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自信培养

2020-10-09 10:47赖宁艺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语言

赖宁艺

摘要:目前我国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學中,仍然存在“重知识、轻应用”,跨文化交流意识不足,欠缺文化自信等问题。从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入手,立足于文化自信培养,旨在分析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的语言技能、文化知识,获得更多的启示,丰富精神世界,继而通过跨文化交流传承、传播中华文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自信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048-0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1 世纪,跨文化交流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它不仅体现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而且更为广泛地深入到民众间的交流。掌握好英语这门外语,这将更有利于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输出中国文化。重视外语学习。外语学习,一方面,可以让中国更好地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新型人才,而这些新型人才将通过汲取世界最前沿的创新成果,反过来助力中国文化的发展,最终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语言是通往世界的大门,它为各国交流搭建文化之桥。英语作为一门全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承担着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任务。教学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考试导向、跨文化交流意识不足、欠缺文化自信等问题,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及至西方文化一直处于“仰视”的状态;他们错误地认为“外国地月亮比较圆”,这种失衡状况亟须改变。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教师当下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呆板,忽视全面性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过分注重“听说”,忽视“读写”,便会导致“盲文英语”;过分注重“读写”,忽视“听说”,便会导致“哑巴英语”。以上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仍有应试教育倾向,过分注重语言技能训练, 忽视了英语日常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始终在低水平状态下徘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代入感较差,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英语教学偏向于背诵和记忆为主,没能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英语文化的情境,当然也无法让学生了解英语的文化魅力,没有给学生带来语言的更多交际、交流的空间。

2.教学内容单薄,忽视人文性培养

语言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即基础语言技能;二是通过一门语言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并通过跨文化交流,提升和传播本国文化。随着我国多年来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时,已经在高等教育学习阶段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继续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把英语当作语言学习技能,忽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那么一方面将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基础技能层面的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维度也将得不到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可以过分注重语言技能教学,把英语单纯地当作工具,使学生以考试、考级为目的,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促使学生通过英语了解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在外国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西方节日与国内的端午节、清明节和重阳节等做比较[1],介绍不同节日与文化习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在对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中国的古典诗词,创造性地促进学生发现诗词之美,推动中国诗词走向世界。

3.教学理念固化,忽视思辨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虽然关注英语的人文性,但是文化教学仍处于失衡的状态。少部分师生错误地将英语的人文性视为单边的教学活动,教师一味地介绍,学生机械地接受,师生均以仰视的心态对等英语及其背后的西方文化,忽略了中国文化自信培养。

语言是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语言学习具有双向性,学生在学习世界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可以将中华文化传播出去。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学生批判地汲取外国文化营养,继而培养文化自觉, 建立文化自信,而不是一味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 臣服于西方文化霸权。大学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更要运用跨文化的教学理念,在语言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让英语进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等学校英语教学与文化自信生成策略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重视学习英语,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传递中国精神,让世界全方位地认识中国。教师有责任寻找更优质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地为国家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树立正确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 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效果的好坏,所以教师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 的教育观。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为国家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栋梁之材,培养的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要有工匠精神,不断自觉地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学识水平,训练发散灵活的教学思维,继而从外语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自信等方面教导学生,使其既拥有用外语交流交际的能力,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健康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师是学生走向世界的引路人。《大学跨文化英语综合教程 1》第三单元《打破刻板印象》(Breaking Stereotypes)以西方对亚洲刻板印象与偏见开始,讲述了一位西方女学者在日本工作和生活发现西方对亚洲人的 认识存在偏见与误会。[3]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延续大学的语言技能的训练,更要带领学生思考文化刻板印象问题,开展中国文化传播的探索式教学活动, 比如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教育和社会制度等,进而让学生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

语言技能与文化教学两者缺一不可。教師要在语言教学中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差异比较中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进而形成健康的跨文化交流心理。教师要将德育、美育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获得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首先,语言学习是阶段性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要有计划、有步骤,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贴合课本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让学生真切感受英语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文化体验的方式,深化英语实用性,适当地加入中国文化元素,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展现不同文化的魅力。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媒体技术来改变英语课堂模式,将主动性、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学习资料,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平台,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展现给学生;加入更多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以新闻听力教学为例,来阐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新闻听力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熟悉英语新闻的结构和框架,并完成训练题。紧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和答题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侧重讲授学生的弱项,如信号词等;然后,让学生再进行一轮习题训练,以此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能将本节课的语言知识运用到专业和生活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使用本节课所学语言知识和新闻结构,讲述一则新闻,巩固和加深本课语言知识积累。这类探索性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将英语语言知识运用在专业学习和生活中的能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英语口语大赛、英语戏剧大赛和阅读大赛等学科竞赛,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使英语教学的语境更加真实,语言运用更加频繁,帮助学生进入英语花园中去摘取果实。

3.提升知识文化修养,坚定文化自信

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维系着人类日常生活和活动;不同国家间文化的沟通交流、摩擦融合,可以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适当地增加知识点和文化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文化共鸣,建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师可以把语言教学与当代中国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讲授“tangible”(明确的)时,可以造句:“Laos strongly supports China-proposed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initiative has been producing tangible benefits for the country.(老挝坚决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倡议已经为该国带来切实利益。)”[4]这就把英语教学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密切关系,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教师也可以将习语和文学作品融入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体悟到中外文化的魅力所在。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统的语言技能训练,也是国别区域和人文历史的学习。大学英语教学要通过比较、品鉴和交流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对世界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

三、结语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讲过:“一个民族谋求文化的发展,更必须具有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自信心,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只知匍匐于外国文化的影响下,甘心接受人家的‘同化,这势必丧失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而丧失了文化的独立性,也将丧失民族的独立性。”大学英语教学,绝不是单向输入,而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假如不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学会辩证思维, 就可能会导致或盲目排外、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这两个极端倾向。我们必须意识到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既要重视外语教育,也要更重视母语文化的教育。

总之,教师和学生应该共同努力,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基,提升自身的修养,建立文化自信。教师应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人生启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为中华文化发声,扩大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李丽雯 .论文化自信视野中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J].2018(6):141-144.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N].人民日报 ,2016-12-09(1).

[3] 张红玲 .大学跨文化英语综合教程 1[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48-51.

[4] 张红玲 .大学跨文化英语综合教程 2[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9:31-32.

责任编辑:赵世鹏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英语语言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