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特殊工人”的反日斗争

2020-10-08 09:21李卓然
侨园 2020年7期
关键词:阜新劳工抗日

文 李卓然

在华北战场上抓捕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国民党部队的抗日将士,大批押往东北,以“特殊工人”的名义被送往矿山劳动

抚顺西露天煤矿

东北沦陷后,日本开始对东北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攫取东北的路权、矿权、垄断金融和强占海关,迫使东北经济沦为殖民地经济。日本掠夺东北的物资资源,尤其是战略物资,特别是要保证其军事工程、军事生产部门的正常运转,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和长期化,对战略物资的需求急剧增长,煤铁等军需物资的产量也大幅增加,劳动力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虽然日本诱骗大批关内劳工进入东北矿山“工作”,但是东北劳动力紧张问题一直未能彻底解决。

在东北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日伪政府开始使用“特殊工人”从事生产。所谓“特殊工人”是指日伪抓获的“政治犯”“思想犯”“通匪嫌疑者”、战俘,或在各条战线上从事抗日工作的人员。“特殊工人”多数被押送至东北的矿山中从事繁重的劳役,在辽宁地区尤多。 “特殊工人”思想政治素质高,斗争性强。他们在阜新、抚顺、本溪、鞍山等铁矿、煤矿中,不断采用罢工、逃跑、破坏生产等多种方式进行反日斗争,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组织罢工 改善生存条件

大多数“特殊工人”具有浓厚的反满抗日意识,较之一般劳工更具反抗性,因此,日本侵略者对“特殊工人”采取了一套比管理普通劳工更残酷的法西斯手段。在“特殊工人”住所周围设置警备栅栏,并实行“身份证”和“通行许可证”制度。在宿舍内编成班组,实行连坐制度。“特殊工人”每天在日伪军、警、特的监视下,从事最艰苦的采炭、掘进、支柱、线路等作业10 至12 个小时,劳动强度达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矿井下的条件极其恶劣,设备十分简陋,冒顶、瓦斯爆炸等事故经常发生,伤亡事件连续不断。除此之外,“特殊工人”的伙食也极其恶劣,经常吃稀饭和少许咸菜,还有发霉的粮食。领得的衣服和劳保用品也十分有限,既不耐用,也不御寒,经常光膀子赤脚在矿井下劳动。他们住的条件更为恶劣,传染病盛行,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在这种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特殊工人”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为改善生存条件,他们首先采取了罢工的斗争方式。此间,辽宁地区“特殊工人”举行了10 余次较大规模的罢工。1941 年,由于劳动强度大、伙食太差,身处弓长岭煤矿的“特殊工人”中的穆队长向日本监工提出改善伙食的要求,否则罢工。日本人怕影响生产只好答应,但是几天后伙食又恢复原样。工人们一气之下,将矿山配给所捣毁。日本监工为了分化“特殊工人”,将穆队长调出当守卫,穆队长将计就计,利用当守卫的特权暗中开出20 多张劳工票。有了“劳工票”就可以“出国”返回关内,因而放出来20 多个“特殊工人”。宪兵队将穆队长抓回去,施用了各种酷刑,但穆队长坚贞不屈,直至牺牲。

1941 年3 月,抚顺“特殊工人”中的共产党员王国恩因宣传抗日被日警逮捕,引起了工人的愤怒,200 多名工人联合起来进行罢工斗争,最后,王国恩获释。同年8 月,王国恩又领导“特殊工人”罢工,日本人多次进行威胁,但工人们不予理睬,连续罢工多日。

在阜新的“特殊工人”中,几乎每个矿都有秘密的党支部组织。在党的领导下,阜新“特殊工人”同日伪统治当局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原晋中八路军连队指导员黄廷芬,为要求缩短劳动时间,痛打坑口把头和劳务系日本翻译。日伪当局借故拘留6 名工人,黄廷芬提出抗议,并带领全队30 多名“特殊工人”罢工。10 多名日本人对黄廷芬进行殴打,黄廷芬被打成重伤,住进医院也不答应复工,迫使日伪当局做出一些让步,生存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因为坚持斗争,黄廷芬被关进海州工人辅导所监狱,受尽折磨,最终被残忍杀害。

本溪茨沟“特殊工人”居住地

破坏生产 阻止出炭计划

“特殊工人”采用巧妙的方法破坏生产工具、制造生产事故,是当时阻碍敌人出炭计划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溪“特殊工人”原八路军副团长、共产党员邢房银等人秘密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在“特殊工人”中进行抗日爱国宣传,并且根据形势制定和引导工人采取破坏生产的斗争策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生产事故不断出现,大大小小的破坏生产事件几乎每天都有。在本溪茨沟、柳塘两矿井,“特殊工人”不断地搞一些敌人抓不到把柄的生产事故,阻碍正常生产。如:松动井下铁轨道钉,使运输煤车翻车;割坏生产运输皮带;破坏电缆,影响供电、通风;往煤车下层装矸石,制造跑车事故。甚至有时搞人为的冒顶事故,导致一两天无法采煤。

抚顺“特殊工人”也时刻寻找机会破坏生产设备,制造事故,导致生产停顿,直接破坏了日伪的出炭计划。1945 年初,负责修路的“特殊工人”在修西路天至南花园线路时,用雪填道,结果造成一列运煤车脱轨,七八节车厢翻到路边,使生产停顿了三四天。同年5 月,他们又把铁钉插到杨柏堡井下铁路的道岔子上,最后使一列煤车脱轨掉道,杨柏堡的生产因此被迫停顿了9 个小时。

暴动逃跑 参加抗日队伍

为重回抗日前线,部分“特殊工人”采取了暴动逃跑的斗争方式。在北票煤矿,由于矿区地处群山中,并且离关内较近,便于暴动后隐蔽行动和向关内转移,因此逃跑斗争大部分取得了成功。1940 年9 月4 日夜12 点,住在协和寮的131 名“特殊工人”利用交接班的机会举行暴动。大家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镐把为武器,直冲到大门口打死两名值班警察,夺得两支大枪,从大门蜂拥而出,分两路逃跑。1941 年2 月,住在报国寮的100 多名“特殊工人”,也在一天夜里举行暴动,全部逃跑成功。同年8 月的一天,该宿舍的200 多名“特殊工人”下班回宿舍途中,正遇上装满被折磨死的“特殊工人”尸体的大车出院,激起大家的无比愤慨。该班工人骨干经过商议,决定立即组织逃跑,回宿舍后就拟定了逃跑计划。当夜10 点多钟,该班全体工人一起行动, 以铁锹、大镐等为武器,打死打伤看守宿舍的日伪警察高本等10 余人。“特殊工人”中除1 人因受伤被敌人捉住拉回示众,其余全部成功逃走。

1940 年5 月,阜新太平矿100 多名“特殊工人”起来暴动,冲破日本军警看守,逃跑成功;6 月,高德矿又有80 多名“特殊工人”逃跑成功。1942 年2 月到阜新的“特殊工人”中,原《大众日报》社发行股股长韩玉玺、编辑部文书吴文军,在徐州“特别工人教习所”关押受训期间,同该所地下党负责人、先期被捕的新四军敌工部联络科长盛朴取得了联系。盛朴指示他俩:到东北后,要把党员组织起来,团结群众同敌人做斗争。韩玉玺等到阜新五龙采炭所后,同吴文军和杜明远组成了秘密党小组,韩玉玺任组长,很快联络党员6 人,领导大家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并先后组织了300 余人逃离阜新。其后,韩玉玺、吴文军也逃回关内,进入冀东抗日队伍中。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更多的煤炭,于1942年在阜新建立了一座监狱,称作“锦州监狱阜新新监狱”,因位于平安第,也称“平安监狱”。关在监狱的囚犯,有从各地抓来的思想犯、经济犯、政治犯,但大部分是从热河承德转来的冀热辽地区抗日游击队的指战员和革命群众,人数最多时达1000 多人,他们的同“特殊工人”一样,每天要从事十几个小时的劳动,并且待遇更低,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实际上,他们是日本人利用来掠夺煤炭资源的另一种“特殊工人”。他们在防守十分严密的监狱中,组织了多次集体暴动逃跑事件。1942 年11 月,天还没亮,4 个日伪看守从监狱带走40 多名囚犯去平安矿三坑接班。当队伍走到电车道附近时,这40 多人突然快速地向各个方向逃走了。4 个日伪看守还没来得及开枪,人已不见踪影。这次逃跑事件导致平安三坑停产近一个月。

1941 年11 月,抵达抚顺的一批“特殊工人”中,以原八路军晋绥军区第二一二旅五十六团副团长熊言顺、作战参谋南品、政治部秘书马苏义为首的30 多名共产党员组成了中共临时支部,领导该期的“特殊工人”同日伪展开斗争。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南品率领49 名工人于12 月21 日破坏了电网,逃出了抚顺市区。但当时日伪已经在农村实行了严厉的保甲连坐制度,当南品的队伍进村时,早已有人向警察所告密。不久,他们被大批的日伪军警包围,在敌人的攻击下,因无枪反击,部分人被打死,大部分被捉回。

在鞍山的窑业工厂,几乎每年都要发生“特殊工人”暴动事件。1942 年4 月,东窑业厂70 多名“特殊工人”用扁担打倒监工,暴动逃跑。1943 年春,窑业厂黏土车间40 多名“特殊工人”暴动逃跑。因道路不熟,遭到敌人追捕和开枪镇压,暴动失败,暴动领导人崔某当场被敌人用榔头打死。1944 年,东窑业厂的20 多名“特殊工人”经认真准备,在夜间撬开窗户铁栏杆,全部逃跑。1945 年初,在鞍山昭和制钢所制铁厂,400 多名“特殊工人”打伤看守,集体暴动逃离。

据统计,从1940 年至1943 年,发生暴动逃跑事件十余次,逃出700 余人。为了防止“特殊工人”继续逃跑,日伪政府于1943 年将300 多人押送至北满,另400 多人改作劳工,放宽了管制措施,规定了离矿回家的期限。同时继续征召大批劳工到矿劳动,以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但是在“特殊工人”的带动和影响下,劳工也大批逃亡,从而使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计划受到严重破坏。

猜你喜欢
阜新劳工抗日
浅谈辽宁省高速公路(阜新段)不动产确权登记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抗日英雄万全策
加强原创意识加大对地方文化的发掘
抗日英烈马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