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背景下的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020-10-09 05:10蔡晓曦
艺术大观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蔡晓曦

摘 要:景观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景观设计和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随着资源环境的恶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持续设计已经成为设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也对景观设计教学提出了的新的要求。可持续设计理论为景观设计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该文从背景阐述、现状分析、体系构建及必要的支持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为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景观设计;可持续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0-00-02

一、背景阐述

景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历史源远流长。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学科,自1901年在哈佛大学成立景观专业以来,该学科的建设近100多年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1]。我国的景观设计教育体系一直在探索中前进,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景观的功能需求和审美水平也在提升,景观设计和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在大学中,本科景观设计教育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的恶化和建设工程的污染给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也给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挑战[2],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的景观设计教学体系可能无法应对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

1992年在巴西里约发表的《21世纪议程》首次提出“教育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工具”,可持续设计理念符合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策略,目前在景观设计的研究和专业实践中取得了初步进展,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它能更好地适应景观设计这一学科的跨学科特性,应对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的景观和环境问题的能力。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应用可以为景观设计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二、现状分析

在景观设计教育中,将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的必要性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但是至今没有统一的具体框架。而且文献调查表明,一部分景观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师对可持续设计理论在景观设计教育课程中的潜力了解较少,甚至不愿获取新知识;大多数学校也未将可持续设计理论纳入景观设计的教学体系之中。目前景观设计课程主要涵盖设计理论、环境设计、规划设计等方面,但通常教师更重视与设计实践相关的课程,由于缺少可持续设计课程以及缺乏有关技术的信息,大多数景观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对如何将可持续设计理念应用于景观设计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在可持续设计知识储备方面没有做好应对市场挑战和机遇的准备。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与可持续设计理论相关的课程在大部分高校主要是为大三、大四学生安排的选修课程,由于对课程的好处一无所知,很多学生没有选修,只有少数学生通过选修课程获得这些知识,而且相关课程知识较为浅显,学生无法凭借所学知识真正开展可持续设计。另一方面,一些老师不完全了解可持续设计理论和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设计属于跨学科的专业,与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均有密切联系,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可持续设计应用技术,还需要在大一阶段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对可持续设计保持灵敏的触觉,从而形成基本的专业素养。而现状是可持续设计相关课程多属于本科高年级或者研究生选修课,并未真正进入到教学体系,教师无法将可持续设计知识系统有序地传授给学生,学生自然也难以掌握其中的生态理念和可持续技术。因此在整个景观设计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可持续设计课程进行修订并提供必要的策略。

三、教学体系的构建

可持续景观设计遵循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在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前提下对景观空间进行设计,从而创造可持续、生态、健康、宜居的景观环境。可持续设计的本质在于: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和节约地球资源。鉴于可持续设计理的本质,需要对景观设计的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借鉴国外知名院校的经验,可持续设计的教学体系构建可以通过开放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等展开。

(一)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适用于认知的初步阶段,用于获取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开放式教学是专业教师团队传授知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处理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基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探索可持续设计的最新知识,在大一阶段开展景观可持续设计课程、讲座或是研讨会,针对诸如生態景观、生物多样性、可持续设计和人体舒适度等主题发表研讨,同时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开设与景观可持续设计相关的理论课,如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建筑物理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通识课程,以及艺术概论、人居环境、城市营造等与社会科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对课程进行选择,开放式教学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设计“核心”知识。通过开放式教学,师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可持续设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奠定基础。

(二)体验式教学

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是对可持续设计的开放式教学的必要补充,属于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承担桥梁的作用。在工作室中,可持续设计理念是针对具体项目的,需要导师与学生单独研究,这种学习方式既增强了协作学习和跨学科学习,也强化对可持续设计的理解。在单个的具体项目中,导师和学生从方案到详细设计阶段能够整合该项目在可持续设计的关注点。为了实现设计工作室的可持续设计,许多老师致力于提供可持续设计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训练。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将可持续设计理念运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进行设计,吸收设计中隐含的知识,并不断地提升实践能力。

尽管在设计工作室中引入可持续设计理论,但设计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是景观设计实践的工作,而非专业的学术研究工作,导师指导学生通常是在设计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由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对深度学习可持续设计留下空间。同时设计工作室的自由性使部分学生进行可持续设计时表现出强烈的个人主动性,这有利于继续发展可持续设计知识。景观设计工作室具有为可持续设计培养关键学习者的潜力,它鼓励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激发内在动力,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实践式教学

设计实践课程是景观设计教育的关键,将可持续设计融入实践式教学中至关重要。在设计课程时,教师必须确保与可持续相关的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明确课程的类型、安排和结构,并将这些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全面整合。

首先,建议在大二到大四的设计课程中要求学生在景观设计实践中体现可持续设计理论及相关技术,并设置科学合理的可持续设计评价体系用于有效评估学生的课程设计。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借鉴目前全球比较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如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德国生态建筑导则LNB和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尽管这些评估体系多用于评估已完成的建设项目,但可以简化之后用于评估景观设计的实践式教学成果。针对学生的课程设计项目,教师在不忽略传统的设计(如场地设计、空间设计,景观规划)的前提下,引入评估体系评估设计项目的生态效益和可持续设计策略等指标,满足景观设计实践式教学的综合要求。

其次,可持续设计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课程设计应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中逐步分层进行,同时保持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实践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设计项目分阶段进行教学,并按照由易到难开展实践教学,同时要注意可持续设计思想在各个阶段中出现并保持延续性。例如,在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选取适合可持续设计的公园地块,通过场地分析、生态系统、人文历史、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现场调研,提交考察报告。第二步要求学生根据场地特征,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的关键性问题,提出可持续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第三步对公园的生态系统、交通系统、人文系统等开展深入设计。最后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结合可持续设计评价体系进行点评和分析。

四、必要的支持

景观设计课题体系的改革离不开高校和政府的支持,首先可持续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知识体系横亘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具有学科交叉、协同的特点。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需要同时配备建筑学、环境科学、风景园林学等专业教师团队指导设计实践过程,保障教学效果;其次可持续设计作为新兴理论,其中的知识和教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高校需要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如专业的实验设备,确保可持续技术数据对景观设计实践发挥作用。

五、结束语

在可持續发展理念的推动下,中国已将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作为国家的宏观战略之一。因此,随着景观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日益增强,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景观教育的共同主题,可持续设计始终是任何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也给景观设计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和构建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教学方法和课程构建的分析,希望为景观设计专业的教改方向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岳华,靳飞.绿色建筑理念融入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建筑,2019,37(03):128-131.

[2]康帼.国外绿色建筑设计课程体验层面教学探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UCL巴特莱建筑学院、康奈尔AAP、宾大Penn Design为例[J].建筑创作,2018(03):162-169.

猜你喜欢
可持续设计景观设计教学改革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可持续视角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