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傣汉双语教学现状探究

2020-10-09 10:47代严格
现代交际 2020年16期
关键词:傣族双语教学对策

代严格

摘要:傣族适龄儿童在汉语普通话的学习上较为困难。从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概况和学生语言学习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双语教学”的现状,指出在教学中存在家校缺乏有效沟通、汉语过渡困难、教学资源匮乏三个问题。基于问题,提出政府要加大民族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门应增开双语幼儿园,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增加有效沟通的对策,希望为该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双语教学 傣族 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6-0204-02

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于2018年9月开办了首届双语班,双语班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开办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家长和傣族适龄儿童三方面主体对双语教学问题展开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多数的少数民族位于边疆和偏远山区。那里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滞后,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发展教育是根本之道。汉语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在各民族的沟通与交流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的交流逐渐增多,汉语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也逐渐成为当地居民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双语现象尤为突出。

为了探索适合云南省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 (SIL) 东亚部与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院及景洪市教育局于2005年在景洪市3个乡镇5所小学合作完成了一个双语教学项目,其目的在于帮助傣族儿童巩固自己的母语并顺利适应汉语教学。为克服傣族儿童入学时学习语言的困难, 该项目让学前班儿童先使用傣语接受教育, 充分奠定其母语认知基础, 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后, 由傣汉双语同步教学过渡到高年级的汉语单语教学。[1]如果傣族学生掌握不了汉语的使用,不仅会影响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会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傣族学生没有办法听懂教师讲课内容,理解不了课本上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甚至退学的消极心理。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在办学中意识到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开办了傣汉双语教学班。双语班的开办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应减少了傣族学生学习中的诸多困难,但双语班在开办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便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二、基本情况

1.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是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块稻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西双版纳位于北纬21°10′—22°40′,东经99°55′—101°50′,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面积有19124.5平方公里,東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景洪,也是傣语,意思是“黎明之城”,它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和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景洪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傣族、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瑶族、壮族、回族、苗族、景颇族、佤族、汉族等13个民族。据统计,2017年全州常住总人口118.0万人,户籍总人口100.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7.8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77.9%。傣族是主体民族,有33.3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3%。全市常住人口54.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0.01万人,占户籍总人口70.6%,其中,傣族14.3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3.8%,为主体民族。

2.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的基本情况

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位于景洪城区,创立于1931年,以前叫“车里县第一小学”,1955年改名为现在的校名。允景洪小学是一所省级实验小学,省一级示范小学,也是西双版纳州办学规模最大和设施设备比较完善的小学。西双版纳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位于景洪城内与旁边村寨交界处的万达国际度假区,学生主要源自周边的傣族村寨。据2017年学校官网的数据统计,在校学生28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1512人,占学生总数的53.7%。由于学生主要来自周边傣族村寨,因此万达校区针对生源的特殊性,于2018年9月开办了首届双语班,到2020年为止,该校有且仅有一个双语班,即二年级一班,该班有36名傣族学生,其中男生17人,女生19人。但因为开办双语班投入的时间、资金、师资巨大,所以该校于2019年已停止开办新的双语班,目前的二年级一班将会持续开办到学生毕业为止。

3.语言使用情况

在西双版纳地区,本地的民族通用方言是“景洪话”。通过调查发现,万达校区的傣族学生会根据使用场合和对象的不同而随机选择使用傣语或汉语。这部分傣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征:在校园里,与傣族同学多用傣语交流,而与其他民族同学用普通话或者景洪话交流,与本民族和外民族教师沟通基本上都使用普通话。在社会中,与傣族陌生人多用傣语交流,而与外民族陌生人大多使用景洪话。在家中,学生和家长之间主要通过傣语进行交流。从以上傣族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家庭语言环境基本上都是傣语,在学校才有较多机会接触到汉语;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傣族学生普通话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傣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允景洪小学万达校区自开办傣汉双语班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经调查发现,这些双语班的学生相较于那些没有进入双语班的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显得更加开朗与健谈,普通话的使用也显得更为熟练。在学习方面,由于这些傣族学生的教师是民族教师,当教学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教师会采用傣语、汉语、景洪话三种语言交替的模式讲解;因此,双语班的学生在知识接收方面更具优势,成绩也略高于其他非双语班的傣族学生。但是,双语班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1.家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尤其是双语班的开办,更离不开家校之间的密切合作。二年级一班在开班初期存在着傣族学生退班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校有关教师和领导在傣族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没有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如班上有两个学生是汉傣,日常生活都使用汉语,不能很好地在双语班学习,最后退出了双语班。而学校招生办对学生家长所做的前期思想工作也不到位,使个别的傣族学生家长对双语班没有正确认识,担心每周开设的傣文课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最终放弃双语班学习。

2.汉语过渡困难

对于傣族学生而言,傣语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通过和傣族学生的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傣语和汉语在句式上的不同,确实给孩子们的汉语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傣族学生在接触汉语句子时,不仅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还要在大脑中对句子进行快速再加工,变换成傣语句式,这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来说,的确困难。例如:

汉语:刚洗好的衣服

傣语:件 衣服 刚 洗好 这[2]

3.教学资源匮乏

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边疆地区,经济、教育比较落后。学校为了开办双语班,克服重重困难,为双语班配备了最好的教学设备,每位学生一台平板电脑;并开设了丰富的特色课程,如傣语课、傣族章哈等。学校还举办了傣陶、傣族舞蹈、葫芦丝等社团活动。这种投入是巨大的,校方再没有更多的资金条件去开办第二个双语班。

四、双语教学的对策

1.政府要加大民族教育的投入

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教育的發展将会影响人才的培养。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在资金、师资上给予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上,把培养、培训本民族双语教师作为重点,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财力方面的支持。

2.教育部门应增开双语幼儿园

教育要从小抓起,尤其是语言类的教育。目前,在景洪市仅有一所双语幼儿园,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增开更多的双语幼儿园,在幼儿阶段就开展双语教学,教授学生汉字和汉语拼音,从而减少傣族学生步入小学阶段所面临的汉语过渡困难等方面的问题。

3.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建立有效沟通

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制度、资金的保障外,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有关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家长沟通,以打消家长的顾虑。同时,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跟踪教学,建立学生学习成长档案,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家长也可以积极与教师沟通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瞿海萍,季红丽,张万君.傣汉双语教学模式下的傣族儿童母语及双语能力调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2]王静.傣语对当地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第一小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傣族双语教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别样的风情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