两年时间四处求学。他去万州学习种植技术,又向双龙镇乌龙村、花竹村的种李大户请教。除草、施肥、刷白,赵本庭一样一样地认真学,李子树种得越来越好。

今年夏天,赵本庭家的脆李又熟了。一盆盆青绿色的脆李摆放在“香源农”农家乐的院坝里,赵本庭的哥哥、嫂子正打扫着客厅,门上的牌匾闪闪发亮。

回想开办农家乐时的场景,赵本家说:“我加入弟弟的农村合作社后,想到可以把房屋利用起来,干脆搞了个农家乐。”

如今,赵家兄弟的脆李园年产1万公斤,还带动了周围村民增收,“赵老板”的名号越发响亮。“等钱家坝高速路口修好了,我们还想搞采摘园,留住更多游客。”两兄弟满怀信心。

脆李产业不仅让赵家兄弟脱了贫,还让更多双龙百姓致了富。镇政府紧紧围绕“巫山脆李”、“巫山恋橙”等公用区域品牌,按“保底分红+利益分红”与农户有效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全镇初步形成“1+5+10”示范引领,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2884人,吸引返乡创业72人。

水清房新路路通

“敬春,最近下雨,水都没问题噻?”

“放心吧,王书记,现在水都干净了,我还想搞滴灌呢。”

6月23日,安静村第一书记王涛路过当地葡萄大户刘敬春家门口时,两人像老朋友一样聊了起来。

在安静村待了两年多时间,王涛最关心的就是村民的用水问题。“双龙镇离水近,却又离水远。”说到水的问题,王涛这样描述。

群山环绕的双龙镇,大宁河宛若游龙穿行其中,水就在眼前。但双龙镇最高海拔达1800米,多数村落建在山上,资源性缺水问题一向突出。

“用水问题得不到解决,脱贫攻坚战就不可能胜利。”2017年,时任安静村党支部书记的赵长保下决心解决村民的用水难题。双龙镇党委、政府也积极协调县水务局,利用新修建的黑龙水厂,架设管道为安静村745户村民送水。但即便这样,离彻底解决饮水安全,还是有一定差距。

王涛也是那一年到的安静村。“刷牙的水都是浑的。”想起第一天到安静村时的遭遇,王涛忍不住感慨。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必须解决村民的用水难题。

为此,王涛从“寻水、管水、净水”三个方面,积极思考对策,破解用水难题。

寻水方面,王涛用脚步丈量村情,摸清了村子的水源情况。在此基础上,王涛主动联系县水务局,跟着局里的工作人员一道在丛林里穿梭,先后完成了印盒水库老堰沟修缮、大水井湾水池整修和号筒堡水池新建等工程。

管水方面,王涛积极采纳村民意见,在村内引导建立以乡村协商议事制度为基础的“幸福议事会”,倡导村民成立管水小组,用规章制度引导村民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净水方面,王涛主动邀请北京专家,在村内试点推广饮用水处理技术,通过生物净化的方式,让村民用上更安全干净的水。

在解决用水难题之外,安静村还实现了全村公路硬化,在村内实施退耕还林,并配套修建了安置点。一些村民已搬迁到安置点内,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现在安静村水清了,路通了,环境也更美了。”王涛话语间透着一份自豪。

近年来,双龙镇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安全饮水水质监测和长效管护机制,补齐住房安全保障短板,全面跟进道路建设,建成通组道路132.1公里、整(新)修产业路237.7公里;新建钱家、后山水厂,铺设管道958公里。截至今年5月底,全面完成164户土坯房(生土墙)旧房整治提升工程,多措并举筑牢了双龙这条“飞龙”的骨架。

红叶“雕”出新名片

巫峡云开神女祠,绿潭红树影参差。提到巫山,许多人心中便是那一抹红,如鳞片般点缀在巫山这条“江龙”身上,闪闪发光。也正是这一枚枚红叶,带动着巫山人民奔小康。

“巫山脆李留住大家的嘴,红叶抓住大家的心。”巫山双龙福文化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黄成良说。

今年28岁的黄成良,不惜辞去年薪10万元的工作,返乡创业。“我希望更多村民通过叶雕脱贫增收,同时把‘神女恋城·红叶巫山品牌推广开来。”

2018年底,红叶叶雕工作室成立的消息迅速传开。

“在叶子上雕东西,还能赚钱?”村民纷纷提出质疑。

不仅如此,谁来教?如何延长保质期?如何确保不褪色?一个个现实难题“拷问”着这个年轻人。但黄成良不服输,到各处挖掘喜爱手工艺的村民。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月余,8个村民正式成为“叶雕军”的成员。同时,堰兴剪纸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黄继琳、梁世惠通过市文联了解到情况后,自愿来到双龙镇,为村民开展叶雕培训,将选叶、清洗、描画、雕刻等技能倾囊相授。

这一切,让普通的红叶蜕变为精美艺术品成为可能。

高兴劲儿还没过,叶雕工作室成员赵本坤又发现了新问题:红叶褪色。这可如何是好?

王涛听闻后,立即联系巴南区一家科技公司,利用他们的标本专利技术,及时解决了这一难题。

2019年1月,“初出茅庐”的巫山红叶来到中国(重庆)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上,大获好评。

从“不看好”到“受欢迎”,这一“方寸艺术”的蓝海举目可眺。选叶、雕刻、装帧、运输环节连成一串,可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刚大学毕业的马翠芬就自愿加入到团队中来。她说:“建设家乡,我觉得挺好。”

2020年6月23日,双龙镇红叶叶雕工作室中,刘庆环和赵本坤正讨论着制作木框的机器,这也是为申请“扶贫车间”作准备。

“今年,我们要把红叶叶雕作品作为巫山红叶节的随礼,送给所有参加的人。”赵本坤谈到未来时,信心满满。

第二天,巫山双龙阔别连日阴雨,阳光普照。

刘庆环笑容满面,因为巫山机场的飞机今天正常起飞,55位致富带头人拥抱着蓝天出发了,正如走上小康生活的一条条“飞龙”,振翅天际。

猜你喜欢
双龙王涛巫山
绵师学人
——王涛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Transition to chaos in lid–driven square cavity flow∗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醉美巫山赏红叶
王涛作品
“华龙”“玲龙”——中核集团“双龙出海”
巫山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THE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 QUATIONS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
双龙争霸阿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