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西南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机遇

2020-10-09 13:05宋淑梅江涛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营销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民办高校一带

宋淑梅 江涛(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亚洲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之举,为我国以及沿线国家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经过6年的发展,倡议由理念转化为现实,成效显著。2020年,疫情爆发,逆全球化势力抬头,虽为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消极影响,但辩证发展地看,全球化趋势仍不可逆,“一带一路”建设将不断迈向新境界。

问题缘起

本文的西南地区指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五省(直辖市),西南地区拥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独特优势,拥有较多接壤国,拥有通往东南亚、欧洲得天独厚的贸易路线,因此,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实现西南地区发展和繁荣。外贸依存度,即一个国家(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西南五省对外开放水平可用下图外贸依存度数据说明。

表1 2019年西南各省外贸依存度(单位: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外贸依存度为31.8%,东部沿海主要省份外贸依存度为上海89.23%,北京81.04%,广东66.35%、天津52.30%、浙江49.45%,并分别占领我国各省份外贸依存度排行榜前五。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各省外贸依存度与东部沿海数据相差甚大,一定程度上说明西南各省外向性较低。另外,西南五省外贸依存度呈现两极化,重庆居首,西藏、贵州相差甚远。因此,西南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提升西南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新一步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该规划打通了西南地区与东、南、北部丝绸之路的连接,联通大发展带来贸易大增长,云南中缅跨境快递业务量日均破1万件,对外贸易井喷式增长对物流服务平台、供应链运输、仓储管理等提出了新需求,而目前学界针对西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物流管理人才缺乏有效回应,因此,本文以分析西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为基础,检视西南地区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差异,提出西南地区民办高校培养符合“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的措施。

“一带一路”倡议下对物流管理人才新要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文明、发展程度各异,既有面临严重地区危险的南亚、西亚地区国家,又有发展面临转型的东南亚地区,同时存在经济增长较为缓慢甚至衰退的中亚,中东欧地区。大国之间的角力、文明及政治制度的冲突、国力的差异以及国内主要矛盾的异同,均不可避免的给西南地区国际物流带来挑战,这也给西南地区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带来机遇。

(一)“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需独立设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经济水平不一,国体不一,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因此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物流管理人才需针对“一带一路”倡议要求和西南地区建设重点独立设置相应的培养方案,区分普通物流管理人才与“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

(二)“一带一路”下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国际化视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差异大,存在不同的民族种族、文明、文化,价值观念、思维范式及规则习惯不尽相同,因此,“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跨越各国各地区种族文化差异,理解差异,跨越鸿沟。

(三)“一带一路”需要培养分层次、知识结构全面的物流管理人才

综合“智联招聘”等几大主要求职网站上西南地区相关企业的国际物流管理招聘信息,总结出西南地区“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首先应是层次性人才,即区分物流管理实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以供给不同类别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其次,国际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除传统物流管理知识,应扩充跨国物流、国别国际法律、国别风险、国别文化、信用咨询、物流标准知识结构。

(四)“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西南地区“一带一路”建设,各行业、企业与他国的贸易、物流往来均需以语言沟通,这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语言能力的要求。首先,汉语语言表达、书面沟通均应为学生熟练掌握。其次,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之一,物流管理学生应该熟练运用。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因国家、民族、地区而多样,因此,物流管理人才应掌握差异化的小语种,熟悉各国各地区贸易规则和法律,从而减少国际物流风险。

西南地区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根据西南地区各民办高校官网数据,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民办高校有9所本科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本文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工商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国际商贸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茅台学院为样本,总结西南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对比其与“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特质之间的差距。

(一)学校分布失衡下人才培养层次单一

综合样本数据,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民办高校均为本科高校,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西藏无民办高校,专业层次为4年制本科,高考本科二批(三批次)次录取。首先,迫于人口经济等情况,西南五省民办高校分布不均,集中于四川、重庆,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民办高校也主要集中于该两省份。其次,因民办高校本身办学能力和宗旨,结合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西南各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仅设有本科招生,无硕士点和博士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管理专业发展。

(二)传统培养范式下培养模式单一性

根据样本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数据,各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经济学、信息技术、物流系统、管理学知识”为主要培养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从培养“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角度看,此培养范式倾向于传统物流人才,未依托国家政策变化增加国际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内容。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偏传统缺乏国际性

综观样本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核心课程主要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课程。外语类课程均以“英语”为门类。即使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设有物流管理(国际物流方向),其核心课程仍以传统物流课程为主。另外,样本学校拥有物流实训教室和场地的不多,从课程设置上看,仅个别学校建有沙盘、实训操作场地及课程,大部分课程仍停留在传统教室教学阶段。从“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角度看,首先,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尤其是英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欠缺“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类课程,通识课程欠缺沿线地区文化、法律、规则、风险、跨文化交际课程,专业课欠缺国际物流规则、进出口贸易及风控等课程。其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仍处于重理论、轻实操阶段,缺乏国际物流实际操作知识和训练。因此,传统专业课程配置和教学与“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契合度并不高。

(四)师资力量薄弱

迫于办学性质和宗旨,民办高校教师整体质量与公办学校有异。以某样本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老师为例,该专业8名主要任课老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其中副教授老师2名,无教授职称老师。同时,由于管理制度、待遇、社会保险、晋升等原因,民办高校引入博士生困难较大,老师离职率高,这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培养“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角度看,具备国际物流知识、通晓沿线国家国情、语言、文化、具有国际物流行业背景的教师稀缺。

创新西南民办高校“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路径设想

我国民办高校已有20余年办学历史,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民办高校已具备规模和水平。但随着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出生人口逐渐下降、公办民办质的差别、社会的不稳定等因素,民办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西南地区因经济相对落后、普众受教育程度不高,民办高校面临的问题更甚。如何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找到西南民办高校创新着力点,是西南各民办高校发展力量之源。

(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培养多层次物流管理人才,推动西南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

多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呈现出量多但质量不高、专业丰富但人才单一的状态,因此,民办高校应根据政策导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首先,西南民办高校应在人数日益庞大的基础上提高培养质量,摒弃一味追求数量直线式增长理念,将高质量输出立为发展之本。另外,在同等公办院校发展优势专业,争创硕士点的竞争趋势下,民办高校更应以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小专业为契机,提高专业培养质量,争建物流管理硕士培养点,以丰富专业培养层次。同时应处理好普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与“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二)坚持服务地方,树立新的培养理念,推动形成“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民办高校发展动力源,必须依托于地方发展趋势。西南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根据地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树立全球化与爱国主义育人理念,以《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点,调整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西南各省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立足地区趋势和学校实际,建立个性化特色化的“一带一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最后,物流管理应充分体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高水平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依托本土企业创新学徒制专业培养模式。

(三)优化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个性化国际化物流管理实验实训体系

(1)优化课程比例,调整知识结构。西南地区民办高校应根据时代趋势优化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优化专业课与通识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本体课与交叉课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增设国际物流理论与实训、国际贸易规则、报税物流等课程,提高课程国际化水平。

(2)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优化外语课程和通识课程。其一,丰富外语门类,增加物流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针对性,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选修课,引入社会优秀外语教育资源,以网课为载体提高学生外语能力。其二,根据西南实际,重点开设东南亚、中亚小语种选修课,如泰语、印度语、哈萨克斯坦语、俄语等。其三,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土风情、跨文化沟通识课程,树立学生的多元文化理念。

(3)立足实际,打造个性化国际化物流管理实验实训场地和教学体系。由于民办高校教育经费完全依托学费收入,专业发展受制于经费投入多少,因此,民办高校应以学校实际为立足点,以专业共性建设共享实验基地,建设切实可行的传统物流、国际物流实验体系,借助现代化技术,如VR技术、仿真技术等开展国际物流实验教学。

(四)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质量,打造国际化教学团队

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首要前提就是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要培养融合“一带一路”倡议的物流管理人才,必然需要一批国际化的教师,因此,西南民办高校可从内外两种途径打造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从内部本体看,各高校可以升学、培训、双师双能等多种方式鼓励老师完善提升自己,提升队伍国际化水平。从外部因素看,各高校可聘请有“一带一路”沿线贸易物流业务往来公司人员担任物流管理外聘专家,或是招聘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能力的物流管理老师,充实教学队伍,形成教学品牌师资。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民办高校一带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西南地区茶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蓝暖男”落户云南 时速250km 新型“复兴号”在西南地区首次投入运营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夜郎自大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