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的写意化发展

2020-09-29 07:45刘正财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中国画油画实践

刘正财

摘 要:油画传入中国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其早期“传唱度”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上留下浓墨重彩,尤其在明清初入我国时发展尤其缓慢。但自十九世纪后半叶至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涌现出一批油画家,将西方油画在中国发展上推向一个新高潮。

关键词:绘画;油画;中国画;实践;写意化

一、东方绘画的表现性艺术理念

在传统的艺术分类与艺术概念的界定中,东方的绘画艺术代名词一般是写意的、表现的,而西方的绘画艺术代名词则为写实的、再现的。这样的界定与解释也广泛的为近代诸艺术大家所接受和认同,如艺术教育家林风眠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中写道,“西方艺术是模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向于写实的一方面;东方艺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向于写意得一方面”。而美术教育家丰子恺亦在《中国画的特色》一文中写道“中国画是注重神气的,西洋画是注重描实形的”。画家凌文渊也曾说“中国画偏向于主观的,精神的,艺术的,西洋画偏向于客观的,形式的,科学的”。所以也就形成了东方重表现,西方重再现这样的一种传统艺术理论的基本格局。

中国绘画从汉、魏晋时期的“有意之意”到唐代的“无意”之意,再到宋明时期的写意美学的继续深化以及晚明清初的体系总结阶段,在描绘事物的过程中均是强调和围绕“精神”和“写意”而言的,更主要的侧重于描绘事物于人的感受、作者所想要体现的情感意蕴以及事物内在所蕴含的精神,虽有“应物象形”这样的绘画方法,但是气韵生动一直是贯穿至终的第一要义。从绘画层面而言,传统的中国艺术家更加着重倾向和强调他想要画的东西,而并非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16世纪时,油画由传教士传播至中国,使得国人接触到这个新鲜的绘画手段,是当时东方的意蕴美与西方的写实美在二维平面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会面。

二、油画的引入与实践

油画在中国的引入、发展和实践最早于16世纪便开始进行,当时的油画之于现在的成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当传教士将油画带入中国时,带有宗教意味的油画作品以及油画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笔触感和强烈的明暗对比一时间并没有被长久以来受到国画熏陶的国人所接受,加之油画顏料的短缺以及缺乏艺用解剖、科学透视法等详尽的知识体系支撑,导致在某个特殊的时间阶段,油画的发展与创作摒弃了其原有的表现手法,开始呈现一种“油画水彩化”艺术表现。

在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时,油画的发展呈现出一个高峰期。借助于油画在国内的逐渐传播和画家的出国留学归来等因素的影响,油画的表现形式在长久的传播过程中被广泛的认同,而其相对应的美术理论知识体系也被先锋画家接受和学习,还形成了诸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体系。其中徐悲鸿和林风眠的教育理论体系尤为著名。徐悲鸿力主写实,他赴法留学归来后,主张借鉴西洋画的,尤其是素描,他一生倡导写实主义,力主“素描画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他反复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而林风眠强调“调和中西艺术”,通过西方艺术在形式构成方面的大丰富,调和中国艺术的形式和绘画技巧的短缺,而实现中国艺术的复兴。其弟子赵无极、吴冠中等人便是在西方形式的技法上表现中国韵味的大成者。

于20世纪中,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内的油画受到苏联美术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广泛影响。俄罗斯油画受欧洲古典油画影响,在绘画理论方面,保留着一种传统的写实油画思想,着重于表现自然,创作过程既要取材于自然,又要忠于自然。在绘画题材方面,俄罗斯画家一直钟情于故土家园,所以题材涌现出一大批写实风景画家。在教育理论方面,契斯恰科夫的教学体系对国内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绘画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倡导发挥自己的洞察力去表达出对象,以严谨的态度和写实的技法进行创作。

西方现代艺术的探究与学习中,广义上的现代表现主义,其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方面,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变化,但是其精神内核始终是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让作品中的“象”具有表意功能或者成为表意的手段,从而进行其深邃的内在精神实质和缤纷的主观情感的表现。而当代写意在油画中的表现,犹如表现主义在中华大地闪耀着的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兼备表现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主观情感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的进行发掘和定义。最终将其刻画成一种传统写意情感和浓烈故土情怀的交融。这种表现在形成的过程中是纷繁复杂的,但是究其缘由来看,在其最终表现形式上,还是大面积的存在着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的影子,取印象主义之于广阔自然的真实光色,取野兽主义之于浓烈情感的强烈纯粹,以写意的方式手段进行艺术创作,营造起最终的情感归宿和精神实质。

三、当代油画的写意化发展

在中国,哲学彻悟的生活和绘画艺术审美的生活,在源头上是一致的,这个源头便是道,而悟道和审美是密不可分的,这也体现了中国美学艺术的创作特点,绘画艺术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性体验和价值观念,并不是单单是纯粹的、理性的、写实的描摹,审美追求包含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着生生不已的生命的节奏和律动,从而展现出中国固有传统哲学上所追求的物我合一,体用无二,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

意境是中国古代绘画美学的重要范畴,在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化转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构成绘画艺术意境的两大因素:一是景,一是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乃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本质的关系。宗白华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便是中国写意油画所展现的核心——‘意境。”

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与中国油画本土化的进程是如影随形的,是逐渐以融合主义的面貌,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核心与西方油画技法的表现方式进行融合的过程,体现的也是中国美术现代的实践过程。在20世纪上半期以洋画运动为代表西画东渐过程中,油画作为西学东渐的重要文化样式,通过留学生的传播,在中国本土进行了异于以往局部参照的大面积移植,而其中中国油画家即以多种个体行为,进行着中国油画本土化的早期尝试。徐悲鸿在20世纪30年代的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中,时常融会了某种象征主义的倾向,从中不同程度地显现了油画中国风实践的迹象。《田横五百士》被称为中国油画进行探索的早期代表作品之一。欧洲古典绘画的传统构图与中国绘画长卷样式在创作中获得了一种结合,其中西融合形态是从深度范围将油画语言和中国历史文化内涵,进行精神蕴涵的调整和契合。王悦之创造了中国现代油画的一种新格式:画法立于中国为本,材料兼取西画之长;陈抱一在成熟时期的作品,色彩醇厚,调子有微妙的变化之美,而笔法流畅,有中国文人画以笔取意的作风;关良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将戏剧人物题材融入到油画创作之中。

而刘海粟、林风眠、关良、吴冠中等构成了中国“写意油画”实践和探索的先行者,这种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精神”注入到西方油画而形成的“借石攻玉”的中国写意油画成为艺术家们追捧的对象。罗工柳先生曾大力倡导写意油画,他明确提出:“写意油画是一种创造。”他说,一手要深入研究西方近现代油画传统,牢牢把握油画特性;一手深入研究中国绘画传统,牢牢把握写意精神。

写意的方式通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绘画美学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概念,这也是中国写意油画和西方表现主义的重要区别。在众多画家的不懈努力下,如泉涌之势,竟相实践。形成有感而发,无为而作,真实的表现物象,勾画出个性的、充满积极意义的作品。中国写意油画画家的立足点逐渐摆脱精确的描绘对象,发展成通过笔墨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物象里面,创作出符合自己认识的作品。描绘物象的笔墨多少变得不再重要,形态上的差异亦被传统中国写意意识所替代。最终使得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信赖自己的直觉,以表意为主,强调表现对象的东方神韵和精神。

所以在此基础上,就上述中国的写意画家而言,是广泛的接触和学习西方的典型绘画技法和流行画派之后,重新立足于骨子里的中华写意精神,将自己对客体景物的思考和凝练进行刻画与表现,更加直接地描绘景物的气韵,直观地抒发其所想要展现和阐述的情感与思想。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富含中国韵味的“写意油画”概念渐渐地从模糊到清晰,有了更加广阔的实践成果,有了更加坚定的践行方向。

猜你喜欢
中国画油画实践
一张油画
中国画
油画《塬下》
油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