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驱动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2020-09-30 00:59王宏波付昭斌
航海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驾驶台资源管理驱动

王宏波,付昭斌

(广东海洋大学 海运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一、引言

为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海船船员培训大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航海类专业人才,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已在航海院校中普遍开设。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构建驾驶台团队理念,尽量减少人为失误,熟练掌握各种通航条件下如何运用航海专业知识和驾驶台团队理念,保证人、船、环境安全。课程在丰富学生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但该课程实践教学知识点跨度大、教学课时偏少、教学场景设计不符合海上实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教学进展缓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本文结合项目式教学的特点,提出基于项目驱动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克伯屈(W.H.Kilpatrick)在1918年发表的“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1]中,首次提出了项目式教学的概念。项目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式教学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研究证明,项目式教学将课堂知识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课程、课堂”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多学科的交叉融合[2],教学上尊重学生成长诉求,强调“成果”导向的作用,以虚拟或现实问题作为“项目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了“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探究和应用能力[3]。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项目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性[4]。

本文从研究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方案,从项目驱动的课程总体设计、项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教学难度大

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课程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涵盖了船舶操纵、避碰、驾驶台资源管理等课程内容,具体包括熟悉模拟器操作面板、制订计划及实际操作、会遇类型的识别及避碰行动要点、能见度不良及特殊水域避碰应用、人落水应急、船舶设备故障应急、交通事故(碰撞、搁浅、触礁)应急、其他应急(能见度不良、引航计划变更、通航拥挤)等。课程知识点跨度大、融合性强,如能见度不良避碰应用,既要了解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也要具备良好的驾驶台设备操作能力,同时驾驶台团队应能分工合作,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局势并作出正确决策。

2.课时偏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各航海院校和船员培训机构对于该课程实践教学基本采用了海事局建议的28课时。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在短短的28课时内需要完成船舶操纵、海上避碰和驾驶台资源管理等实践教学内容,难度非常大,为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核心,难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严重不足,知识掌握不好,实践能力不强,总体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对通过课程评估考核的信心严重不足,基本上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评估考核,缺乏对海上通航环境的应变能力。从就业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往届毕业生运用驾驶台资源管理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

3.教学场景设计不符合海上航行实际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强调“船舶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必须保持安全瞭望”,足见安全瞭望的全面性和连续性。为保持瞭望的连续性,针对驾驶人员换班的特殊情况,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规定,接班驾驶员必须提前15分钟上驾驶台,接班驾驶员应完全了解船舶四周水域的通航状况和本船船位、航向和航速,以及正在采取的避让措施,并严禁在避让操作中进行交接。而在实践教学中,因课时有限,学生角色转换随意性较强,很少考虑此要求,有时甚至为进行某个课程知识点的实践教学,强行进行场景变换,忽略了海上航行实际;又如为了进行船舶碰撞时的应急反应实践教学,教练站通过干扰方式,将他船突然置于本船船首不到1海里处,受训学生缺少应变处理的反应时间。类似不符合海上实际的场景设计在教学中经常发生。

三、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充分利用项目式教学任务明确、目标性强等优点,对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提出改革方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项目驱动式课程总体设计;然后根据课程总体设计,进行项目教学设计;最后进行项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在教学组织实施阶段,对教学对象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评价,以均衡各小组完成项目的能力;对各小组项目任务进行独立设置,以加强项目实施过程指导与监控,保证教学质量;采用项目式验收方法,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1.项目驱动的课程总体设计

基于项目驱动的原理,将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作为总项目,按照能力培养的属性将课程涵盖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子项目,进行项目驱动的课程总体设计,具体见表1。

表1 项目驱动的课程总体设计

2.项目教学设计

从课程总设计上看,本课程拟定的八个项目,彼此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这种相互依存、互为影响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总目标。其中,项目一“设备面板熟悉”、项目二“计划”和项目三“资源”是其他项目的基础,如果不熟悉操作面板、计划制订和资源,将无法有效地开展其他项目教学;同时,如果没有驾驶台团队的基本理念,则无法保障航行安全。各项目按能力培养属性,再细分成若干子项目,进行子项目的教学设计。以项目四“船舶会遇”为例,该项目可按教学内容分成互见中对遇、交叉和追越三种会遇局面的判断及避让措施,以及多船会遇时的避碰措施共四个子项目,其教学设计见表2。

表2 子项目“船舶会遇”的教学设计

3.教学组织与实施

(1)分组

刘广平等[5]研究发现,任何一种项目团队组建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因此,考虑到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知识体系结构存在差异的客观事实,为平衡团队的整体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按照“强弱互补”的分组原则,以单班为单位进行授课,按3~4人/本船进行分组,共分成7组。由各组成员选出组长,并拟定项目具体实施计划,如实施方案、项目团队成员角色分配、成员角色转换、每个项目结束后的小组总结等。

(2)教学组织与任务布置

以综合运用航海专业知识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终极目标,科学客观地布置项目任务。按项目驱动的课程总体设计和子项目教学设计方案,将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理论知识重温阶段。驾驶台团队应根据具体通航环境,合理灵活地运用航海专业知识,对船舶避让、应急应变等作出快速抉择。此阶段主要是为解决船舶实际航行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航海专业知识的重温,主要以个体为主团队为辅的方式,通过课前预习来完成。

第二阶段是团队项目任务实施阶段,即针对具体项目,在实操前了解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准备情况,然后布置相应的项目,包括重点注意事项等,并交由项目小组准备和在模拟器上进行实践。本阶段主要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实操训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因此,需根据项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从简单到复杂进行项目任务布置,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是综合提高阶段,并融合了第二阶段的技能训练。本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动态通航环境下的应变处置能力,以及项目团队的合作意识与配合度,即驾驶台团队资源管理理念。因此,应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如要求学生结合当时的通航环境,选择合适的驾驶台仪器设备,迅速判明船舶会遇类型及是否存在碰撞危险,然后根据船舶所处的环境,毫无延误有条不紊地采取正确避让行动等。在布置团队项目任务时,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也要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让团队自行拟定项目计划,教师仅仅作为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通过与团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和可行的方式完成角色任务,从而尽量发挥团队的自主能力。

(3)过程监控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小组可能会存在一些疑问,或者遇到一些难点,教师应加强过程监控,以便及时介入,并给予合理化的建议和指导,如指导学生查找图书资料、模拟器仿真实验,以及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遇到的困难。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态度、自主性和自觉性也不尽相同,教师需因材施教、加强督促。

各项目组应单独设置公共邮箱,同时强调项目实施计划的具体落实,需严格按实施计划逐步落实,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完成情况及时发布在邮箱中,其目的有两点:一是方便团队成员资源共享和了解项目进度等;二是便于教师根据各组的项目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难点和关键点给予指导。

(4)成绩评定与讲评

项目完成后,应在既定的期限内完成项目小组总结,本着共同提高和公平原则,集中所有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以项目小组自我讲评总结为主,结合船舶操纵模拟器的视频回放功能进行集中评议,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讲评。为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又能客观反映项目完成优劣情况,最终成绩采用项目小组自评(占20%)、其他小组评定(占30%)和教师评分(占50%)相结合的方式确定。

四、教学验证

从评估考核通过率、学校教务系统的师生与同行评教和学生满意度三个方面,对改革班和其他两个参照班进行比较,发现改革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班,学生满意度良好。

(1)改革班总体通过率高出参照班20%左右,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2)从教务系统评教情况看,改革班学生总体评价和同行评教明显优于参照班;

(3)为了解教学改革的不足,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等方面,拟制调查问卷和评价标准,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满意度良好,满意度高达91%。

实践证明,通过基于项目驱动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避碰规则,应急应变能力和团队意识明显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融会贯通,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五、结语

本文针对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践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航海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基本原理,从项目驱动的课程总体设计、项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改革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满意度良好,师生评价高。但在成绩评定上,只是简单地对项目小组、评议小组和教师评分进行了权重赋值,科学性不足,这将是下一步着重研究的内容之一。此外,针对船舶驾驶行为的连续性,调查问卷和同行评教老师提出了改善综合性实验真实性的建议,下一步将广泛收集典型案例,选择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并设计基于航海实际的教学场景应用于课程实践教学。

猜你喜欢
驾驶台资源管理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论驾驶台资源管理之下的船舶航行安全研究
基于驾驶台资源管理下的船舶航行安全分析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