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0-10-09 10:36张晓慧戴欣怡
新一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渗透

张晓慧 戴欣怡

摘 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决定国际商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養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层面的语音、词汇、句法、语域、文本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观察、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从非语言层面的非语言行为(body language)、思维方式、价值观取向等方面渗透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并遵循实用性、阶段性、持久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渗透

在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目前在我国400多所高校中均有开设,但其教学大都依照“英语十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进行跨国商务活动,造成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岗位后深感交流的困难,当然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这样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就会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马克·埃利斯与克利斯汀·约翰逊在其出版的著作《商务英语教学》中提出的五个技能:1)会议、讨论技能;2)提供信息技能;3)电话交流技能;4)商业文书写作技能;5)社交活动能力。要求学生懂得商务的基本礼仪,尤其是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进行商务洽谈.而非使用教科书中死板的句子。同样,英国商务英语专家Nick Briger也曾指出,商务英语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等核心内容。两位专家一致强调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作为核心,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为熟练运用语言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战略中,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商务英语中的文化体现

(一)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

A.商务英语语音、词汇方面的文化差异

商务英语有着英语语言的共同特征,又带有“商务”特色,商务英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色彩,具有语言清晰准确,行文简洁,用语礼貌正式的特点。商务英语源于普通英语,但又是普通英语与商务各领域专业知识的结合。因此,商务英语除具有普通英语的语言学特征之外,又具有其独特性。从语言表达方式方面来看,不同语音、语调、语速言对语信息意义起调节作用。与词汇相比,英语本族人对英语语调的反应更强烈,不同的语气音调表达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语义。另外,良好的发音可以赢得对方的认同感,英语中的重音用来表达特殊的话语含义,适当的调整语速则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停顿的正确使用可以达到幽默和强调的作用。注意到这些语言细节都会在商务沟通中提高交际者语言表达的精准度,营造轻松和谐的沟通环境。

从词汇角度来看,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虽然显而易见其词汇包括金融、外贸、广告、银行、零售、旅游、证券、保险、货运、出版等各行业的术语,但商务英语学习者更应该看到英语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语言内涵才是影响语言理解、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并造成商务活动中的误会和冲突的罪魁祸首。首先,当某些词语、现象或者事物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而在另一种文化中不存在时,即存在“全空缺词汇”。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三个代表”、“下海”等。其次,某些词句或者现象在两种文化中都存在,但所赋予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因而影响准确的理解和表达,即半“空缺词汇”。例如对商人的理解,英文的包含范围要大于中文。让人更容易误解的是,还有一些字面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汇,将它们放置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会产生完全相反的含义,因此我们称这类词汇为“冲突词汇”。例如,对红色red的理解,西方理解其为冲突,而在中国则被认为是喜庆;龙(dragon)在东方是权力和至高无上的象征,在西方则代表邪恶。再如,在国际商务洽谈和日常会话中,交谈者首先碰到的就是姓名与称呼的词汇,在这样的基本词汇上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比如,中国女子结婚后保持原姓,西方女子结婚后改为夫姓,中国人的姓氏与宗教很少有联系,而西方人的姓氏多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这些差异只不过是文化汪洋中的一滴水,更能反映文化差异的乃是不胜枚举的词义联想。例如:你可以和美国人说在他方便的时候(at his convenience)会见;而对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或其他用英语的人则不宜用“convenience”这个词。因为“convenience”有“厕所”之意。众所周知,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十三”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近来这种蕴涵也被国人所接受。除此之外,有关数字在英文与中文中的联想不同的还有很多对中国人来说,不了解这种文化背景是无法意识到这种字面背后的细微语义差别的。即使表达的理性概念相同,往往亦会因文化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正因如此,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不了解语言的这种“文化信息”,有效交际势必受阻。

B.商务英语句法方面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在句法(syntax)中的体现,是第二个层次上的差异。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英语属于屈折语,它以形统意,用严密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语法范畴和语义信息。具体地说,英语是以限定动词为核心,从而支配句内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句子主谓结构的复杂化只通过扩充句内成份的丰满度来实现,前呼后拥,递相迭加;凡是主谓结构都是句子,也只有主谓结构才是句子。而汉语则以意统形,按逻辑事理的顺序横向铺排,意会、流动、气韵三位一体,没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态,任何相关联的语段,只要语义配搭合乎事理,就可以联结在一起组成句子,所以,不论是语义因素还是语用因素,都大于它意义上的“句法因素”,能负载最大的信息量,使汉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反映在句法层次上,则表现为英语的空间型构造和汉语“流水句”式的时间型样式。以中、英商务函电为例。试比较以下报盘的中、英文表达:“我们须申明,丝绒的需求殷切,而现货有限,该盘有效期一周。”“We must Stress that this offer is firm for one week only because of the heavy demand for the limited supply of this velvet in stock.”可见,中文用四个短句,而英文则用了一个长句来表达。这是跨文化交际中,值得深入学习的表达方式。

C. 商务英语语域方面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系统的词汇和句法层次上,而且还体现在语域(register)层次上。就拿招呼问候来说,中国人说“早上好”、“您好”,却不习惯于说“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汉语文化中,熟人在街上相遇,作为寒暄客套语会问:“你到哪儿去?”吃饭时间相遇,会问:“吃过饭了吗?”问对方年龄、婚姻、家庭、收入等也是家常便饭。但对西方人,这种探隐问私的方式未免失之粗鲁无礼。同理,在赠送礼物或恭维赞扬方面,中国人视谦虚为传统美德,送礼时常常说:“这是一点儿小意思,不值钱,请笑纳。”西方人则会感到纳闷,连自己都不看中的东西怎么送别人呢?在国际商务交往中,忽视语域的民族文化特征,就难免产生文化冲突。语言的相对性和文化的相对性相互依存,交互作用,在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习惯和语言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 商务英语文本方面的文化差异

文件、契约等是由语言形成的,我们把这种语言组成的文件、契约等称为文本(text)。前面我们分析了在词汇、句法、语域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仅仅从字面、词面、句面去理解含义和运用语言常常会造成误解甚至冲突。但在有了上下文,在一个完整的文本中是不是就不再会有意义的误解和文化的摩擦与冲突呢?也不尽然。仅以契约的文本为例,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对待契约的态度是大不相同的。西方文化是契约文化,他们非常重视契约的精确性,也非常尊重契约的权威,契约一旦生效就会严格执行;可是在东方文化的传统中,对文本是大而化之的,更注重的是信誉。意识到这种差别,并予以重视,才能更有效地遵守国际商务的活动准则。

(二)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

这里我们想探讨的是东西方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非语言层面文化差异主要存在于与语言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取向等。胡文仲、毕继万在其所著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一书中的归类较为清晰,即:体态、副语,又被称为“非语言行为”;此外还有客体语及环境语,被称为“非语言手段”。与语言性文化相比,非语言性文化不仅更直观,而且在交际信息中约占65%。

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体态语又称“身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其中手势语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较大,例如一个“OKey”手势,在美国表示很好,而在法国表示“零”或者“毫无意义”,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要慎用手势语。副语主要依赖语调、重音、停顿等音韵衔接手段及身势语来实现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其中也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客体语指的是与人体有关的相貌、服装、饰物、气味、笔迹等所表达的交际信息。例如,国际商务活动中十字形的挂件是不吉利的象征,因为西方人认为它是天主教异端教徒的标志。最后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例如,中国人对体距的要求不高,人们能够容忍拥挤;而在英美人无法适应近体距离和体触,一旦出现拥挤现象,他们会回避。在商务活动中,应注意以上非语言手段所传达的信息。

思维方式受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不同社会文化结构下是有差异的。 如就东西方文化而言,两者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征:

首先,东方文化重演绎推理, 而西方文化重归纳推理;东方文化偏好综合思维,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西方文化偏好分析思维, 即在思想上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在商务活动中,东方人一般注重“先谈原则, 后谈细节”。西方文化不同,尤其是美国人,习惯从具体事物入手,认为细节才是问题的本质,在他们的合同中,各项条款的认定也比东方人细致明确。

其次, 东方文化注重统一, 强调整体优先,西方文化注重对立,强调部分优先。例如中国和日本,往往对全部问题进行战略性的考虑,认为只要能建立起和谐的业务关系,细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西方文化特别是英美人采用的是順序决策方法,先将大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他们习惯于解决一个条款推进一个条款,最后的协议就是将各个小协议综合起来。

另外,东方文化中的思维法方式是以螺旋形对一个问题加以展开,尽量避免直接切入主题。 英美文化则偏向线性思维,切入主题后就开门见山地先陈述中心思想。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中国人采用的是含蓄的表达方式,他们认为含蓄的表达方式优于直接的表达方式。 英美国人由于受线性思维和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最重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重具体胜过整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商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直接”和“简明”,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价值观是最深层次的文化,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必然会遭遇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价值观念的不同,典型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时间观念的不同。西方发达国家人们的时间观念很强,拥有“单一时间习惯(Mono-chronic time or M-time)”,他们把时间区分为一个个小的单位,然后很关心准时性;倾向在一个时间点上,只专精一件事情。例如 “时间就是金钱”这一观念便是从美国推广而来。与此相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人们持有“多重时间习惯(Polo-chronic time or P-time)”,P-time的特征是同时间内发生许多事情,并且“和人们之间有很大的牵连”。中国是多种时间利用方式的典型。中国人在使用时间上随意性灵活性强,在商务活动中,更注重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会把大量时间用在建立友谊增进了解上。

其次,是平等观念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润分配,另一个是“权利差距”。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平等主义价值观,认为买卖双方无论哪一方都要获得一定利润,因此在对利润的分配问题上相对更为公平。甚至,许多美国经理认为,利润划分的公平性似乎比利润的多少更为重要。而东方人受等级意识的影响较深,卖方往往会顺从买方的需要和欲望,对利润的分配较为有利于买方。此外,“权利差距”也是商务活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中国作为高权利差距国家,在商务谈判活动中的等级差距随处可见。上级的权威性受到极大尊崇,而下级经常依照上级的指示办事。等级分明,人们根据自己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面对需要超越自身权力而做出的决定,而向上报告等待指示时,这种高权利差距就造成了商务谈判效率低,时间长的缺点。而美国是低权利差距国家,每位商务谈判人员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权利,面对问题能当场做决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使谈判人员更具责任感。

还有,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不同。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群体意识 忠实于国家权力和集体的利益,注重个人利益是私欲的表现;而西方文化崇尚自我意识和个人奋斗,如果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就等于人权的丧失。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中国人注重群体,将自身看作是群体的一部分,服从群体的意志,为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做出个人选择,因此每个人的荣辱进退都跟这个群体密切相关。而受个人主义影响,美国人认为,人是独立的个体,既有责任也有权利,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达到既定的目标,并且将使用权力和冒险视为好的品德。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原则

商务英语专业课时安排有限,专业知识繁多,而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在教学过程中导人文化因素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保证教学效果。

(一)实用性原则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务是指围绕贸易、投资开展的各类经济、公务和社会活动,具体包括贸易、金融、营销、旅游、新闻、法律、外事等。因此,当前的经济环境使商务英语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跨文化知识必须要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结合,那些课堂上教授的跨文化知识,应该与学生在各商务情景中的英语交流结合起来,而不是孤立的,就文化而学文化。对外经贸大学原校长陈准明先生曾专门撰文强调商务英语专业考核管理目标的设置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商务函电的处理、市场调查报告写作、案例分析、广告商标的语言分析与创作、经济报道互译等。

(二)阶段性原则

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便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导人的文化内容。

(三)持久性原则

文化一词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非短期内能很好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文化的學习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持久性原则要求将目的语的文化持久、系统、高强度和循序渐进地导人。通过案例法教学、任务法教学、情景法教学,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分析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结构和商务文化方面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再通过介绍目的语文化的历史、文学、典故、习语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理解目的语的商务文化。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渗透和提高策略

在商务活动中,只有克服文化障碍,消除误解,才能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渗透跨文化意识,循序渐进的学习是提高有效的策略。

首先,应适时开设侧重于商务内容的文化课,例如商务文化、贸易(谈判)礼仪等。这些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都要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谈判;在每节课前设定一个文化方面的话题,教师对话题首先进行讲解,然后举出实例,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先以一个实例作为课堂的首项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思考实例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找出现象在中国和英语国家的不同等。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堂课上学到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理解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使得学生对所学的文化内容理解更深刻,并能在以后的贸易实操中注重这些文化现象,达到满意的结果。

其次,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在商务活动的交流过程中,交际人要承认双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关注两国文化中的不同之处,并于自身文化相对比,从而客观公正的把握各自文化特征,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在商务活动中,应避免民族中心主义,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去衡量对方。同时,也应多总结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促使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从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渗透跨文化差异。在商务活动中,交际者需要对商务语言熟练掌握,且灵活运用。尽量用简单、明确、专业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俚语、成语等,更不要用易引起误会双关语和多义词。同时要注意沟通技巧,用得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避免因语言而引起的沟通障碍。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有关课外书籍,注意观察外教,开设选修课、讲座、报告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懂得狭义的语言能力不足以顺利进行对外交往的道理。

国贸活动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通常表现在非语言层面的各个方面。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各国文化背景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注定了人际交往中除了语言外,行为、礼仪和习惯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比如说,贸易往来中最基本的一些礼仪和礼节是必须要掌握的,包括不同场合的着装、打招呼的礼节,用餐时的礼仪等。这些非语言的交际因素一旦缺失,是不能用语言沟通来弥补的。再如,在时间观念、公私划分、做事流程以及问题处理方式等方面,中国的企业与英美的企业肯定也存在着差异。商务英语教师在教授有文化含义的词汇时,不仅要讲解词义及用途,还要说明其联想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教授商务英语会话时,要包括对外交往的礼节礼仪、英美国家的习俗和禁忌、外商的商业习惯、谈判技巧等内容,注重文化差异在不同语域中的表现;在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的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中英文在词汇、句法、函电形式上的差异。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身和学生的文化素质,这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最佳方法。对各种不同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更多的是指所学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语言或文字表达体现、通过举手投足反映,这样形成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就是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认知法等交际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只有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才能和西方企业关于人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文化氛围、工作理念、发展策略以及核心价值观等都只有通过人自身才能得到展现的理念接轨,为企业和自己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从而增加贸易伙伴,拓展贸易渠道。

商务英语学习过程是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适应全球化形势新变化的挑战,借鉴“美国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一下即为5个以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如果把這些目标说得再具体一些,那就是:运用外语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这些5C的目标都体现了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建设;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自觉地从学习中渗透英美文化,展开与贸易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商务跨文化交际做好储备。

参考文献:

[1]王振亚. 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系统功能语法与外语教学[M]. 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

[2]丁金珠. 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3]左小平.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J].商业研究, 2005(6)

[4]肖靖.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英语语音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6(3)

[5] 王宇.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

[6]汤声平,张金陵. 跨文化商业交际之研究[J].商业时代,2003(13)

[7]冯冬红. 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J].大学英语,2009(3)

[8]李微焓. 中美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10).

[9]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7.

[10]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P66

[11]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2]顾曰国. 《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13]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4:P70

[14]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P236.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渗透
独立院校商务英语微课教学探究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