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迷失与寻找

2020-10-09 11:36王华桢
戏剧之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徐海剧社冲突

王华桢

【摘 要】西法大剧社的话剧《寻“我”》讲述了白领徐海信丢失自我并寻找自我的过程。该剧从徐海信与周围环境的外部冲突和自我内心的尖锐冲突两个角度剖析了徐海信的心路历程及其所生活的荒谬社会环境,表达了对现实社会和人性虚伪的批判,呼唤对真实自我的追寻。

【关键词】戏剧文学;西法大剧社;《寻“我”》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037-02

西法大剧社的话剧《寻“我”》(编剧:董月,导演:李可悦)是西法大剧社自成立以来创作的优秀原创剧目之一。其讲述了白领徐海信上班途中做的一个梦。梦中他突然收听到自己失踪的寻人启事,到公司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假的。为了证明自己是真实的徐海信,他想尽办法,但就连妻子也认为他是假的。该剧既表现了现实的荒谬和人性的复杂,也表达了不要向虚假妥协,要善于沟通追寻真实自我的思想。笔者主要从戏剧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寻“我”》。

一、戏剧冲突

(一)冷漠:个人与环境的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冲突“关键在于要在人与人之间展开那种不同欲望、不同激情的冲突,也可以说是在舞台上打一场情感对情感、灵魂对灵魂的战争。”[1]《寻“我”》的戏剧冲突可以分为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外部冲突主要表现为徐海信与环境的冲突,这种外部冲突贯穿全剧。

公司领导谢总似乎是在维护公司的利益,但不是真正地关心员工,他不相信徐海信是真的,甚至威胁他。他对徐海信说的话是给其他员工听的,他要稳定人心,确保事有人干,查真相只是表面敷衍。老同事缺乏直接站出来的勇气,假装老道,小声地提醒大家徐海信是假的,他甚至怀疑徐海信之前就是假的。小同事担心徐海信影响自己的晋升,平时找不到把柄,现在却有机会排挤打压徐海信。善良的女同事真心关心徐海信,她第一时间发布寻找徐海信的寻人启事。当徐海信再次出现的时候,女同事想说明她了解的真相。但是看到其他同事用力使眼色时,她又吓得赶紧闭嘴。

回到家中,妻子也认为徐海信是假的。因为夫妻二人一直是同床异梦。徐海信忙碌,但妻子的生活负担比徐海信更重。徐海信在盘问中承认了自己不够孝敬母亲,不够照顾妻子和孩子,坦言自己在外忙碌都是为了家。可妻子和徐海信一样不仅每天按时上班,还要做家务。“一个家庭,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为别人付出、甚至牺牲些什么而没有回报,那么这一家人就像是由一个个病态的独立个体组成的,而不像是完整和睦的一家人。”[2]徐海信夫妻二人貌合神离,都是病态的独立个体。徐海信秘密太多,谎言太多,妻子再也无法选择相信他,总处于防备与不安之中。徐海信真假事关重大,家庭的烦恼、外界的询问让妻子面临巨大的压力。她爱这个家,为了孩子,考量利害后决定雇佣这个“假”徐海信来演真的徐海信。徐海信被迫答应具有讽刺性,他们的家庭生活成为一场交易。母亲是真正在乎徐海信的,她经常系着围裙倚靠在门口痴痴地望着手里徐海信的照片等着儿子回来。但当一个人面对复杂人性、丢失自我灵魂的时候,连他的母亲也无法辨认出他的真假。母亲想和徐海信交流,但怕影响徐海信的生活。徐海信也过于繁忙,忽视了与母亲精神上的沟通。

徐海信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的,不断向朋友、同学打电话求助,可是他们都怕惹麻烦,都急急忙忙地挂断电话。他们胆小怕事,选择从众,选择逃避。大家就像观看皇帝新装的一群人,屈于皇帝的威严,怕被人说愚蠢,选择从众,都选择保持沉默或者虚假的赞赏。《寻“我”》中缺少了那个讲实话的小男孩。虽然人人都在找徐海信,却没有人愿意出来证明徐海信是真的。

(二)妥协:真我与虚伪的冲突

《尋“我”》的内部冲突主要表现为徐海信个人的自我冲突。外部求助的无果让他近乎绝望,甚至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他问自己:“我是谁?这个世界有几个我?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如何去证明自己是真的?”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沟通的缺失、信任的裂痕、灵魂的丢失让徐海信难以找回自我。

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来分析,真正的“本我”徐海信是被生活所压制的。结婚生子、当个好员工,他处处重担在肩。他隐瞒妻子、帮助兄弟保守秘密等表现是对“本我”的压制。但按照现实的准则来看,他的行为失去真实性。这个半真半假的“超我”徐海信是以“假”乱“真”的徐海信,是徐海信想象中周围人要求的。而“自我”是徐海信在经历被怀疑真假,无人证明自己的表演。徐海信的“自我”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他内心冲突和人格分裂后的一种妥协,也是一种无奈的解决办法。

徐海信在潜意识里仍将自己纳入现实准则之下,即承认要当一个好丈夫、好员工。尽管“自我”这时不愿再压制“本我”,但仍然受“超我”的监督和引导,以面对现实生活。因此,当妻子让他演真的徐海信时,即现实显示出强迫时,“自我”选择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道路,再一次压制本我,让自己服从现实的要求。当妻子雇佣徐海信以“假”乱“真”时,徐海信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转变,徐海信打算接受自己的“假”,他妥协了。为什么寻我呢?何必要坚持真实呢?虚假的自己就承认虚假,以假乱真,好好生活不好吗?演就演吧,一直固执地证明自我,不如接受现实,不再证明自己是真的,而是屈服现实的认可,苟且地生活。他虽然愤怒地质疑了妻子,但还是答应了。徐海信内心是失落无奈的。

二、主题思想

(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徐海信的失落、挣扎与沉沦,人情的冷暖,人性的弱点与人际关系的复杂都在西法大剧社的《寻“我”》中暴露无遗。《寻“我”》细腻地揭示了人生的困境、缺憾以及社会的病态:出轨背叛、猜疑算计、误会争执、孤苦挣扎、相互倾轧等。

《寻“我”》开头徐海信过着琐碎而正常的生活。后来情节反转,徐海信被误认为是假的。当真实与怀疑同时存在时,真实的意义便大打折扣,真的反而更像假的。徐海信想证明自己的真实,但在这种大多数人都怀疑的时候,越是证明越被怀疑,越让人觉得虚假。按理说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假应该泾渭分明才是。可现实社会中有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谣言,选择的不是查明真相而是相信确有其事。我们判断的依据不是事实,而是对自己有利的“真实”。事实简单,复杂的是人性。

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貌合神离,才使得假的徐海信出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往往是复杂的,真假掺杂,让人真假难辨。社会生活中,那些表面看着光鲜亮丽的人,或许生活在痛苦中。当有利益冲突时,看似表面和谐,实则钩心斗角,各怀鬼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也就会暴露出来。

徐海信以为别人不知道不在意的事情,反而成了别人怀疑他是假的徐海信的证据。并不是别人不知道他的秘密,只是平时没有说破罢了。因为平时说出来会影响与徐海信的关系,所以大家选择沉默。但是在所有人都认为徐海信是假的时候,这些秘密便被说了出来,甚至成为助力徐海信丢失真实自我的帮凶。沉默并不是复杂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沉默爆发的时候便是灾难,徐海信此时百口莫辩。

(二)对真实自我的追寻

徐海信为什么一次次丢失自我?我想和徐海信自身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徐海信缺乏与周围人的沟通,没有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家庭里,他虽然爱护家人,但缺乏对家人细致入微的关心,缺乏和妻子的沟通交流,导致妻子的不信任;在公司里,他虽然干了很多事情,但只是就事做事,缺乏和领导同事的充分交流,而且经常将一些不该说的话当众说了出来,没有得到领导、同事的完全认可。最终在虚假生活的洪流里丢失了真实的自我。

徐海信的日常生活不就是当今许多上班族真实的写照吗?他苦心经营着的生活只是表面光鲜亮丽,真实的生活充满猜疑与无奈。现实和自己的愿望,各种道德及规章的约束和自己的本性总是存在矛盾,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徐海信一次次丢失自我,变得可有可无又似乎不可或缺。他小心翼翼维护着这个角色,但又始终没能演好。在该剧的结尾,徐海信梦醒了,这个结尾既是呼应开头,也顺应了徐海信心中不满却又不甘就此离去的心理,引人深思。我想,徐海信这类人有时候应该对自己深爱的人残忍一点,将对他们的责任、记忆暂时搁置。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有义务要肩负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关心自我,对自己負责,活出自我。这样做也许就不会有徐海信这样如此令人想同情也无法同情的下场了。

三、结语

《寻“我”》的作者认识到了人性之恶,也深刻认识到了生活的复杂与现实的无奈,但这部话剧没有让观众感到失望以至绝望。徐海信在繁忙的生活洪流里,打开了一个可以小憩的缺口,昏昏沉沉地在地铁狭小的空间中睡去,在梦里寻找自我。编剧、导演、演员在描述困境、缺憾、矛盾、纠葛的同时,也给了矛盾化解的机会,剧中人物也在寻求和解与宽恕。因此,在《寻“我”》的最后一场,徐海信奇幻而荒诞不经的漂流结束了,他又回归了自己原本平凡而忙碌的生活。身为一个平庸的中年男人,他放弃了生活的自信和那份求之而不得的激情,他面对生活妥协了。不仅如此,他内心还存有一份恐惧,害怕家庭与社会的压力,他的梦由此而生也因此而醒。我们不知道徐海信是否在回归现实后能理解到生活的真谛。徐海信的梦醒了,而观众也许还在梦中。

艺术家既是人类痛苦的代言人,也是揭示人生困境、激发同情悲悯的哲学家。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有难言之隐、未解之痛,因此,我们需要艺术。人性的弱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缺陷注定了痛苦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从终极意义上来说,青春和激情免不了寂灭的宿命,再优秀、再幸运的人都难逃日复一日的平凡忙碌。因此,人人都会萌生对自我的怀疑和迷茫。但如果我们能更进一步领悟到世事无常,能超越个人得失悲喜,也许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感体验实质上是对人生本质的觉悟。能表现出这一层意蕴也是西法大剧社《寻“我”》这部具有荒诞意味悲剧中最难得的艺术价值。

“戏剧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舞台演出, 写实剧本更容易被搬上舞台。”[3]西法大剧社的《寻“我”》就是一部难得的写实校园戏剧。笔者希望有更多的这种校园剧目出现,走上舞台,为中国当代戏剧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助推当代戏剧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8.

[2]暴文娜.中年危机与社会危机——评西法大剧社的<寻“我”>[EB/OL].光影故事的博客.http://huangshizhi05.blog.sohu.com/,2019-11-01/2020-03-16.

[3]黄世智.论中国现代戏剧客观写实戏剧形态的形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3):74-78.

猜你喜欢
徐海剧社冲突
Path Planning of UAV by Combing Improved Ant Colony System and Dynamic Window Algorithm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徐海根(徐海)艺术作品欣赏
冲锋剧社在唐县
徐海:课堂内外“柯南迷”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