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研究

2020-10-09 10:09苏光耀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摘要:“双一流”建设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索精准学科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浙江工商大学ESI学科分析、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科研競争力分析、国际顶级期刊遴选和学院ESI论文奖励办法的制定4个典型案例,介绍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的具体内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学科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服务案例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61

1 引言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作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决策(简称“双一流”建设)。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颁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丰富了“双一流”建设的内涵和方式。“双一流”建设实际上是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整体建设,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发展,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目前,各高校都在努力强化自己的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优秀人才梯队,努力使更多的优势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无论是科研管理者、决策者还是研究者,都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提出了专业化和精准化的要求。

“双一流”建设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要求图书馆以学校的学科体系为中心,紧紧围绕学科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及用户开展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精准化学科服务[2]。由于每一所高校的定位和学科发展目标不同,再加上每个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和办馆水平不同,导致学科服务模式存在差异性。各个图书馆应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构建独特并适宜本校的精准学科服务模式[3]。本文以服务“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介绍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的具体内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学科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精准学科服务的内涵

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引进学科馆员制度,随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陆续推行了这一制度,学科服务在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一直备受重视。张晓林[4]认为学科服务是以学科馆员为基础的学科信息服务模式改革,提供学科信息化和内容知识化服务。储节旺[5]将学科服务定义为根据学科用户的需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软科学研究方法,为用户的科研和学习提供专业的学科信息与知识服务。学科服务作为一种创新性服务,其内涵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学科服务向着专业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还存在拓展与深化的巨大空间。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以来,“精准”一词被社会各界热议,精准理念在医疗、军事、农林业、工业、商业等社会各行业均有应用[6]。2016年,图书情报界学者也提出了精准学科服务的理念,针对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的理论、内容、对策及重要性的研究较多,但对实践案例的研究较少[7]。目前对精准学科服务还没有明确定义,国内学者对其正进行相关研究。朱韶华[8]认为精准学科服务可以集成图书馆的学术资源,精准捕获用户的信息需求,向不同类型的用户精准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学科服务。孙彤[9]将学科化精准服务概括为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个人全方位小数据而提供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储节旺[5]将学科精准服务定义为基于图书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合理布局学科资源,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个性化学科服务。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精准学科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更高阶段,是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精准地提供所需的学科服务[10]。

3 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精准学科服务的实践案例

浙江工商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始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从最早的学科联系馆员制度到学科馆员制度,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团队已经形成,学科服务内容和模式正朝个性化、嵌入式的精准学科服务不断深化与完善。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把握学校的学科发展重点,以学科信息需求为导向,将学校和院系职能部门作为精准学科服务的重点对象。以学科馆员为实施主体,开展精准学科服务顶层设计,洞察用户需求,创新服务理念,目标是满足高校学科建设、科研绩效评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需求。

近几年,图书馆为科研部、人事处及学科办等校级管理与决策职能部门提供科研管理、学科建设战略性规划与前瞻性部署所需的决策支持服务,为院系科研管理与服务部门提供学科建设与科研评价所需的管理支持服务。在实践工作中,学科服务团队逐步改进学科分析报告的形式与内容,完成了《浙江工商大学ESI学科分析报告》(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浙江工商大学ESI工程学学科院系贡献度分析报告》及《浙江工商大学科研竞争力对比分析报告》等多份学科分析报告,为学校和相关部门领导在学科建设上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提升我校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和整体实力,构建国际顶级期刊遴选的评价指标,协助科研部完成《浙江工商大学国际TOP期刊目录》的制定,以促进学科发展,激励科研人员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基于院系需求,协助学院制定和实施《学院ESI论文奖励办法》,以助力学院学科发展。

3.1 案例1:浙江工商大学ESI学科分析

3.1.1 ESI学科发展动态监测及影响力分析

浙江工商大学在21个ESI学科上有收录的论文,对这21个ESI学科的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高被引论文数、学科阈值、机构排名等指标进行采集。ESI数据库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对ESI每期学科数据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便于实时监控,获取连续性数据,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合理地对学科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于2016年开始持续跟踪采集本校ESI学科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本校ESI学科的连续变化,动态监测我校ESI学科的发展态势,再通过数据挖掘方式解读数据背后的影响因素,为学科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笔者先利用Incites数据库对2009—2019年浙江工商大学的WOS发文按照ESI学科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用某ESI学科的总被引频次除以ESI数据库提供的学科阈值,可计算得出各个学科的影响力比值(如图1所示)。学科影响力比值直接反应了该学科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水平,学科影响力比值大于1表示进入全球前1%。

通过近几年的持续跟踪监测,在第一时间发现我校农业科学和工程学已经分别在2016年5月和2018年11月进入了全球前1%学科。农业科学学科自2016年5月首次进入ESI前1%学科以来,全球排名处于稳步的上升中,最新排名为465/875,已接近全球前5‰(如图2所示)。

由于InCites和ESI数据库的更新时间和收录范围不完全一致,实践中会出现学科影响力比值超过1但仍未进入ESI前1%的情况[11]。跟踪监测所有ESI学科2016-2019年的学科影响力比值,我校计算机科学和化学的学科影响力比值一直处于稳步上升中,最新的比值分别达到了0.89和0.85(如图3 所示),预测未来两年有可能进入ESI前1%学科。

3.1.2 ESI学科院系贡献度分析

ESI学科排名一般是按某一ESI学科的论文总被引频次来排名,因此笔者采用高校各学院的论文总被引频次在某一ESI学科论文总被引频次中的百分比来计算ESI学科院系贡献度。分析ESI学科院系贡献度可以定量研究各学院对学校ESI学科排名的贡献,评价各学院的科研绩效,进而为学校规划各学院的学科发展及资金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12]。InCites和ESI数据库导出的是Excel格式的文件,每个ESI学科涉及多项指标的大量数据,单纯的手工处理费时费力且易出错。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使用了DDA分析软件、Excel办公软件和人工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2008-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ESI工程学各学院的论文总被引频次,院系贡献度分析如图4所示。

3.1.3 ESI高水平论文分析

高被引论文是指同一年同一ESI学科统计最近10年发表论文中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的论文。热点论文是指某一ESI学科统计最近两年发表、在最近两个月里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0.1%的论文。高水平论文是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的合集,高水平论文数可以反映某一机构的科研质量,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将“ESI高被引论文”纳入评价指标。高水平论文随ESI数据库每两个月更新一次,如果没有及时跟踪监测,可能会错失高水平论文的信息。因此,图书馆在做ESI学科分析会单独对高水平论文进行分析,分析各ESI学科的高水平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本校作者排名情況、作者二级单位和发表年份等信息,从中发现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为本校作者的高水平论文,及时通知相关作者并协助他们开具高水平论文的检索证明,作为科研成果的支撑材料,同时为职能部门审核和奖励高水平论文提供依据。

3.2 案例2: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科研竞争力分析

为了明确浙江工商大学在12所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中的位置和发展状况,笔者选取11所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美术学院除外),从期刊论文数量与影响力、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基金项目数量与金额、科研奖励项目级别与数量、高产与高被引作者数量、高被引论文数量等指标对这11所高校的科研竞争力进行全方位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到浙江工商大学的外文期刊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频次都偏低,中文期刊论文与总被引频次虽然不高,但篇均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其他高校;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太少,排在倒数第二位;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与金额偏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量较多,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数量远高于其他高校;科研奖励项目数量处于中游,但国家级科研奖励项目偏少;高产与高被引作者数量及高被引论文数量均偏少,排在倒数几位。

通过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科研竞争力分析,明确浙江工商大学在浙江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差距和不足,为今后发展提供方向和目标。进而建议扩大国内外合作渠道多发合作论文,提升论文数量,鼓励与名校高被引作者合作发文,以提升论文的影响力,从而增加高产作者和高被引作者人数。同时,选送高被引论文作者到国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师从一流导师研修学习,合作发表高被引论文,培育我校高被引作者进入全球高被引作者行列。

3.3 案例3:国际顶级期刊遴选

国际顶级期刊的遴选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相关学科的高质量期刊,从而积极投稿实现发表,进而推进学科的发展。本案例基于我校科研部的委托以及学校各学科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调整的需求,图书馆与科研部共同进行国际顶级期刊的遴选。图书馆主要负责构建国际顶级期刊的遴选原则、确定期刊评价指标、制定学校相关学科国际顶级期刊候选目录,科研部主要负责遴选原则的制定、专家意见的收集和最终期刊目录的确定。

为贯彻落实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走内涵式、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之路,本着以“质量为核心,兼顾学科差异性”的遴选原则,科研部根据学校现有学科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方向,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进行国际顶级期刊遴选。在期刊遴选过程中,图书馆从学科差异、平台差异、学科发展等方面来选择评价指标,最终确定JCR影响因子、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作为遴选指标。在综合考虑期刊发文数、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和期刊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JCR期刊Q1分区(前25%)、中科院期刊1区和2区(前20%),遴选出483种期刊进入国际顶级期刊候选目录。科研部先将期刊候选目录发给学院,由学院组织相关专家从中挑选出与本学院学科领域相匹配的期刊,再将遴选结果发给相关领域的同行专家,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并经过校学术委员会评议,最终确定171种国际顶级期刊并发布通知文件,同时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一次。

3.4 案例4:学院ESI论文奖励办法的制定

如何保持学院ESI学科优势并进一步突破,需要学院管理层在学科发展、资源配置、奖励政策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引导,其中奖励政策的方向引领至关重要。2016年5月,我校农业科学首次进入ESI前1%学科,工程学是下一个最有希望进入ESI前1%学科。学院为了加速工程学进入ESI前1%学科和提高学科院系贡献度,基于院系的实际需求,图书馆协助学院制定和实施《学院ESI论文奖励办法》(如表1所示)。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了学院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学院相关ESI学科国际排名和学术影响力,工程学也于2018年11月成功进入ESI前1%学科,该学院的院系贡献度也达到了40%。学校科研部制定最新的全校科研奖励政策时,也将学院ESI论文奖励办法作为参考。

4 总结

(1)摸清家底,明确发展重点与特色及差异化学科建设。优化学科资源的配置,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进而带动其他相关学科发展形成学科群,实现高质量、有内涵的学科发展。依据我校ESI 动态监测结果,将优质资源配置到最具有优势和最能做出成绩的学科上,进行特色和差异化建设,填“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的空白。

(2)打破壁垒,资源共享,优化顶层设计。打破校内部门、学院、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校、院、馆三方协同联动模式,校内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制定学校整体一流学科建设的方法与路径,由各学院负责落实推进各项具体工作。

(3)树立“双一流”战略意识,精准对接需求,积极制定一流学科的倾斜政策。学校要积极制定有利于一流学科发展的人才引进、科研奖励和国际国内合作的倾斜政策。做好宣传引导,注重优秀学者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强化引领、示范和带头作用,努力营造全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浓厚学术创新氛围。

参考文献

[1] 苏光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高校潜势学科发展预测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J].情报探索,2018(5):8-14.

[2] 赵雪巖.“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30):177-178,183.

[3] 黄娜, 谭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9,32(6):54-59.

[4] 张晓林.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J].津图学刊,2003(6):13-16,80.

[5] 储节旺,汪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精准服务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7):107-112,127.

[6] 姜峰.精准学科服务管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5(4):7-9.

[7] 王声媛.“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情报精准服务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6):84-87.

[8] 朱韶华.精准医疗背景下的精准化学科服务[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6,37(2):71-73,89.

[9] 孙彤.以知识的信息(KBI)为视角论医院图书馆精准化学科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9):120-124.

[10] 丁海容,唐成毅,王军,等.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7(3):29-32.

[11] 李梅,邵彦坤,肖宗花,等.高校图书馆ESI学科服务模式探索——基于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8):37-41,82.

[12] 马静,孙卫忠,张媛,等. ESI学科分析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1):35-39.

作者简介:苏光耀(1981-),男,博士,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学科服务、信息分析与预测。

(收稿日期:2020-05-30 责任编辑:孙 炜)

Abstract:The proposal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bring higher requirements of discipline service to university library. It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precise discipline service. Taking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Library for example, through the four typical cases of ESI discipline analysis of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key univers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ternational top journal selec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ESI paper reward method,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precise discipline service contents of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Library,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carry out precise discipline service.

Keywords:“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Library; Precise Discipline Service; Service Case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